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元年八月中旬,暑气渐消,秋风初起,燕云大地处处透着丰收的喜悦。惠民医馆内,苏清鸢正对着一张摊开的《燕云水质改善工程总结表》仔细核对数据,农桑司的官员和医馆的医官们围在一旁,脸上满是振奋——经过近半年的努力,燕云水质改善工程终于取得了显着成效,这份总结表上的每一个数字,都凝聚着大家的汗水与心血。
“苏姑娘,您看这组数据:百口水井已全部完工,覆盖了燕云所有62个村落,平均每个村落1.6口井,完全能满足百姓的日常饮水需求;58个蓄水池总蓄水量达29万担,夏季共灌溉农田1200亩,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00亩;百姓肠胃病发病率从治理前的75%降至22%,下降幅度超过七成,其中严重腹泻患者几乎绝迹。”农桑司的刘官员指着总结表,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医官李大夫也补充道:“更值得高兴的是,之前因‘喝水难、喝水脏’逃难的村民,已有30多户陆续返乡。他们回来后,看到村里有了干净的井水和能灌溉的蓄水池,都特别高兴,纷纷表示要留下来好好种地,再也不离开了。”
苏清鸢看着总结表上的每一个数据,心中满是欣慰。她想起半年前初到燕云时,看到的是百姓们提着木桶在浑浊的河边排队挑水,医馆里挤满了因喝生水而闹肚子的患者,不少村落因缺水缺粮,村民们不得不背井离乡。而现在,这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干净的井水走进了每个村落,蓄水池为农田灌溉提供了保障,百姓们的健康有了保障,就连逃难的村民也纷纷返乡,燕云终于有了复苏的迹象。
“这些数据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更是对燕云百姓的承诺。”苏清鸢抬起头,对众人说道,“但我们不能就此满足,还要继续做好水井和蓄水池的维护工作,加强饮水卫生宣传,确保百姓们能长期喝上干净水、用上安全水,让燕云越来越好。”
当天下午,苏清鸢带着总结表,来到蓟州城的集市上——她想亲眼看看水质改善后,百姓们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此时的集市格外热闹,商贩们的吆喝声、百姓们的谈笑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食物的香气。
苏清鸢走在集市上,看到不少百姓提着装满井水的陶罐,脸上带着轻松的笑容。一位大娘提着陶罐,正和身边的邻居聊天:“以前天不亮就得去河边挑水,挑回来的水还得沉淀半天才能用,现在好了,家门口就有井,打上来的水干净又清甜,烧开后喝着放心。”
在一家茶馆前,商贩正用井水沏茶招待客人。他一边往茶壶里倒井水,一边对客人说:“您尝尝这茶,用咱们村的井水沏的,比用河水沏的香多了,没有涩味。”客人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赞叹道:“确实好喝,这井水真是好水!”
不远处,几个孩子围着一口公共水井嬉笑打闹。他们有的帮大人打水,有的在井边的空地上玩游戏,脸上洋溢着天真烂漫的笑容。一个孩子看到苏清鸢,立刻跑过来,拉着她的手说:“苏姐姐,我们现在每天都喝井水,再也没闹过肚子,老师还教我们唱《饮水歌》呢!”说着,孩子就唱了起来:“井水甜,河水浊,烧开喝,不闹肚……”
苏清鸢蹲下身,摸了摸孩子的头,笑着说:“你唱得真好,以后还要继续提醒家人,喝井水要烧开,还要爱护水井哦。”孩子用力点点头,又蹦蹦跳跳地跑去和小伙伴们玩了。
这时,一位卖菜的大婶看到苏清鸢,连忙放下手中的菜篮子,快步走过来:“苏姑娘,您也来赶集啦!快尝尝我种的青菜,这都是用蓄水池的水浇的,长得可好了!”大婶一边说,一边从菜篮子里拿出一把绿油油的青菜,递给苏清鸢。
“谢谢您,大婶。”苏清鸢接过青菜,看着鲜嫩的菜叶,笑着说,“您的青菜长得真好,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大婶笑得合不拢嘴:“托您的福啊!以前没有蓄水池,一到旱季,菜就旱死了,一年也卖不了几个钱;现在有了蓄水池,旱季也能浇水,菜长得好,买的人也多,日子比以前好多了。现在有了干净井水,我们再也不用天不亮就去河边挑水,也不用怕喝了水闹肚子,日子过得踏实多了!”
苏清鸢看着大婶脸上幸福的笑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知道,水质改善不仅仅是解决了“喝水难”的问题,更让百姓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感受到了日子越过越好的踏实感。这份“希望”和“踏实感”,正是燕云走向复苏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蓟州城的集市上,给整个集市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芒。百姓们提着采购的物品,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渐渐散去;商贩们收拾好摊位,也准备回家。苏清鸢站在集市中央,望着渐渐安静下来的街道,心中充满了期待——她相信,随着水质改善工程的持续推进,以及后续各项治理工作的开展,燕云一定会变得更加繁荣昌盛,百姓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幸福美满。
这份因“水”而起的改变,正在燕云大地上悄然蔓延,滋养着土地,也滋养着百姓们的生活,为燕云的未来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