耳机里那声“滴”还在她耳膜上震。
林清歌没动,指尖悬在播放键上方,屏幕上的直播回放定格在她清唱桥段的那一刻。右耳的音符耳钉已经摘了,留在工作台上的那道划痕像被什么硬物刮过,边缘微微翘起。她没去碰它,而是把左耳那枚刚换上的新耳钉轻轻旋下,放进检测槽。
信号残留还在。
她调出直播音频的原始波形图,放大到第8分17秒。那一瞬间,音频流出现了一个极短的畸变——0.3秒的模拟声波注入,频率偏移0.7赫兹,像是有人用极细的针,在声音的缝隙里写了一行字。
这不是系统故障。
是人为嵌入。
她把耳钉的共振频率反向输入分析模块,叠加母亲常哼的《星海幻想曲》副歌段落,做了一次差值扫描。屏幕上,原本平滑的高频泛音层开始波动,浮现出一段极弱的摩尔斯节奏。
三短,两长,停顿。
又是三短,一长,再停。
她盯着那串节奏看了三秒,忽然伸手翻出周砚秋批改过的作业本复印件。那上面,他总在角落画骷髅,眼眶是两笔竖线,下颌是三横。而这段摩尔斯的节奏,正好对应骷髅的线条数——眼眶两长,下颌三短。
不是巧合。
她把摩尔斯码转成音符序列,输入图形谱生成器。屏幕上跳出一段不规则旋律,系统立刻弹出警告:“检测到未授权曲式结构,疑似关联橙光禁用曲库,触发版权保护协议。”
林清歌冷笑一声,把这段旋律拖到周砚秋最后一次批注的复印件上,做了一次图层叠加。当音符落在骷髅眼睛的位置时,两个升音符恰好对齐眼眶线条,旋律瞬间重组。
《星海幻想曲》的变调版,出现了。
而且,在旋律末尾,自动标注了一串编号:“07-启程”。
她的手指顿了一下。
07。
母亲的实验体编号。
她没急着往下查,而是把这段新旋律导出,放进离线播放器。音响里传出的音色带着一种诡异的熟悉感,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的回声,又像是某种启动指令。
就在这时,系统突然弹出一个水印。
银灰色的笔迹,一笔一划写着“周砚秋”三个字,像是用钢笔在空气里写出来的。水印下方,浮现出一行小字:“若你听见,说明我赌对了——别信声带,信乐谱。”
林清歌猛地抬头,像是被什么击中。
声带。
她想起跨年演唱会那天,周砚秋用指虎刺穿自己喉咙的画面。他不能说话,但他用身体完成了某种传递。那不是自杀,是编码。
她立刻调出周砚秋名下所有监制歌曲的母带列表,开始逐一检测音频末尾的静默段。这种操作她做过不止一次,但以前是为了找隐藏曲目,这次,她找的是振动频率。
第一首,《灰烬回旋曲》。
她把播放进度拖到第11分07秒,那是整首歌结束后足足一分多钟的空白。她戴上监听耳机,把增益拉到最大。
起初什么都没有。
然后,在某个极低频段,她捕捉到了一段持续0.8秒的振动。像是金属在风中轻颤,又像是心跳的残响。
她把这段振动转译成数字信号,输入解码器。
坐标出来了。
北纬39.9042,东经116.4074。
还有一串字母:“SG-01”。
星海计划-01号节点。
她盯着屏幕,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左耳的耳钉。这不是地址,是标记。就像周砚秋从不会直接告诉你答案,而是给你一把钥匙,让你自己打开门。
她没急着存档,而是把三段线索重新整理:直播音频中的摩尔斯码、图形谱生成的“07-启程”旋律、以及《灰烬回旋曲》末尾的坐标与代号。她把它们合并成一份加密文档,命名为“砚秋遗谱”。
文档生成后,她没立刻上传或分享,而是把它塞进了“蓝玫瑰07”协议的最深层。那里是母亲留下的防火墙核心,只有特定触发条件才能唤醒。
她盯着文档看了很久,最后在末尾加了一句批注:“你走后留下的不是谜题,是火种。”
说完,她关掉所有窗口,摘下左耳的音符耳钉,轻轻放在周砚秋送她的第一本乐谱上。
那本乐谱已经泛黄,封面写着《声乐基础训练》,是他第一次给她上课时递过来的。她一直没舍得扔,也不是因为多珍贵,而是因为里面夹着一张便签,上面是他写的批注:“音准不是机器的事,是心跳的事。”
风从窗缝钻进来,掀动纸页。
她正要合上,却看见背面有一行小字,从没注意过。
墨迹很淡,像是用铅笔写的,又被擦过一次,只留下浅浅的印子。
她凑近看。
“真正的创作,是让死者也能开口。”
她没说话,只是把耳钉重新戴回左耳。
金属贴上皮肤的瞬间,终端突然震动了一下。
屏幕上,那份“砚秋遗谱”文档自动弹出更新提示。
不是她操作的。
文档末尾,多了一行新文字。
字体和刚才的水印一样,是银灰色的笔迹。
写着:“下一个节点,听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