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把田埂染成淡金色,海娃爹就扛着新编的竹帘来了。竹帘是用细竹篾编的,透着细密的缝隙,既挡得住烈日,又能漏进微风。“按你们说的尺寸编的,刚好能盖满竹架,”他把竹帘放在田埂上,笑着对谢怜道,“我还在边角编了绳扣,绑在竹竿上就不会被风吹跑了。”
谢怜和花城立刻上前帮忙,两人拿着麻绳,顺着竹架的边角系绳扣。竹帘搭在藤蔓上时,刚好把田埂边的稻苗遮出一片阴凉,晨光透过竹篾的缝隙洒下来,在水面上投下细碎的光斑。海娃娘凑过来看了看,点头道:“这样正好,中午太阳毒的时候,稻苗就不用晒得蔫头耷脑了。”
慕情扛着一袋腐熟的羊粪走来,肩上还搭着个小竹筛。“昨天去镇上的养羊户家买的,腐熟透了,不会烧苗,”他把羊粪倒在竹筛里,慢慢筛着里面的杂质,“现在给晚稻追次肥,能让稻穗长得更饱满,老农说这叫‘穗肥’,施得及时,收成能多两成。”
海娃和狗蛋背着小竹篓跑来了,里面装着刚从自家菜园摘的黄瓜,还带着晨露。“谢怜哥哥,我们帮着筛羊粪吧!”海娃拿起小铲子,把筛好的羊粪往竹篓里装,狗蛋也跟着帮忙,两人动作虽慢,却格外认真,还不忘把掉在地上的羊粪捡起来,生怕浪费。
吃完早饭,几人就分工追肥:慕情负责筛羊粪,把细碎的肥料筛进竹篓;谢怜和花城提着竹篓,沿着田垄均匀撒肥,每走一步就撒一把,动作轻柔,免得肥料堆在一处烧根;海娃娘则拿着长柄木勺,在撒完肥的田垄边浇些水,让肥料更快渗进土里;海娃和狗蛋跟在后面,帮着捡竹篓里没筛干净的竹屑。
刚撒了没一会儿,李婶提着竹篮走来,里面装着刚蒸好的玉米粑,还热乎着。“听说你们给稻子追肥,我给你们送点玉米粑当点心,”她看着田埂上的竹帘,笑着道,“这竹帘编得真好,我家那口子说,等过几天,也给我家菜园编一个,给茄子苗遮阴。”
谢怜接过玉米粑,分给众人,咬了一口,满是玉米的香甜。“您要是需要,让海娃爹帮着编,他人手巧,编得又快又好,”他一边说,一边继续撒肥,“这羊粪肥效长,撒在田里,不仅稻苗长得好,明年种庄稼也养地。”
李婶蹲在田边,看着撒完肥的稻苗,点头道:“可不是嘛,去年我家就用了羊粪,茄子结得又大又多,比用化肥还强。”说着,她还帮着海娃娘浇水,两人边浇边聊,说的都是种庄稼的窍门。
日头升到半空时,追肥就完成了。撒过羊粪的稻田里,透着淡淡的泥土腥气,稻苗在竹帘的阴凉下舒展着叶片,显得格外精神。几人坐在竹帘下歇脚,海娃娘从家里带来了凉茶,用薄荷和野草莓泡的,喝一口清清凉凉的,能驱散不少暑气。
慕情喝着凉茶,忽然道:“明天我去山上采些蒲公英,熬成水浇在菜苗根边,能防着菜苗得根腐病,还能当肥料。”谢怜听了,立刻道:“我跟你一起去,山上的蒲公英多,咱们多采些,还能晒些干的,冬天泡水喝。”
花城握着谢怜的手,指尖蹭过他掌心的薄茧,轻声道:“我也去,山上有几处陡坡,我陪着你们安全些。”海娃和狗蛋也举手:“我们也要去!我们能帮着采蒲公英,还能找野草莓!”
众人听了都笑起来。风从竹帘的缝隙吹过,带着稻苗的清香和玉米粑的甜意,竹架上的藤蔓又爬高了些,卷须缠着竹帘,像给竹篾系了圈绿丝带。海娃和狗蛋跑到田边,伸手轻轻碰了碰稻苗的叶片,小声说:“稻苗稻苗快快长,长得高,结满穗,我们等着吃白米饭。”
阳光透过竹帘洒在每个人身上,暖融融的。田中的稻苗绿意盎然,田埂边的竹帘透着阴凉,一切都透着踏实的希望——那是竹帘遮出的惬意,是追肥孕育的生机,更是夏耘时节里,藏在烟火气中的安稳与期待,在晨光里慢慢酝酿着秋收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