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苏家村,一场冷雨刚过,空气里带着刺骨的寒意。苏清鸢正在院子里翻晒刚采回来的金银花,突然听到院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夹杂着男人的嘶吼和女人的哭喊声:“清鸢姑娘!救命啊!救救我的孩子!”
她心里一紧,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跑出去,只见张屠户夫妇抱着一个约莫三岁的孩童,跌跌撞撞地冲进院子。孩子浑身抽搐,四肢僵直,双眼向上翻着,嘴角还不断涌出白色泡沫,脸色苍白得像一张纸,毫无血色。张屠户的妻子哭得声音都哑了,死死抱着孩子,身体止不住地发抖:“清鸢姑娘,你快救救他!刚才还好好的,突然就变成这样了,这可怎么办啊!”张屠户也红着眼眶,声音哽咽:“姑娘,求你了,一定要救救我的儿子!”
苏清鸢见状,瞬间判断出孩子是得了“小儿惊风”——这是儿科急症,发病急骤,若是处理不及时,很可能损伤脑部,甚至危及性命。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一边快步上前,一边大声说:“张大叔、张婶,你们别慌!先把孩子平放在地上,解开他的衣领,让他呼吸顺畅!”
张屠户夫妇连忙按她说的做,小心翼翼地将孩子放在院子的石板地上,颤抖着手解开孩子的衣襟。苏清鸢蹲下身,快速检查孩子的状况:呼吸急促,脉搏微弱,抽搐还在持续。她立刻从随身药包里拿出一块干净的布条,裹住一根筷子,轻轻塞进孩子嘴里,防止他抽搐时咬伤舌头。
“清鸢姑娘,这样不会伤到孩子吧?”张婶看着孩子痛苦的模样,心都揪成了一团,忍不住问道。“婶子,放心,这样是为了保护他,不会伤着的。”苏清鸢一边回应,一边快速从药箱里取出提前配制好的“惊风散”——这是她根据空间医书配制的急救药,用天麻、钩藤、全蝎等药材研磨而成,能快速缓解惊风引发的抽搐。她倒出少量药粉,用温水化开,又找来一个小勺,小心翼翼地撬开孩子的嘴,一点点将药汁喂了进去。
喂完药,苏清鸢没有停下动作,她伸出手指,用力按压孩子的人中穴(位于鼻下沟中央),又快速按揉合谷穴(手背虎口处)——这两个穴位能刺激神经,缓解抽搐,是小儿惊风急救的关键穴位。她的手指用力均匀,节奏稳定,额头上很快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却丝毫不敢分心,紧紧盯着孩子的反应。
院子里静得只剩下张屠户夫妇的抽泣声和孩子微弱的呼吸声,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张屠户攥紧拳头,指甲几乎嵌进肉里,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孩子,心里默默祈祷。大约过了一刻钟,孩子的抽搐渐渐减缓,四肢不再僵直,双眼也慢慢恢复了正常,虽然依旧虚弱,却不再口吐白沫,呼吸也平稳了些。
苏清鸢松了口气,额头上的汗水顺着脸颊滑落,她用袖子擦了擦,又立刻给孩子把脉。脉象虽仍有些急促,但已平稳了许多,不再像之前那样微弱紊乱。她站起身,对张屠户夫妇说:“别担心,孩子的抽搐止住了,暂时没事了。”
张婶一听,再也忍不住,抱着孩子失声痛哭,这一次,却是喜极而泣:“太好了!谢谢你,清鸢姑娘!你真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张屠户也红着眼眶,走上前就要给苏清鸢下跪,被她连忙扶住:“张大叔,快别这样,治病救人是我应该做的。”
她让张屠户夫妇抱着孩子进屋,放在温暖的炕头上,又仔细询问孩子发病前的情况:“孩子今天有没有着凉?吃了什么特别的东西?有没有发烧、咳嗽?”张屠户仔细回想了一下,说:“早上天气凉,孩子非要出去玩,可能是受了风寒,回来后就有点咳嗽,我们没太在意,刚才他突然说头晕,接着就抽起来了。”
苏清鸢点点头,结合脉象和症状,判断孩子是“外感风邪引发的急惊风”——深秋风寒重,孩子抵抗力弱,风邪侵入体内,扰动心神,才引发了抽搐。她从药箱里取出柴胡、黄芩、钩藤等药材,快速配好一副清热祛风的药方,递给张屠户:“这药你回去后立刻熬,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半个时辰,每隔三个时辰给孩子喂一次,一次喂小半碗。”
她又叮嘱道:“回去后给孩子盖好被子,别再让他着凉,饮食要清淡,只能喝稀粥、吃烂面条,别吃油腻、生冷的东西。要是孩子再出现抽搐、发烧,或者精神萎靡,一定要立刻来找我。”张屠户接过药方,连连点头:“好!好!我们一定按你说的做!”
