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漫过巷口的青石板,谢怜就提着竹篮站在院门口,里面放着昨晚整理好的布包,装着要给阿婆和老水手的回礼清单。花城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件厚布衫,轻轻搭在谢怜肩上:“早上镇上风凉,披上别冻着。”墨尾则抱着小鱼布偶,蹲在谢怜脚边,尾巴尖轻轻扫着他的裤腿,显然是想跟着一起去。
“带你一起去,”谢怜弯腰抱起墨尾,指尖挠了挠它的下巴,“到了镇上给你买糖糕,还有你爱吃的小鱼干。”小家伙立刻蹭了蹭他的手心,喉咙里发出软软的“喵呜”声。
两人一猫沿着石板路往镇上走,路边的田埂上已经有村民在劳作,见了他们便笑着打招呼。走到镇上时,早市刚热闹起来,卖菜的阿婆守着一筐绿油油的青菜,卖包子的铺子飘出浓郁的面香,还有小贩推着小车叫卖糖葫芦,红彤彤的果子裹着晶莹的糖衣,在晨光下格外诱人。
“先去给阿婆买块布料吧,”谢怜看着清单,对花城说,“上次阿婆给我们送了新布,这次我们给她买块碎花布,做件新衣裳正好。”花城点头,牵着他的手往布庄走。
布庄的老板是个和气的中年妇人,见两人进来,立刻笑着迎上来:“三郎、怜怜来啦!是要给阿婆选布吧?前几天她还来问过碎花布呢。”说着,从柜台后拿出几匹碎花布,“这几匹都是新到的,花色好看,布也软,做衣裳最合适。”
谢怜拿起一匹浅粉色的碎花布,上面绣着小小的兰花纹,摸起来柔软光滑。“这个好看,阿婆穿肯定显年轻,”他转头看向花城,见对方点头,便对老板说,“麻烦给我们剪三尺,谢谢。”
买好布料,两人又往杂货店走。谢怜想起老水手的渔网总需要修补,便选了两捆结实的麻线,又买了个新的陶壶:“老水手总用旧陶壶煮茶,这个新壶保温,他用着方便。”花城则在一旁挑了块磨刀石,老水手的镰刀用了多年,磨一磨能更锋利些。
逛到街角时,忽然闻到一阵甜香。谢怜抬头一看,是上次买糖糕的铺子,蒸笼里冒着热气,刚蒸好的糖糕雪白松软。“给墨尾买块糖糕,再给小阿弟带两块,”他拉着花城的袖子,眼里满是期待。老板见了墨尾,笑着递过来一小块没有芝麻的糖糕:“给小猫留的,刚出锅的,软得很。”
墨尾叼着糖糕,蜷在谢怜怀里,小口小口地吃着,尾巴尖在他腿上轻轻晃动。谢怜则买了两块糖糕,用纸包好放进竹篮,又往铺子里看了看:“再买些桂花糕,阿婆爱吃这个,上次她还说我们做的桂花糕好吃,这次买些现成的给她尝尝。”
从铺子出来,两人又去了鱼摊。谢怜选了些新鲜的小银鱼,准备回去晒成小鱼干,给墨尾当零食,也给老水手送些,让他煮粥的时候放些提鲜。鱼摊老板帮着把小鱼处理干净,装在油纸袋里递过来:“这些小鱼新鲜得很,晒成鱼干最香,小猫肯定爱吃。”
逛完早市,竹篮已经装得满满当当。谢怜抱着墨尾,花城提着竹篮,往回走的路上,路过水果店时,谢怜又买了些新鲜的橘子:“阿婆牙口不好,橘子软,她能吃,老水手也爱吃这个,船上渴了能解乏。”
走到巷口时,忽然看见小阿弟背着书包往学堂走,见了他们便笑着跑过来:“怜怜哥哥,三郎哥哥,你们来镇上啦!”谢怜从竹篮里拿出块糖糕递给小阿弟:“刚买的糖糕,你拿着路上吃,甜得很。”小阿弟接过糖糕,小声道了谢,又蹦蹦跳跳地往学堂走,还不忘回头喊一句:“下午我娘做鱼丸,给你们送些过去!”
