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八年六月,燕云的盛夏带着灼人的热浪席卷而来,田野里的红薯与高粱却迎来了最关键的生长季。红薯藤蔓已爬满田垄,肥厚的叶片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地下的薯块正悄然膨大;高粱茎秆挺拔如林,顶端的穗子开始灌浆,沉甸甸地垂着,再过两个月便能成熟收割。此时的管护,直接决定着秋收的产量,萧玦与苏清鸢深知其中关键,当即下旨,组织各村以“十户为一组”成立互助组,集中力量做好除草、施肥、防病虫害三大核心工作。
旨意传到各村时,百姓们早已主动行动起来。每日天刚蒙蒙亮,蓟州李家村的田埂上便响起了锄头碰撞泥土的声响。互助组的农户们扛着锄头、背着装满农家肥的竹筐,踩着晨露走进田间,分工明确:年轻力壮的负责翻耕田垄间的杂草,妇女们则蹲在红薯藤蔓旁,小心翼翼地将扎进土里的气根掐断——这是苏清鸢特意叮嘱的“翻藤”环节,气根若扎根生长,会分流养分,影响地下薯块的发育。
“动作轻些,别把主藤弄断了!”组长王大伯一边示范,一边提醒大家。他手里拿着一根小木棍,将缠绕在一起的红薯藤轻轻挑起,露出根部的土壤,再用手指将新冒出来的气根掐掉。旁边的李大嫂学得认真,手指灵活地在藤蔓间穿梭,嘴里还哼着小调:“红薯藤,长呀长,结出薯块像胖娃;互助组,忙呀忙,秋收满仓笑哈哈。”
高粱田里的景象同样热闹。农户们手持自制的“防虫拍”——用竹篾编成的小网拍,在高粱叶片间轻轻拍打,将藏在叶背的蚜虫震落。农桑司早已提前配制好草药水,用艾草、薄荷、苦楝叶煮制而成,无毒无害,对蚜虫却有奇效。农户们提着陶罐,将草药水均匀地喷洒在叶片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药清香。
“往年这时候,蚜虫早就把叶子啃得坑坑洼洼了,今年有了这草药水,叶子鲜绿得很!”农户赵大哥一边喷洒,一边笑着说。去年因蚜虫泛滥,他家的高粱减产近三成,今年有了互助组的协作与农技指导,他再也不用为病虫害发愁,心里满是踏实。
萧玦也常常加入劳作的队伍。这日清晨,他身着便服,带着几名侍卫来到蓟州城郊的示范田。看到农户们正在除草,他接过一把锄头,挽起衣袖,弯腰走进田里。他的动作虽不如老农熟练,却格外认真,每一下都将杂草连根拔起,再用泥土将田垄压实。阳光渐渐升高,热浪扑面而来,他的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浸湿了衣领,却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
“王爷,您歇会儿吧,这点活我们来就行!”王大伯见他汗流浃背,连忙上前劝阻。
萧玦直起身,擦了擦汗,笑着摇头:“庄稼和百姓一样,都需要用心照料。你们日日在田里忙碌,我也该体验体验,才能知道你们的辛苦。再说,多一个人干活,就能多快些完成管护,咱们的庄稼也能长得更好。”
他的话让农户们心里暖暖的,大家干活的劲头更足了。田埂上,不时传来阵阵笑声,原本枯燥的劳作,因这份同甘共苦的温情,变得格外有意义。
苏清鸢则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守护劳作的人”身上。她带着医队,在各村的田间设立了“临时补给站”——用茅草搭起的凉棚下,摆放着大瓦缸,里面装满了清热解暑的绿豆汤与薄荷水,旁边的竹篮里放着用艾草、藿香缝制的香囊,还有提前熬好的解暑草药茶。医队的成员们穿着白褂,随时准备为身体不适的农户提供帮助。
这日正午,太阳最烈的时候,西山村的高粱田里,一位老农突然眼前发黑,直挺挺地倒了下去。周围的农户们吓坏了,连忙将他抬到附近的补给站。苏清鸢正在凉棚里整理草药,见状立刻上前,手指搭在老农的脉搏上,又查看了他的舌苔,判断是中暑晕厥。
她迅速从药箱里取出银针,在老农的人中、合谷等穴位轻轻刺入,又让医队成员端来一碗薄荷水,用勺子慢慢喂到老农嘴里。片刻后,老农缓缓睁开眼睛,虚弱地说:“多谢王妃……我就是想着多除些草,没顾上歇着……”
苏清鸢坐在他身边,轻轻为他扇着扇子,语气温和却带着几分严肃:“大伯,天热干活要量力而行,累了就来补给站休息,身体才是最重要的。您要是倒下了,家里的庄稼谁来照料?咱们管护庄稼,是为了秋收能有好收成,可不能拿自己的身体当赌注啊。”
她又叮嘱周围的农户:“大家听我说,从今天起,每天正午11点到下午3点,都别在田里干活了,来补给站歇着,喝碗绿豆汤,等太阳没那么烈了再去。互助组可以调整时间,早上早点开工,傍晚再多干会儿,既不耽误农活,也能避开高温。”
农户们纷纷点头,心里满是感激。西山村的村支书红着眼眶说:“王妃不仅为咱们操心庄稼,还为咱们的身体着想,您真是咱们百姓的贴心人啊!”
在苏清鸢的安排下,各村的补给站都制定了“错峰劳作”的规定,还配备了急救箱,里面放着治疗中暑、划伤、蚊虫叮咬的药物。农户们再也不用顶着烈日硬扛,累了就去凉棚歇脚,渴了就喝碗清凉的茶水,身上带着驱蚊的香囊,干活时也多了几分安心。
夏日的田间,忙碌的身影从未停歇,却处处透着温情与生机。清晨,互助组的农户们踏着晨露出发,田埂上的脚步声与谈笑声交织在一起;正午,补给站的凉棚下,农户们围坐在一起,喝着茶水,聊着庄稼的长势,脸上满是对丰收的期待;傍晚,夕阳西下时,大家扛着农具回家,身后是绿油油的田野,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庄稼的清香。
萧玦与苏清鸢常常并肩走在田埂上,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满是欣慰。萧玦指着长势喜人的高粱田,对苏清鸢说:“你看,咱们的百姓多淳朴,只要给他们希望,他们就会用最大的努力去守护。今年秋收,燕云一定会迎来大丰收。”
苏清鸢点头,目光温柔:“是啊,田野里的忙碌影,是燕云最美的风景。这些身影,不仅守护着庄稼,更守护着咱们燕云的安稳与希望。”
七月中旬,农桑司派人对各地作物进行巡查,传回的消息让所有人都振奋不已:燕云各地的红薯与高粱长势远超预期,红薯藤蔓下的薯块已有拳头大小,高粱穗子灌浆饱满,无大面积病虫害,预计亩产将突破之前的试点记录。
消息传到各村,农户们更是喜上眉梢。大家纷纷表示,要继续做好后期管护,不辜负王爷与王妃的心血,也不辜负自己这几个月的辛苦。田埂上的忙碌影,依旧在夏日的阳光下穿梭,每一个身影,都在为即将到来的丰收,默默付出着汗水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