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心大不动声色地打探来的消息,像一块冰冷的透视镜,瞬间照清了马春华那张看似豪爽仗义的面具下的扭曲真相。一个因自身婚姻不幸而心理失衡,以搅和别人家庭为乐,并且欺软怕硬、两面三刀的女人。这种人的危险程度,甚至超过了单纯的恶霸,因为她善于伪装,懂得利用同情心,行事更加难以预测。
林心大回想起马春华每次“偶遇”时那看似关切的眼神和“打抱不平”的言语,此刻只觉得一股寒意从心底升起。那不是同情,那是一种攫取他人痛苦来喂养自己扭曲心理的饥渴。她在尹有才面前,必然又是另一套说辞,或许在暗示林心大“不安分”、“有外心”,以此挑唆尹有才对林心大施加更大的压力,从而欣赏他们夫妻关系更加破裂的过程,满足她变态的欲望。
“很巧的是,这个女人从来没有让林心大看到她丑陋的另一面……” 这说明马春华非常谨慎,她在林心大面前极力维持着“受害者同盟”的假象。这既是她的狡猾,也可能是她的弱点——她需要维持这个假象来接近林心大,获取“养料”。
林心大迅速调整了策略。她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简单地回避或冷淡应对。她必须更加小心地周旋,既要避免被马春华当枪使,也要防止她狗急跳墙,在尹有才那里进更多的谗言。
下一次在菜市场“偶遇”马春华时,马春华照例凑过来,带着一脸“知心姐妹”的表情,压低声音:“嫂子,俺又看见尹老板跟那个狐狸精通电话了,语气腻歪得很!你可不能就这么算了!”
林心大停下脚步,这次没有立刻走开。她抬起头,脸上露出一种恰到好处的、混合着疲惫、无奈和一丝依赖的神情,轻轻叹了口气:“春华妹子,谢谢你总替我想着……可是,我能有什么办法呢?有才他……唉,只要他还顾着这个家,顾着天赐,我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
她这番示弱的话,既符合马春华对她“软弱”的认知,也隐隐透露出一种“为了家庭完整而忍耐”的无奈,这应该正是马春华这类人最喜欢看到的“苦情戏码”。
果然,马春华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满足和兴奋,她立刻抓住林心大的手(林心大强忍着没有抽回),语气更加“愤慨”:“嫂子!你就是太善良了!这怎么能忍?女人就得硬气点!你得让他知道你的厉害!”
林心大苦笑着摇摇头:“我一个女人家,没本事没靠山,怎么硬气?不像妹子你,能干又厉害。”她适时地捧了马春华一句。
马春华脸上露出几分得意,更加卖力地“出谋划策”:“嫂子你可以这样……或者那样……”她说了一些看似激进实则漏洞百出、很容易引火烧身的“主意”。
林心大只是听着,不时点点头,或摇摇头,最后幽幽地说:“妹子,你的心意我领了。但这些事……风险太大,我不敢。再说,有才那个脾气……要是把他惹急了,吃亏的还是我和孩子。”
她始终将自己放在一个被动、恐惧的位置上,既满足了马春华扮演“指导者”的欲望,又明确划清了底线,表示自己不会采取实际行动。同时,她再次强调了对尹有才暴力的恐惧,这也是在无形中警告马春华,不要玩火过头,否则尹有才的怒火谁也无法控制。
这次交谈后,林心大对马春华的态度有了一丝微妙的“亲近”,不再是完全的疏离,但依然保持着谨慎的距离。她会偶尔接受马春华递过来的一根烟(虽然不抽,拿在手里),会听她抱怨店里的琐事,但每当马春华试图将话题引向如何对付尹有才时,林心大就会巧妙地用“害怕”、“为了孩子”等理由将话题引开,或者将问题抛回给马春华,让她过过嘴瘾就算了。
林心大就像在驯服一条有毒的蛇,既要防止被它咬伤,又要小心地控制着它,甚至可能利用它的毒液。她需要让马春华觉得,她是一个安全可靠的“痛苦来源”,从而稳住她,避免她转向更极端的挑唆。
与此同时,林心大更加留意尹有才回家后的情绪和言语。她发现,尹有才最近确实对她更加不耐烦,言语间试探和警告的次数增多,这印证了马春华在背后没少“做功-课”。
局面变得更加复杂了。 尹有才是明处的威胁,马春华是暗处的毒针。林心大必须在两人之间艰难地保持平衡,如同在刀尖上跳舞。
但她没有慌乱,反而更加冷静。马春华的出现,虽然带来了新的危险,但也让她更清晰地看到了尹有才身边人际关系的脆弱和丑陋。这让她更加坚信,尹有才的堡垒并非铁板一块。她需要继续等待,继续周旋,等待一个能将明枪暗箭一并化解,或者说,能让它们互相攻击的绝佳时机。
这朵双面毒花,或许在某个关键时刻,也能成为一枚意想不到的棋子。 林心大小心翼翼地收藏起这份危险的“资源”,继续着她漫长而孤独的蛰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