谢怜笑着点头,看着小阿弟跑远的背影,心里满是暖意。往家走的路上,墨尾已经吃完了糖糕,蜷在谢怜怀里睡着了,嘴角还沾着点糖霜。花城伸手替它拭去糖霜,又把竹篮往自己这边提了提,避免谢怜累着。
回到家时,日头已经升高。谢怜把买好的布料和橘子放进屋里,又把麻线和陶壶整理好,放在竹篮里,准备下午给阿婆和老水手送过去。花城则把小银鱼摊在竹筛上,放在院中的阳光下晾晒,墨尾醒来后,便蹲在竹筛旁,守着小鱼干,生怕有人碰它的宝贝。
“中午我们做些面条吧,”谢怜从屋里出来,对花城说,“放些昨天摘的野菜,再煮个鸡蛋,简单又好吃。”花城点头,转身去灶间生火。谢怜则坐在院中的石凳上,看着墨尾守着小鱼干,偶尔伸手摸一摸它的脑袋,阳光洒在身上,暖融融的。
吃过午饭,两人提着竹篮,先往阿婆家走。阿婆家门没关,院中的石桌上摆着刚择好的青菜,她正坐在小板凳上缝补衣服。见两人进来,阿婆立刻放下针线,笑着迎上来:“你们来得正好,我刚煮了梅花茶,快进屋坐。”
谢怜将浅粉色的碎花布和桂花糕递过去:“这是给您买的布料,花色好看,您做件新衣裳正好,还有些桂花糕,您尝尝。”阿婆接过布料,摸了摸上面的兰花纹,笑得合不拢嘴:“这布真好看,你们太贴心了!正好我这几天想做件新衣裳,有了这布,正好。”
待墨尾吃完阿婆给的小鱼干,两人便起身准备去老水手家。阿婆送他们到门口,又往竹篮里塞了几个刚蒸好的菜包:“给老水手带几个,他早上爱吃这个,你们路上也吃。”
谢怜接过菜包,笑着应下,才和花城往老水手家走。老水手家的院门敞开着,他正坐在院中的石凳上整理渔网,见两人进来,便放下渔网:“你们来得正好,我刚煮了玉米粥,一起吃。”
谢怜将麻线、陶壶和橘子递过去:“这是给您买的麻线,您修补渔网用着方便,还有个新陶壶,煮茶保温,橘子您船上渴了能吃。”老水手接过东西,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你们太客气了!这麻线正好我用得上,新陶壶煮茶也方便,谢谢你们。”
三人坐在石凳上聊天,墨尾蹲在谢怜脚边,眼睛盯着院中的渔网,时不时伸出爪子想碰,却被老水手笑着按住:“这渔网刚补好,可不能让你碰坏了,下次带你去船上,给你看水里的鱼。”小家伙似懂非懂地叫了两声,尾巴摇得飞快。
吃过玉米粥,两人帮着老水手收拾好渔网,便准备回家。老水手送他们到门口,又往竹篮里塞了些晒干的海菜:“这是我上次出海晒的海菜,煮粥的时候放些,鲜得很,你们带回去尝尝。”
谢怜接过海菜,连忙道谢,才和花城往家走。路上,墨尾抱着小鱼布偶,跟在两人身边,时不时停下来闻闻路边的草。谢怜看着身边的花城,手里提着满满的回礼和老水手送的海菜,心里满是安稳。他知道,这样的日子,会一直延续下去——有爱人相伴,有小猫陪伴,有邻里的善意,还有这满院的烟火气,便是世间最圆满的幸福。而这份幸福,会像这午后的阳光一样,永远温暖,永远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