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三年冬,西北边境的寒风卷着细沙,掠过张掖通商口岸旁的大靖边防军营。营门外,一队身着西域服饰的使者正牵着十匹矫健的良马,捧着香气浓郁的安息香,在寒风中静静等候。他们是楼兰国派来的使团,专程为边防军送来礼物,这份跨越戈壁的情谊,正是大靖与西域通商后,边境友好互动的生动写照。
自张掖、敦煌通商口岸启用以来,大靖与西域诸国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原本戒备森严的边境线,渐渐变成了互通有无的友好纽带。大靖的丝绸、瓷器、改良农具与高产种子,通过通商口岸源源不断地传入西域;西域的良马、香料、珠宝,也成为大靖百姓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贸易的繁荣,不仅带动了经济发展,更消融了彼此间的隔阂,大靖边防军与西域诸国的关系,也在一次次往来中愈发亲近。
楼兰国使团的领队是王子摩多,他曾多次前往张掖通商口岸采购丝绸,与大靖边防军将领李将军打过几次交道。此次带着礼物来访,摩多不仅是为了表达友好,更是为了向大靖请教种植技术。“李将军,西域多戈壁沙漠,可耕种的土地甚少,百姓们常因粮食短缺而发愁。”摩多见到李将军后,开门见山地说道,“听闻大靖有高产的小麦、玉米种子,还有先进的耕种技术,恳请将军能赐予种子,派农师教我们种植,楼兰国上下定当感激不尽。”
李将军早已接到朝廷的指令,要积极与西域诸国开展友好互动,促进边境和平。他笑着回应:“王子客气了,大靖与西域一衣带水,唇齿相依,互相帮助是应有之义。高产种子我们早已备好,还特意挑选了几位经验丰富的农师,随王子一同前往楼兰,教牧民们开垦土地、播种耕种。”
说着,李将军让人牵来二十匹改良农具,包括曲辕犁、耧车、播种机等:“这些农具是大靖工匠改良的,耕种省力、效率高,适合西域的土地条件。希望能帮到楼兰百姓。”
摩多看着崭新的农具与饱满的种子,激动得连连道谢:“多谢李将军!有了这些种子和农具,我们楼兰的百姓再也不用为粮食发愁了。从今往后,楼兰愿与大靖永结同好,世代和平相处。”
送别楼兰使团后,李将军立刻安排农师跟随前往,同时下令边防军将士,在日常巡逻中,主动与西域牧民交流,传授耕种、防疫等实用知识。大靖的农师们不负所望,在楼兰国手把手地教牧民们开垦荒地、平整土地,讲解高产种子的播种技巧、浇水时机、施肥方法。牧民们原本只懂放牧,对耕种一窍不通,在农师的指导下,渐渐学会了如何耕地、播种、除草,看着田地里冒出的嫩绿幼苗,牧民们脸上满是希望。
“以前我们只靠放羊为生,遇到旱灾、雪灾,羊群就会大批死亡,只能忍饥挨饿。”楼兰牧民阿吉看着自家田里的小麦幼苗,感慨地说,“现在学会了耕种,就算遇到灾害,还有粮食可吃,这都是大靖带给我们的福气。”
贸易与技术的交流,让大靖与西域诸国的信任日益加深。不久后,大靖边防军与楼兰、于阗等西域诸国达成协议,开展边境联合巡逻,共同防范盗贼、走私犯,维护边境秩序。联合巡逻队由大靖士兵与西域士兵组成,他们骑着马,沿着边境线穿梭,虽然语言不通,但靠着简单的手势与翻译,配合得十分默契。
初冬的一天,联合巡逻队在途经一片戈壁时,发现不远处的西域牧民帐篷外,聚集着不少人,神色慌张。李将军立刻带着几名士兵上前询问,得知牧民的羊群突然感染了疫病,短短几天就死了几十只羊,剩下的羊也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牧民们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看着羊群死去。
“将军,这些羊是我们的命根子啊!要是都死了,我们一家人冬天就没活路了。”牧民首领老阿妈拉着李将军的手,泣不成声地说。
李将军心中一紧,他想起苏清鸢之前特意派医官来边防军传授的“草药防疫法”,专门用于防治牲畜疫病。“老阿妈,你别着急,我们有办法救治羊群!”李将军立刻让士兵返回军营,带来了防疫草药与器具,同时让懂医术的士兵现场调配药方。
“这些草药是紫苏、艾叶、金银花,能清热解毒、杀菌防疫。”士兵一边将草药切碎,一边向牧民们讲解,“把这些草药熬成汤药,拌在草料里喂给羊吃,再用熬药的水喷洒羊圈,就能控制疫病。”
牧民们半信半疑地按照士兵的指导,熬制汤药、喂养羊群、消毒羊圈。李将军又让士兵们留下来,观察羊群的情况,随时调整药方。三天后,感染疫病的羊群渐渐好转,精神变得饱满,也开始正常进食,再也没有出现死亡的情况。
老阿妈看着恢复健康的羊群,激动得热泪盈眶,她带着牧民们捧着最好的羊奶、羊肉,来到边防军营道谢:“大靖的士兵不仅帮我们巡逻守边,还救了我们的羊群,你们就是我们的亲人!”她举起羊奶,高声说道,“我以楼兰牧民的名义起誓,永远与大靖和平相处,绝不让任何人破坏我们之间的友谊!”
