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禾谷的晨露还沾在凝灵花花瓣上时,陆行川和禾老已蹲在谷中央的灵田旁,手里各捧着一株幼苗——陆行川手里是灵枢山的醒灵草,禾老手里是青禾谷的凝灵花。两人面前的土穴已按灵脉纹路挖好,土穴周围嵌着小块灵脉石,泛着淡金的光。
“按两族的灵脉特性,醒灵草主‘稳’,凝灵花主‘聚’,混种在一起,能让灵脉共鸣翻倍。”禾老用木杖在土穴间划了道线,线迹顺着灵脉纹路亮起,“但得控制好间距,太近会让灵气互冲,太远又没效果,三步一株正好。”
小阿木蹲在旁边,怀里抱着灵脉泉水陶碗,眼睛盯着两株幼苗:“我来浇水!醒灵草喜欢慢浇,凝灵花要快浇,我记着呢!”他说着,先给醒灵草幼苗慢慢浇了圈泉水,水珠顺着银纹叶片往下滴,渗进土里时竟泛起细碎金光;再给凝灵花幼苗快浇了一勺,淡蓝花瓣立刻舒展,像吸足了灵气。
阿渊和青禾族的几个族人正往灵田边缘嵌雷纹石:“按灵枢山的法子,雷纹石能弱化解冲的灵气,就算两株幼苗灵气互撞,也能缓冲一下。”他敲了敲雷纹石,石面雷光闪了闪,与灵脉纹路的金光缠在一起,形成淡紫的光晕。
林风则绕着灵田走,手里拿着一张灵脉图谱,时不时在图上标注:“灵田东侧的灵脉节点最旺,得多种两株;西侧节点稍弱,嵌块大些的灵脉石补一补。”他蹲下身,指尖碰了碰西侧的土,“土气里灵息够,就是缺些温性,等会儿撒点灵心果的果渣,能调土性。”
众人忙到正午,混种的灵田已初见规模——醒灵草的银纹与凝灵花的淡蓝花瓣交错排列,土穴间的灵脉纹路泛着金蓝交织的光,像给灵田织了层彩网。可刚歇下喝了口凝灵泉酒,小阿木突然指着灵田中央:“那是什么?”
众人循声看去,只见两株相邻的醒灵草与凝灵花之间,竟冒出一点嫩绿的芽尖,芽尖既没有醒灵草的银纹,也没有凝灵花的淡蓝,反而泛着一层金蓝交织的光,像把两株幼苗的灵气融在了一起。
“是‘灵脉共生芽’!”禾老激动地站起来,木杖都差点掉在地上,“老辈人说过,两族灵脉若能真正共鸣,会生出共生芽,没想到今天真见着了!”他蹲下身,小心翼翼摸了摸芽尖,芽尖立刻亮了亮,竟往他指尖凑了凑。
陆行川掌心贴在芽尖旁的土里,心印的暖光轻轻渗进去。他能“听”到芽尖传来的柔和震颤,既带着醒灵草的稳脉气息,又有凝灵花的聚灵气息,两种气息缠在一起,像在哼一首和谐的调子。“它在吸收两株幼苗的灵气,还在往灵脉节点钻。”他惊喜地说,“要是能长成,说不定能让整个青禾谷和灵枢山的灵脉连得更紧!”
老巫医从药篮里拿出一包淡绿的粉末,撒在芽尖周围:“这是‘护芽粉’,用凝灵花花瓣和醒灵草叶片磨的,能帮它挡住外界的杂气。”粉末落在土里,立刻泛起一层淡绿的光罩,将芽尖护在中央。
接下来的几日,众人每天都来灵田照看共生芽。芽尖长得飞快,第二日就长出了第一片叶子,金蓝交织的光更亮了;第三日竟开始抽藤,藤条顺着灵脉纹路往灵田四周爬,路过其他幼苗时,还会轻轻碰一下,像是在传递灵气。
禾老看着爬满灵田的藤条,笑着对陆行川说:“再过几日,藤条该开花了。到时候我们办个‘双灵祭’,请两族的族人都来,一是庆祝共生芽生长,二是正式定下两族的盟约,以后互相帮衬,一起护灵脉、种灵植。”
陆行川点头,目光落在藤条顶端——那里已冒出小小的花苞,金蓝相间,像缀在藤上的小宝石。“我们回去时,带些共生芽的种子回灵枢山,种在灵脉泉旁,让灵枢山也长出这样的藤条。”他看向小阿木,“到时候还得靠你用灵音照顾,让种子快点发芽。”
小阿木用力点头,把哨子举到嘴边,轻轻吹了个短音。哨音落在藤条上,花苞立刻晃了晃,竟提前绽开了一朵小花——花瓣金蓝交织,中间的花蕊泛着淡金,还飘出一缕淡淡的香气,香气飘过灵田,其他幼苗竟都跟着亮了亮,长得更快了。
林风拿着新画好的两族灵脉图走过来,图上用金线连着灵枢山和青禾谷的灵脉节点:“我查了,除了灵脉河,两族之间还有一条废弃的灵脉暗道,要是把暗道打通,灵脉共鸣会更强,以后送灵植种子、灵草粉末,也不用绕远路了。”
阿渊立刻接话:“我来带人打通暗道!用雷纹石加固通道,再贴些驱蚀符,保证安全。”
老巫医则摸着胡子,看着共生芽的藤条:“等双灵祭后,我们把共生芽的灵气收集起来,做成‘灵脉符’,分给两族的族人,以后族人去对方部族,灵脉不会排斥,还能借对方的灵息补自己的灵脉。”
夕阳西下时,灵田的共生芽藤条已爬满了灵田边缘的木架,花朵开得更盛,金蓝相间的花瓣在晚霞中闪着光,像一片流动的彩雾。两族的族人坐在田埂上,分享着灵心果和凝灵泉酒,孩子们围着藤条跑,偶尔伸手碰一下花瓣,引得花瓣轻轻晃动,落下细碎的光屑。
陆行川看着眼前的景象,又看了看身边笑着的禾老、阿渊、林风,还有蹲在藤条旁吹哨音的小阿木,心印的暖光与周围的灵脉、花朵的光交织在一起,像被一层温暖的光包裹着。他知道,双灵祭不是终点,而是灵枢山与青禾族携手同行的新起点——以后,会有更多的灵植在这里生长,更多的灵脉在这里共鸣,更多的族人在这里欢笑,而他们,会一直守护着这片充满灵气与希望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