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小筑的宴会散去,金陵城的夜色再次笼罩下来。
林凡回到平安小筑,并未立刻休息。
他坐在桌前,将那卷陈修远所赠的书册缓缓展开。
昨日的文气洗礼,不仅让他的文宫星海愈发浩瀚,更让他对周遭世界的感知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
他能清晰地“听”到院外巷子里更夫的脚步声,能“闻”到远处秦淮河上飘来的淡淡水汽。
这种感觉玄妙无比,让他对自己的文道之路,有了更深的期许。
老张收拾完碗筷,轻手轻脚地走进来,见林凡还在看书,便低声劝道:“公子,夜深了,明日还要去西城外,早些歇息吧。”
林凡合上书册,点了点头。
他确实打算明日去龙泉河实地探查一番。
宴会上方远等人的无奈,让他更加确信,想要真正推行自己的理念,必须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
然而,计划总赶不上变化。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
平安小筑的院门便被一阵急促而有力的敲门声惊动。
“谁啊,这么大清早的。”
老张嘀咕着前去开门,门外站着两名身穿吏服的衙役,神情严肃,腰间佩刀。
为首的衙役扫了老张一眼,声音公事公办:“此地可是青阳县解元,林凡林公子的住处?”
老张心头一跳,连忙躬身:“正是,正是。不知两位官爷有何要事?”
那衙役从怀中取出一份烫金的帖子,沉声道:“提学道周大人有请,请林解元即刻前往提学道衙门一叙。”
提学道衙门!
周大人亲自召见!
老张的脑袋嗡的一声,整个人都懵了,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
这可是省里掌管所有学子文官的最高长官,平日里寻常官员想见一面都难如登天,如今竟然亲自派人来请自家公子。
“官爷稍候,我这就去通报公子!”
老张慌慌张张地跑回院子,声音都变了调:“公子!公子!大喜事!提学道衙门来人了,周大人要见您!”
林凡早已听到了门外的动静,他从房中走出,神色依旧平静。
他接过那名衙役递来的请帖,上面“提学道衙门”的朱红大印格外醒目。
“有劳二位了。”林凡对那两名衙役拱了拱手,“请稍候片刻,我换身衣服便随你们同去。”
那两名衙役见林凡年纪轻轻,面对提学道大人的召见却能如此从容不迫,心中也不由得高看了几分,态度恭敬了不少。
很快,林凡换上了一身干净的儒衫,在老张激动又担忧的注视下,随着衙役离开了平安小筑。
提学道衙门坐落在金陵城中心,朱门高墙,气派森严。
林凡被直接引到了后堂的一间书房。
书房里没有旁人,只有提学道周大人一人。
他并未坐在公案后,而是穿着一身常服,正站在一幅山水画前,负手而立。
听到脚步声,周大人缓缓转过身来。
他的面容清瘦,双目却炯炯有神,仿佛能看透人心。
“你就是林凡?”
周大人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久居上位的威严。
“学生林凡,拜见周大人。”
林凡不卑不亢,躬身行礼。
周大人没有让他起身,只是静静地打量着他。
书房里的气氛瞬间变得有些凝重。
林凡能感觉到,一道无形的文气压力从周大人身上散发出来,笼罩着自己。
这并非是刻意为难,而是一种上位者对下位者的自然审视和考校。
若是心志不坚的学子,恐怕此刻已经冷汗直流,心神失守了。
但林凡的文宫星海何其浩瀚,昨日又刚刚经过天地文气的洗礼,这点压力对他而言,不过是清风拂面。
他身形笔直,气息平稳,神色没有半分变化。
“嗯?”
周大人眼中闪过一抹讶异。
他收回了文气威压,指了指旁边的椅子:“坐吧。”
“谢大人。”
林凡依言坐下,姿态端正。
“前日夜里,金陵城上空天降文气,异象惊人。”周大人开门见山,目光灼灼地盯着林凡,“此事,与你有关吧?”
