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青溪,晨光透过薄雾洒在“清鸢药膳坊”的木牌上,给古朴的招牌镀上一层暖金色。苏清鸢站在前店中央,看着伙计们将一块新木牌挂在柜台旁——木牌上用工整的楷书刻着“会员专享”四个大字,下面还列着两行小字:“充值五十两银,享药膳九折;充值百两银,加赠免费体质检测”。
“掌柜的,这‘会员制’真能行得通吗?”阿巧一边帮客人盛粥,一边小声问。青溪镇的商铺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规矩,客人买东西都是现付现取,哪有提前充值的道理?她怕客人不接受,反而影响生意。
苏清鸢笑着点头,手里拿着一本新做的会员登记册:“试试就知道了。萧九以前跟我说过,做生意要留得住老客,会员制就是个好办法——给老客些实惠,他们才愿意常来,咱们的客源也能更稳定。”
这话倒是不假。自从药膳坊名气传开后,虽然客人多了,但大多是周边州县来的散客,本地老客占比越来越少。苏清鸢早就想找个办法留住老客,前几天整理账本时,看到萧九当初留下的备注“老客是根基,需设福利绑定”,才突然想起“会员制”这个主意。
说话间,熟客王大娘提着菜篮子走进来,看到新木牌,好奇地问:“清鸢啊,这‘会员制’是啥意思?充值还能打折?”
苏清鸢连忙迎上去,拿出会员登记册,耐心解释:“王大娘,您要是充值五十两,以后来买药膳都能打九折,比如您常买的当归黄芪膏,原价二两一罐,折后只要一两八;要是充值百两,除了打折,我还能免费给您和家里人做体质检测,看看您适合吃什么药膳,补什么营养。”
王大娘眼睛一亮——她每月都要给老伴买两罐当归黄芪膏,一年下来就是二十四两,要是打九折,一年能省二两四,确实划算。而且免费体质检测也很诱人,老伴年纪大了,正想看看该补些什么。她当即拍板:“那我充五十两!先试试,要是好,以后再充!”
苏清鸢笑着接过银子,在会员登记册上写下王大娘的名字和充值金额,还特意给她发了一块木质会员牌:“您下次来,只要出示这个牌子,就能打折了。”
王大娘拿着会员牌,笑得合不拢嘴,逢人就说药膳坊的会员制划算。有她带头,不少熟客都动了心——张掌柜的母亲常年喝药膳粥,当即充了百两,还预约了体质检测;李屠户的媳妇刚生了孩子,需要补气血,也充了五十两,打算常来买红枣桂圆膏。
可也有客人犹豫。县城来的刘员外就是其中一个,他每次来都要买好几份药膳礼盒,按说充值最划算,却总担心:“苏掌柜,我要是充了钱,万一你这店不开了,我这银子不就打水漂了?”
这话一出,店里顿时安静下来,几个正在犹豫的客人也停下了脚步。苏清鸢却不慌不忙,拿出药膳坊的地契副本,放在柜台上:“刘员外,您看,这是我药膳坊的地契,我家就在青溪,世代居住,怎么可能说不开就不开?您要是不放心,我可以在会员册上写清楚,要是哪天您不想用了,剩下的银子我一分不少退给您。”
她的坦诚让刘员外放下心来,再想想自己每次买礼盒都要花几十两,打折下来能省不少,当即决定充两百两,还笑着说:“我信你,清鸢!你这姑娘实诚,做生意也地道,我愿意跟你打交道!”
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了青溪镇和周边州县。起初还有人怀疑,可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充值,而且确实拿到了实惠,犹豫的人也渐渐动了心。试行半个月,会员就有了五十多个,充值金额超过三千两,比苏清鸢预期的还要好。
更让她惊喜的是,会员制还带来了新客。有会员带朋友来店里,朋友看到会员福利划算,也跟着充了值;还有周边县城的富户,听说青溪有个药膳坊搞会员制,特意过来看看,不少人都成了新会员。
试行一个月后,苏清鸢坐在柜台后,翻着会员登记册,嘴角抑制不住地上扬——会员数量刚好一百人,充值总额超过五千两,更重要的是,老客回头率比之前提高了三成,连带着散客也多了不少。账本上的净利润比上个月多了近五百两,创下了开店以来的新高。
“掌柜的,您看,这是这个月的会员消费记录。”阿巧拿着一本账本走进来,脸上满是佩服,“王大娘这个月买了四罐当归黄芪膏,张掌柜买了十份药膳礼盒,李屠户的媳妇还介绍了两个朋友来充值。咱们这会员制,真是太成功了!”
苏清鸢接过账本,指尖轻轻划过上面的数字,心里满是感激。若不是萧九当初留下的那句话,她或许永远想不到这个办法,药膳坊的生意也不会这么快稳定下来。那个男人,虽然不在她身边,却总能用各种方式,帮她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她想起萧九当初跟她说“做生意要灵活,要懂客人的心思”,想起他帮她优化账本,帮她出主意解决药材短缺,想起他教她面对危险要冷静。这些点点滴滴,像春雨一样,滋润着她的生活,也让她从一个只会做药膳的小掌柜,慢慢变成了一个懂经营、会管理的生意人。
“对了,掌柜的,”阿巧突然想起什么,“张掌柜刚才来电话,说想让您明天去给他母亲做体质检测,您看什么时候方便?”
“明天上午吧,”苏清鸢合上账本,笑着说,“让他把母亲的日常情况跟我说下,我好提前准备些检测用的药材。”
阿巧应了声,转身去安排。苏清鸢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热闹的街道,心里平静而温暖。会员制只是一个开始,她还想按照萧九说的,把药膳坊的生意做得更大,比如把药膳礼盒卖到更远的地方,比如在县城开一家分店。
她摸了摸怀中的玉佩,指尖能清晰地感受到“靖”字的纹路。在心里默默说:“萧九,谢谢你。你的办法很管用,药膳坊的生意越来越好,明轩和明玥也越来越懂事。等你回来,我一定好好谢谢你,给你做你最爱吃的莲子百合粥。”
窗外的阳光越来越暖,照在苏清鸢的身上,也照在柜台旁的会员木牌上。那木牌上的字迹,仿佛与萧九当初留下的备注重叠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暖的画面——一个在远方追查真相,一个在小镇经营生活,却因为一份牵挂,紧紧联系在一起。
苏清鸢知道,只要有这份牵挂在,只要有这枚玉佩在,无论未来遇到什么困难,她都有勇气去面对,去把日子过得更好,等着萧九回来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