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队羽林默契非常,迅速将这里团团围住,并指挥原来的士兵将围观水车的百姓往更远处赶去。
“这是......”萧非与少府和将作大匠面面相觑。
正在水车旁的工匠们也议论纷纷,停下手中工作。
少府神最先反应过来,冲着骚动的工匠们大喊:“继续干活!不许停!”
萧非眉头微皱,心中隐约有了猜测,但尚未开口,就见自己的洗马匆匆奔来,洗马身后还跟着少府与将作大匠的属官。洗马在前额头沁汗,跑到萧非身旁低声道:“君侯,陛下来了!”
紧着跑来的属官也纷纷向少府与将作大匠禀告。
两人听完禀告同时出声,“陛下来了?”
萧非闻言迅速与少府和将作大匠对视一眼,三人不敢耽搁,连忙整理衣冠。
少府和将作大匠一边整理,一边还向各自属官低声吩咐。
就在少府和将作大匠的属官跑去指挥接驾事宜时,远处开道羽林映入眼帘,萧非从水车旁往前走去,准备接驾。少府和将作大匠也赶忙跟上。
当开道的羽林在萧非眼前闪开列队两侧,萧非才完全看到了刘彻的那个由六匹纯白骏马拉着的豪华马车。不过令萧非奇怪的是,自己所献的那匹马被侍卫牵着跟在刘彻车家旁。
萧非往刘彻车驾后面看去,只见后方还跟着十余辆马车。瞧着这架势萧非小声嘀咕:“看这架势此次是小驾出行。”
刘彻的御驾缓缓停下,随着一只修长的手探出,太仆公孙贺亲自扶着刘彻下了马车,就在刘彻下车的瞬间,水车旁的工匠和远处的百姓纷纷跪伏行礼。
萧非与少府和将作大匠赶忙躬身行礼,高声道:“臣等恭迎陛下!”
刘彻身着玄色常服,腰佩玉具剑,从容向萧非走来,亲手将萧非扶起,“免礼。”
萧非站直身子后往刘彻身后看去,只见一众列侯大臣也纷纷下车。萧非一一看去,下车的人里面不但有武安侯田蚡、魏其侯窦婴等列侯还有内史石遍、右内史郑当时、太中大夫韩嫣和侍中桑弘羊等人。至于卫青则一身戎装正指挥羽林戒备。
刘彻扶起萧非后,冲着远处挥了挥手淡淡开口道:“平身。”声音清朗且充满威严。
随着刘彻的声音落下,谒者也跟着喊道:“平身。”一声声平身,传了出去,远处的工匠与百姓纷纷站起向着这边观望。
刘彻的嘴角微扬,轻笑一声,冲着萧非道:“酂侯,朕昨日听你所说,水车今日试运行,朕特意来看看。”
萧非连忙拱手,“陛下亲临,惶恐至极!”
刘彻说完目光随即放到了远处运转的水车上。
就在此时,那些下车了的列侯也来到了刘彻身旁,趁着刘彻远看水车的功夫,纷纷向着萧非施礼,萧非赶忙挨个还礼。至于少府和将作大匠此刻已经默默站在众位列侯身后,正与太仆、内史等人窃窃私语。
刘彻看了一会水车,目光又重新转回,看向站在众位列侯身后的少府和将作大匠身上,“二位爱卿督造得力,朕心甚慰!你们也辛苦了。”
二人连忙上前躬身道:“为陛下效力,乃臣等本分。”
刘彻微微颔首,“这就是酂侯你设计的水车?比朕在未央宫看少府献上来的哪个模型,想象出来的还要壮观许多!”接着对身后的群臣道:“诸位爱卿,随朕一同往前走走看看这水车,如何?”
武安侯田蚡笑容满面,上前一步道:“陛下圣明,此等利国利民之物,自当一观。”
刘彻看着田蚡打趣道:“武安侯,你可是占便宜了,这水车初成,你家田地就已经用上了。”
田蚡随之哈哈大笑。
魏其侯窦婴则看了一会走到萧非身旁道:“酂侯巧思,令人叹服!”
萧非刚要谦虚两句。
就见刘彻开心地看向自己,跟着道:“酂侯,带路吧。”随即迈步向前。
萧非赶忙拱手道:“臣,遵旨。”
萧非引着刘彻与诸位大臣向水车走去,水车运行声音越来越清晰。就在快要走到水车旁时,田蚡已经忍不住了率先发声,“酂侯,此物当真不用人力就能日夜灌溉?”
“正是。”萧非指着缓缓转动的巨大水轮,“武安侯请看,此物借水流之力自行运转,日夜不息。不过需要定时关注此水车有没有故障问题。”
刘彻闻言,也放慢脚步仔细聆听。
田蚡认真看了一会,发现那些工匠基本都只是在关注水车运行情况,抚掌赞叹,“妙啊!如此可以省下不少人力”
萧非会意地点头,“这样以往灌溉田地的壮劳力,现在都可以腾出手来干别的事情。”转头冲着刘彻道:“比如可去开垦更多荒地,或是精耕现有田地。并且因为田地灌溉更为充足,产量也肯定上升。”
随着众人走到水车旁,魏其侯窦婴忽然从人群中上前一步,眼神中闪着锐利道:“老夫观此物构造精巧,不知建造可曾方便,有没有什么难处?”
萧非说的口干舌燥,又闻窦婴询问眼珠一转,“少府与将作大匠最清楚其中关节。”
说着冲二人道:“二位别聊了,魏其侯有疑问请教。”
窦婴捋着白须,将问题对着少府与将作大匠重复了一遍。少府与将作大匠对视一眼,随即你一言我一语地解释起来。
刘彻见带来的列侯都围着少府与将作大匠询问,拍了拍萧非的肩膀,“酂侯真是奇思妙想。”刘彻望着源源不断流向农田的河水,眼中满是赞赏,“此物利国利民,当记首功,不知想要什么赏赐?”
萧非嘿嘿一笑,谦虚道:“陛下过奖了。若非少府与将作大匠支持督建,手下工匠巧手建造,臣的图纸也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哪敢贪图赏赐。”
刘彻还想说什么。
窦婴突然从府与将作大匠围着的那个圈子走了过来,向刘彻拱手道:“陛下,老臣也想在封邑建造此物,不知?”
内史石遍闻言也急忙附和,“陛下,臣长安辖下各县所过河流众多,若有此物,来年粮食产量必能大增,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