临走时,张屠户非要把身上所有的钱都塞给苏清鸢,苏清鸢却只收下了少量药费,笑着说:“大叔,这药不值多少钱,你留着钱给孩子买些营养品,让他快点好起来。”张屠户夫妇感动得说不出话,抱着孩子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
当天下午,张屠户夫妇就带着熬好的药来找苏清鸢,让她看看药量是否合适。苏清鸢仔细检查后,确认没问题,又给孩子把了脉,发现脉象比上午平稳了不少,笑着说:“恢复得不错,继续按时喂药,很快就能好起来。”
此事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遍了苏家村及周边村落。乡亲们听说苏清鸢临危不乱,成功救回了抽搐不止的孩子,都对她赞不绝口:“清鸢姑娘真是好样的!那么危急的情况,换了别人早就慌了,她却一点都不乱,医术真是太高明了!”“是啊,张屠户家的孩子发病时,我就在旁边看着,那模样吓死人了,多亏了清鸢姑娘,不然真不知道会出什么事!”
从那以后,来找苏清鸢看儿科病的人越来越多。村里的孩子得了感冒、咳嗽、腹泻,家长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邻村的孩子出了疹子、得了积食,家长们也会专程赶来,哪怕山路崎岖,也愿意跑一趟。苏清鸢总是耐心诊治,不仅开药方,还会教家长们照顾孩子的小窍门,比如如何给孩子物理降温,如何通过食疗调理脾胃。
有一次,邻村的李嫂带着四岁的儿子来就诊,孩子得了“慢惊风”,总是精神萎靡,时不时抽搐一下,脸色发黄,食欲不振。李嫂带着孩子找了不少郎中,都没治好,听说苏清鸢治好过张屠户家的孩子,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赶来。
苏清鸢给孩子把脉后,判断是“脾虚肝旺引发的慢惊风”,孩子长期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肝风内动,才导致反复抽搐。她给李嫂开了健脾益气、平肝息风的药方,又教她用山药、莲子、小米熬粥给孩子喝,叮嘱她:“这病得慢慢调理,你别着急,按时喂药,给孩子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多带他晒晒太阳,过段时间就会好起来。”
李嫂按苏清鸢说的做,每天按时给孩子喂药、熬粥,还经常带孩子出门散步。一个月后,孩子的精神好了很多,不再抽搐,脸色也变得红润,食欲也恢复了。李嫂特意带着孩子和一篮鸡蛋来感谢苏清鸢:“清鸢姑娘,太谢谢你了!我家孩子终于好了,你真是我们家的大恩人!”
苏清鸢看着孩子活泼的模样,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小儿惊风虽然凶险,但只要诊断准确、处理及时,大多都能治好。为了让更多家长了解小儿惊风的急救知识,她还特意在村里的空地上开了个小讲堂,教大家遇到孩子抽搐时该怎么做:“先让孩子平躺,解开衣领,用布包着筷子防咬伤,按压人中、合谷穴,这些简单的急救方法,关键时刻能救孩子的命。”
乡亲们都很认真地学习,有的还特意拿出纸笔记录下来。张屠户更是主动帮忙维持秩序,笑着说:“清鸢姑娘教的这些方法太有用了,咱们多学一点,以后遇到事就不会慌了!”
这天傍晚,苏清鸢坐在院子里,看着夕阳染红了天际,心里满是平静。从最初在村里行医,到如今能从容应对小儿惊风这样的急症,她知道,自己的医术在一次次实践中不断进步,而支撑她走下去的,不仅是空间医书的知识,更是乡亲们的信任和期待。
她想起张屠户家孩子恢复后,抱着她的腿甜甜地喊“姐姐”的模样,想起李嫂感谢时眼中的泪光,心里充满了温暖。她知道,未来还会遇到更多的急症和难题,但只要保持冷静,用心诊治,就一定能帮助更多的人,不辜负大家对她的信任。
夜色渐浓,苏家村渐渐安静下来,只有苏家小院里还透着温暖的灯光。苏清鸢坐在灯下,整理着自己的医案,把小儿惊风的诊治过程和心得详细记录下来,希望以后能帮助更多类似的患儿。她知道,行医之路没有尽头,唯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用自己的医术,守护好身边每一个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