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元年六月底,惠民医馆门前的老槐树上,挂起了一块醒目的木牌,上面用红漆写着“肠胃病专项义诊”六个大字。往日里一开门就挤满患者的医馆,今天却显得格外清净——只有零星几位百姓坐在候诊区,手里拿着号签,脸上没有了往日的焦虑,反而带着几分轻松的笑意。
苏清鸢穿着一身素色的医袍,坐在诊桌前,面前摊着厚厚的诊疗记录。她指尖划过纸页,眼神中满是欣慰:自上个月推广井水饮用和蓄水池蓄水后,医馆接诊的肠胃病患者就越来越少,这次专项义诊,正好能系统统计水质改善后的患病情况,用数据证明之前的努力没有白费。
“苏姑娘,我最近总觉得肚子胀,是不是喝了井水的缘故啊?”一位中年妇人坐在诊桌前,有些担忧地问道。苏清鸢耐心地为她把脉,又询问了饮食和饮水习惯,笑着说:“您这是最近吃了太多油腻的东西,消化不好,跟井水没关系。您回家后少喝点粥,每天用温水揉揉肚子,过几天就好了。”
妇人松了口气,笑着说:“那就好,我还以为井水有问题呢!自从喝了井水,我家孩子再也没闹过肚子,比以前省心多了。”
一上午的时间很快过去,苏清鸢共接诊了十五位百姓,其中只有三位是轻微的腹胀或消化不良,没有一位是严重的腹泻或呕吐患者。而在之前,每天光是严重腹泻的患者就有十多位,轻微肠胃不适的更是不计其数。
“姑娘,这是今天的义诊统计报表,还有上月和上上月的对比数据。”医馆的李医官拿着一份整理好的报表,快步走到苏清鸢面前,脸上满是兴奋,“您快看,自从推广井水和煮沸饮用后,燕云百姓肠胃病发病率从之前的五成,降到了一成五,下降了七成还多!尤其是严重腹泻和呕吐的患者,几乎绝迹了!”
苏清鸢接过报表,仔细翻看——报表上清晰地记录着每月的肠胃病患者数量、病情严重程度、患者所属村落等信息。数据显示,在推广井水之前,燕云各村落的肠胃病发病率高达52%,其中严重患者占比35%;推广井水一个月后,发病率降至18%,严重患者占比不足5%;而到了这个月,发病率进一步降至15%,严重患者仅占0.3%,且多是因饮食不当或受凉引发的肠胃不适,与水质无关。
“太好了,这个结果比我预期的还要好!”苏清鸢放下报表,语气中难掩激动,“这说明咱们推广井水饮用和煮沸习惯,确实从根源上解决了因水质引发的肠胃病问题。”
就在这时,医馆门口传来一阵熟悉的声音:“苏姑娘在吗?我是来道谢的!”苏清鸢抬头望去,只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汉拄着拐杖,快步走了进来。老汉是之前因喝河水患严重腹泻的张老汉,当时他连续腹泻了五天,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是苏清鸢用草药和精心调理,才慢慢好起来的。
“张老汉,您怎么来了?身体好些了吗?”苏清鸢连忙起身,扶着张老汉坐下。张老汉笑着说:“好多了!自从听了您的话,天天喝烧开的井水,再也没拉过肚子。现在我不仅能下地干活,还能帮着村里看蓄水池,每天给蓄水池清理杂物,日子过得别提多舒心了!”
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打开后里面是几个金黄的玉米饼:“苏姑娘,这是我家新收的玉米做的饼,您尝尝,比以前用河水做的香多了!”苏清鸢接过玉米饼,咬了一口,清甜的玉米香味在口中散开,她笑着说:“真好吃,谢谢您,张老汉。”
张老汉的到来,让医馆里的气氛更加热闹。候诊的百姓们也纷纷说起自己的变化:“我家孩子以前总爱生病,现在喝了井水,身体结实多了!”“我之前用河水浇地,庄稼总爱长虫子,现在用井水浇地,庄稼长得又壮又好!”……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分享着水质改善带来的好处,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当天下午,苏清鸢让人把“肠胃病下降数据”写成告示,张贴在蓟州城的各个角落,以及周边村落的村口。告示上不仅详细列出了每月的肠胃病发病率对比数据,还附上了“井水饮用、蓄水池蓄水”的注意事项:
1. 井水虽干净,但仍需烧开后饮用,避免因温差引发肠胃不适;
2. 定期清理井口和井壁,防止杂物落入井中污染水质;
3. 蓄水池需每周清理一次表层杂物,每月更换一次底层死水,保持水质新鲜;
4. 灌溉农田时,避免使用蓄水池中的生活用水,防止交叉污染。
为了让百姓们更好地理解告示内容,苏清鸢还派医馆的学徒和农桑司的官员前往各村,现场讲解注意事项,解答百姓们的疑问。在石头村,之前对井水心存疑虑的老长辈,还主动帮忙向村民们宣传:“大家一定要听苏姑娘的话,井水要烧开了喝,蓄水池要按时清理,这样才能少生病、多丰收!”
随着告示的张贴和宣传,百姓们更加重视井水和蓄水池的使用安全,不少村落还自发成立了“水质监督小组”,每天检查井水和蓄水池的水质情况,确保大家能用上干净、安全的水。
夕阳西下,苏清鸢站在医馆门前,看着百姓们围着告示讨论,脸上满是欣慰。她知道,肠胃病发病率的下降,不仅是数据的变化,更是百姓生活质量提升的见证。而这,只是燕云发展的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在等待着她,她会继续努力,为燕云的百姓创造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