类似的友好互动,在边境线上不断上演。于阗国的牧民遇到沙尘暴,房屋被埋,大靖边防军立刻前往救援,帮助他们清理废墟、重建家园;大靖的商队在前往西域的途中遭遇盗贼,西域诸国的士兵及时赶到,击退盗贼、追回货物。贸易带来了互利共赢,互助铸就了深厚情谊,大靖与西域诸国的关系,在一次次的友好互动中愈发紧密。
西域诸国的百姓们,对大靖的好感日益加深。他们喜爱大靖的丝绸、瓷器,更感激大靖传授的耕种、防疫技术,不少西域牧民主动学习汉语,了解大靖的文化习俗。在通商口岸,常常能看到大靖商人与西域商人一起喝茶、聊天,分享彼此的生活趣事;在边境的城镇,大靖的工匠与西域的艺人互相交流技艺,共同打造出融合两地特色的手工艺品。
大靖的边防军,也从最初的“守卫者”,变成了“友好使者”。他们不仅守护着边境的安宁,更传递着大靖的善意与文明。士兵们在巡逻之余,会主动帮助西域牧民解决困难,教他们使用改良农具,向他们普及防疫知识;西域的士兵也会向大靖士兵传授骑射技巧,分享在戈壁中辨别方向、寻找水源的经验。
李将军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如今边境之上,贸易繁荣,百姓和睦,大靖与西域诸国互帮互助、亲如一家。昔日的戒备与隔阂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信任与友谊。这样的和平局面,是通商带来的福祉,更是两国百姓共同的期盼。”
萧玦与苏清鸢看到奏折后,欣慰不已。“边境和平,百姓才能安居乐业,贸易才能持续繁荣。”萧玦说道,“我们要继续秉持‘平等互利、友好共处’的原则,与西域诸国深化合作,让这份友谊代代相传。”
苏清鸢补充道:“民心是最好的防线。我们不仅要通过贸易惠及西域百姓,还要加强文化交流,让大靖与西域诸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从根本上筑牢和平的根基。”
朝廷随后下令,在边境城镇设立“文化交流馆”,供大靖与西域百姓交流学习;鼓励西域的学子前往大靖求学,学习中原的文化与技术;同时派遣使者前往西域诸国,互访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与信任。
景和三年年末,西北边境迎来了一个祥和的冬天。通商口岸依旧热闹非凡,大靖与西域的商人往来不绝;边境线上,联合巡逻队的身影穿梭不息,守护着和平与安宁;西域的田地里,长出了绿油油的小麦幼苗,预示着来年的丰收;牧民的帐篷外,传来了欢快的歌声,那是百姓们对和平生活的赞颂。
大靖与西域的友好互动,如同冬日里的暖阳,融化了边境的寒冷与隔阂,铸就了坚实的和平根基。这份跨越戈壁的友谊,不仅让边境线变成了友好的纽带,更让大靖与西域诸国实现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在萧玦与苏清鸢的引领下,大靖的边境线上,正谱写着一曲和平、友好、繁荣的动人乐章,为景和盛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