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谷内春秋,文脉滋养
视线转回藏龙谷。
暮色之城的杀伐与阴谋,似乎并未影响到这片隐匿山谷的宁静与蓬勃。时光在此仿佛流淌得更加缓慢而厚重,尤其是在文院所在的区域。
孔文渊手持书卷,立于清泉之畔,并未高声诵读,只是低声吟哦。他诵读的已非单纯的儒家经典,而是融入了自身对天地、对仁义、对苍生感悟的独到见解。声音不高,却字字珠玑,蕴含着一种奇特的力量,与谷内的灵气、与那刻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院训的青石隐隐共鸣。
随着他的诵读,周身竟有淡淡的乳白色气息开始汇聚。那并非灵力,而是一种更加纯粹、更加浩然的力量——文气!初时稀薄,随着他心神与经典的契合越发深入,文气渐浓,如烟似雾,缭绕其身,让他那清癯的身影平添了几分神圣与庄严。
偶尔,当他念及“浩然”二字,眸中竟有精光如电闪过,周身文气随之震荡,引得谷内微风自发环绕,草木为之低伏。虽无杀伐之力,却自有一股不容亵渎、辟易邪祟的凛然正气!
周瑾侍立一旁,看得如痴如醉。他不仅能感受到老师身上那令人心折的气度,更能隐约感觉到,自己体内那微弱的文气种子,也在随之轻轻跃动,对经典的理解似乎也深刻了一分。他知道,老师正在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上摸索前行,这并非简单的读书养气,而是在孕育真正的“儒道”!
这一日,云汐前来文院,与孔文渊商议书院日常事务。她手中捧着那截建木残枝。自从叶凌天离开后,此枝便一直由她保管,借助谷内聚灵阵和混沌气息滋养。
“孔先生,公子离开前曾言,此木蕴含无限生机,或有大用。近日我观其光泽,似乎比之前更润泽了一分,只是不知该如何进一步激发其潜能。”云汐将建木残枝递上。
孔文渊接过建木残枝,指尖触及其温润木质,感受着其中那磅礴而温和的生命气息,眼中闪过一丝惊异。他沉吟片刻,并未动用灵力,而是尝试着将一丝自身凝聚的文气,缓缓渡入其中。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那建木残枝仿佛久旱逢甘霖,竟微微震颤起来,表面泛起一层柔和的青绿色光华!原本就浓郁的生命气息陡然活跃,甚至有一丝极其微弱的、欢欣雀跃的意念传递出来!残枝顶端那干枯的断面处,竟隐隐有米粒大小的、几乎不可察的嫩绿芽孢欲要萌发!
“咦?”孔文渊与云汐皆是一惊。
“文气……竟能引动此木生机?”云汐美眸睁大。
孔文渊若有所思,收回文气,那异象便缓缓平复。他抚须沉吟:“非是文气引动生机,而是文气中蕴含的‘秩序’、‘教化’、‘生长’之意,与此木代表的‘生命’、‘滋养’、‘沟通’之本源产生了共鸣。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这建木,或许本就是承载天地正气、沟通万物的桥梁之一。”
他看向云汐,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或许,无需刻意以力量催生。可将此木供奉于文院,受朗朗书声、浩然文气日夜滋养,以文脉温养其灵性,使其自行复苏。假以时日,或有奇迹发生。”
云汐深以为然,当即便与孔文渊一道,将建木残枝恭敬地安置在文院正堂,受书香与文气熏陶。
与此同时,在谷内另一处僻静之地。
李逍遥盘膝而坐,秋水无痕剑横于膝上。他不再酗酒,眼神专注而清明。定魂花已送出,心结虽未完全解开,但希望已种下,剑心尘埃尽去。他正在以自身重新凝聚的剑意,沟通佩剑,洗练其沉寂数十年的灵性。剑气时而如秋水般澄澈内敛,时而如惊鸿般一闪而逝,显示出他对力量的掌控正在飞速恢复。
春兰与秋菊则在离陨离开后,承担起了更多的护卫职责。她们在云汐的指导下,尝试将叶凌天传授的合击之术与谷内阵法结合,演练小型战阵,威力不俗。
而远在暮色之城的叶凌天,通过秘密渠道传回的信息,也让谷内核心知晓了他已安全抵达,并初步站稳脚跟,正在调查影杀楼及相关势力。
藏龙谷,这台由叶凌天搭建起来的精密机器,即便主人暂时离开,也在孔文渊、云汐等人的主持下,在李逍遥这柄重新磨砺的利剑守护下,以及在建木残枝这潜在瑰宝的滋养下,稳步而坚定地运转、成长着。
山谷上空,那汇聚的灵气与日渐浓郁的文气交织,隐隐有紫气东来之象,虽未成型,却已显露出不凡的底蕴。潜龙之渊,正在积蓄着腾飞九天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