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夜晚,青溪镇褪去了白日的燥热,晚风带着槐花香,吹进药膳坊的后院。苏清鸢坐在廊下,手里拿着萧九曾看过的那本医书,目光却没有落在书页上,而是飘向了远方——那里,是萧九所说的京城方向。
她想起萧九曾跟她提起过的京城。那时也是这样的夜晚,他坐在她身边,手里拿着一片槐树叶,语气轻松地描述:“京城的城墙很高,青灰色的砖,要两个人才能合抱过来,城门上刻着盘龙纹,气派得很。”他说这话时,眼底带着一丝怀念,仿佛能透过夜色,看到那座遥远的城池。
他还说,京城的集市很热闹,从清晨到深夜都不停歇。有卖糖葫芦的,糖衣裹得厚厚的,咬一口甜到心里;有卖皮影戏的,艺人手指一动,幕布上的人物就活了过来;还有卖各种新奇玩意儿的,从西域的香料,到江南的丝绸,应有尽有。“若是你去了,定会喜欢那里的胭脂铺,颜色比青溪的多十倍,还带着花香。”萧九笑着说,眼神里满是温柔。
苏清鸢听得入了迷,她长这么大,从未离开过青溪镇,最远也只去过县城。她想象着京城的模样——高耸的城墙,热闹的集市,穿着华丽衣裳的人们,还有萧九所说的、藏书万卷的书院。
“京城还有一座白鹿书院,里面的书比青溪所有的书加起来还多,”萧九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从经史子集到医书药典,应有尽有。若是你对医术感兴趣,去那里待上一年,定会有很大收获。”
他还提起过太医院,说太医院里的御医都是医术高超的人,能治各种疑难杂症,还有很多珍贵的药材,是青溪见都见不到的。“不过,太医院的规矩多,进去不容易。”萧九笑着说,“但以你的医术,若是能去那里学习,将来定能成为有名的大夫。”
那时的苏清鸢,只是笑着听着,觉得京城是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与自己无关。可如今,萧九离开了,那座遥远的城池,却因为他的描述,变得鲜活起来,在她心里生出了几分向往。
她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双手——这双手,能熬制出受欢迎的药膳,能治好一些常见的小病,却也仅限于此。她知道,自己的医术还有很多不足,若是能有更广阔的平台,能接触到更多的医书和药材,定能有更大的进步。
她又想起了弟弟苏明和妹妹苏明玥。苏明今年十岁,聪明好学,在青溪的私塾里已经是最好的学生,可青溪的私塾规模小,先生的学识也有限,若是想让他有更好的发展,就需要更好的教育资源。苏明玥今年八岁,活泼可爱,对女红和算术很感兴趣,可青溪没有专门的女学,她只能跟着苏清鸢学些简单的东西。
“若是去了京城,明儿就能去白鹿书院读书,明玥也能去专门的女学,”苏清鸢在心里默默想道,“他们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将来能有更好的生活。”
这个念头一旦冒出来,就再也无法抑制。她看着后院的竹椅,想起萧九曾坐在那里,跟她讲京城的故事;她摸了摸贴身的玉佩,想起萧九说“持此玉去京城找我”的承诺。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她心里渐渐成型:等时机成熟,她一定要带着弟妹去京城看看。
她想去看看那座高耸的城墙,去逛逛那热闹的集市,去白鹿书院看看那些珍贵的医书,去太医院见识那些罕见的药材。她还想,或许在京城,她能再见到那个叫“萧九”的人——他或许还在追查“巫蛊案”,或许已经解决了危机,或许正在某个地方,等着她带着玉佩去找他。
当然,苏清鸢也知道,去京城并非易事。京城遥远,路途艰险,而且她对那里一无所知,还带着两个年幼的弟妹,定会遇到很多困难。药膳坊是她的根基,若是离开,就意味着要放弃这里的一切,重新开始。
可她并不害怕。经历过与萧九的相遇、与黑衣人的周旋,她已经不再是那个胆小怯懦的小掌柜,而是变得沉稳、果决,有勇气去面对未知的挑战。她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只要带着对未来的期待,就一定能在京城站稳脚跟,给弟妹更好的生活,也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夜风轻轻吹过,带来一阵槐花香。苏清鸢合上医书,站起身,望向京城的方向,眼神坚定。她知道,这个决定需要时间来准备,需要积累足够的资金,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京城的情况。但她愿意等,愿意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
她相信,总有一天,她会带着弟妹,带着那枚玉佩,踏上前往京城的路。在那座繁华的城池里,她会实现自己的梦想,也会再次见到那个让她牵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