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暖阳透过木窗,洒在前店的柜台上,将账本上的字迹晒得暖洋洋的。苏清鸢坐在柜台后,指尖划过刚算好的收支明细——这个月的利润比上个月又多了两成,镖局的运输稳定,改良后的药膳包装也广受好评,连邻县的酒楼都来订了长期供货协议。
“掌柜的,周老板那边派人来说,下个月想增加‘莲子百合糕’的订单量,问咱们能不能供应上。”阿巧拿着一张订单走进来,脸上带着笑意。周老板就是之前帮苏清鸢解决药材短缺的府城药材商,后来尝过药膳坊的点心,也成了常客,如今还成了合作客户。
苏清鸢接过订单,看了一眼数量,笑着点头:“没问题,让后厨多准备些食材,保证按时交货。”
阿巧应了声,转身去后厨吩咐。前店的客人不多,几个熟客坐在桌前,一边喝着温热的药膳粥,一边闲聊着镇上的琐事,空气中弥漫着粥香和淡淡的药香,温馨而安宁。
这样的日子,平静得像青溪镇的溪水,缓缓流淌,没有波澜。苏清鸢的生活也彻底回到了正轨——每天早起开门,招呼客人,核对账目,指导后厨,晚上关店后,要么陪弟弟苏明读书,要么整理药材,偶尔还会给伙计们做些点心,日子充实而安稳。
可只有苏清鸢自己知道,在她心里,总有一个角落,是留给那个叫“萧九”的人的。
她不会在白天想起他,不会在忙碌时想起他,甚至不会在与伙计们说笑时想起他。可每当夜深人静,当她独自坐在房间里,当窗外的月光洒进抽屉,照亮那个装着玉佩的锦盒时,所有的平静都会被打破。
她会悄悄打开抽屉,取出锦盒,将玉佩放在手心轻轻摩挲。玉佩依旧温润,上面的“靖”字被她摸得光滑,却始终没有人来认领这份承诺。她不知道萧九是谁——他说自己在追查“巫蛊案”,却没说自己的真实身份;他留下了刻着“靖”字的玉佩,却没说这个字代表着什么;他说会回来,却没说什么时候回来。
她不知道他去了哪里——是还在追查线索,还是已经回到了京城?是遇到了新的危险,还是已经解决了“巫蛊案”?是平安无事,还是……她不敢想下去,只能一次次抚摸着玉佩,告诉自己,萧九那么厉害,一定能平安。
她甚至不知道他是否还会回来——青溪镇只是他逃亡路上的一个驿站,药膳坊只是他养伤的一个地方,她只是他生命中的一个过客。或许,他解决了“巫蛊案”,就会忘记这个小镇,忘记这里的药膳,忘记她这个曾经救过他的人。
可就算这样,苏清鸢的心里,还是隐隐有个期待。
她期待着有一天,当她打开药膳坊的门时,会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穿着粗布短打,背着简单的行囊,站在晨光里,笑着对她说:“清鸢,我回来了。”
她期待着有一天,萧九会坐在后院的廊下,再次拿起那本医书,跟她讲京城的繁华,讲追查线索时的惊险,讲“巫蛊案”的真相,就像他们以前那样。
她期待着有一天,她能再为萧九熬一碗莲子百合粥,看着他喝下去,听他说“还是你做的最好吃”。
这个期待,像一颗种子,种在她的心里,在无人知晓的角落,悄悄生根发芽。它不会影响她的生活,不会打乱她的平静,却会在每个想起萧九的夜晚,给她一丝温暖,一丝希望。
有一次,苏明拿着一本书问她:“姐姐,你说‘一诺千金’是什么意思?”
苏清鸢愣了一下,低头看了看手心的玉佩,笑着对苏明说:“就是说,一个人许下的承诺,比一千两金子还贵重。只要许下了承诺,就一定要做到。”
苏明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继续看书。苏清鸢却看着玉佩,在心里默默说:萧九,你的承诺,我还记着,你呢?
日子一天天过去,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青溪镇的桃花开了又谢,柳树绿了又黄。药膳坊的生意越来越好,苏清鸢也越来越成熟稳重,可她心里的那个期待,却从未改变。
她依旧会在深夜里,打开锦盒,看着玉佩;依旧会在遇到难处时,抚摸着玉佩,给自己打气;依旧会在看到后院的竹椅时,想起那个曾经坐在那里看书的人。
她不知道这个期待会不会实现,不知道萧九会不会回来。可她愿意等——等一个可能,等一个奇迹,等那个叫“萧九”的人,带着他的承诺,回到青溪镇,回到她的身边。
窗外的月光依旧明亮,照在锦盒上,给玉佩镀上了一层温柔的光泽。苏清鸢将玉佩放回锦盒,轻轻关上抽屉,脸上露出了一抹淡淡的笑容。她相信,只要她等着,只要这枚玉佩还在,总有一天,她的期待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