这个问题,若是换了旁人,恐怕早已心慌意乱。
林凡却只是坦然地点了点头:“学生侥幸,文道略有突破,惊扰了大人,实非本意。”
“略有突破?”
周大人闻言,嘴角牵起一抹莫名的弧度。
“能引动那等规模的天地文气洗礼,古往今来,也只有寥寥数人能够做到。你一句‘略有突破’,倒是轻巧。”
他话锋一转,变得严肃起来:“你的文章,本官看过了。‘格物致知’,理念新颖,切中时弊。但理念终究是理念,若是不能用于实处,便只是空中楼阁,毫无用处。”
林凡起身,再次躬身:“大人教诲的是。学生也正为此事思量。”
“哦?你如何思量?”周大人来了兴趣。
林凡沉吟片刻,组织了一下语言,才缓缓开口:“学生以为,‘格物致知’,首要在于‘格’。格,即是探究。探究万事万物之理。譬如治水,若不知水文地理,不知堤坝结构,只空谈圣贤仁政,便是缘木求鱼。”
他顿了顿,接着说:“学生听闻,金陵城西的龙泉河,年年泛滥,沿岸百姓苦不堪言。工部屡次修缮,却收效甚微。学生斗胆猜测,这其中,恐怕不只是钱粮的问题,更是方法上出了问题。或许,从未有人真正去‘格’那条河。”
周大人静静地听着,眼中的欣赏之色越来越浓。
他没想到,林凡不仅有惊世骇俗的才华,更有如此务实的见地。
他问的只是理念,林凡却直接给出了一个具体的案例。
“说得好!”
周大人忍不住抚掌赞叹。
“龙泉河之事,确实是省城的一块心病。你说得没错,工部那些官员,只知道照着旧图纸修修补补,从未想过去探究其根本原因。”
他站起身,在书房中踱了几个来回,似乎在做一个重要的决定。
片刻后,他停下脚步,从书案上拿起一份盖着官印的文书,递给林凡。
“这是本官的手令。”
周大人声音沉稳有力。
“本官命你,以解元之身,暂代监察之职,前往龙泉河,彻查水患根源。沿途州县官府,但凡与此事相关,皆要配合于你。所需人手、图纸、卷宗,你可自行调配。”
林凡接过那份沉甸甸的手令,心中掀起波澜。
他只是提出了一个想法,周大人竟然直接给了他如此之大的权力和信任。
这不仅仅是一道手令,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也是一个让他将“格物致知”付诸实践的绝佳机会。
“学生……领命!”
林凡双手捧着手令,郑重地应下。
周大人满意地点了点头,语气缓和了许多:“你初到金陵,根基尚浅。王家那些人,不会轻易善罢甘休。这道手令,也是给你的一道护身符。你放手去做,出了事,有本官为你担着。”
“谢大人栽培!”
林凡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能感受到周大人言语中的真诚与期盼。
“去吧。”周大人挥了挥手,“本官等着看,你的‘格物致知’,究竟能为金陵城的百姓,‘格’出一条怎样的生路来。”
林凡拿着手令,退出了书房。
当他走出提学道衙门,沐浴在清晨的阳光下时,整个金陵城官场和文坛,已经因为他被周大人深夜召见的消息,而彻底炸开了锅。
王府之内,王公子听完下人的禀报,失手打碎了心爱的玉佩,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身旁的张维明等人,更是面如死灰。
提学道亲自召见,并委以重任。
这意味着,林凡已经不再是那个可以任由他们拿捏的寒门秀才。
他一步登天,真正踏入了金陵城的权力核心圈。
而此刻的林凡,站在衙门门口,回头望了一眼那威严的门楣。
他展开手中的手令,上面的朱红大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金陵城的棋局,将由他来落子。
他的目光越过繁华的街道,望向西城的方向。
龙泉河。
那将是他文道经世致用的第一个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