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包赠礼,院角欢腾
午后的阳光暖得正好,谢怜和花城提着装满稻秆玩意儿的布包,往小海娃家走去。刚走到巷口,就看见小海娃蹲在自家院门口,手里拿着根木棍在地上画着什么,旁边还放着昨日装新米的空布兜。听见脚步声,孩子抬头一看,立刻蹦起来朝他们跑过去,眼睛亮得像藏了星星:“谢怜哥哥!花城哥哥!你们怎么来啦?”
谢怜笑着蹲下身,把布包递到他面前:“给你带了些好玩的,是用稻秆编的,你看看喜不喜欢。”小海娃赶紧接过布包,迫不及待地打开,里面的稻秆蚂蚱、小鸟和小篮子露了出来,颜色是浅黄的,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孩子拿起一个蚂蚱,捏着它的腿轻轻晃,笑得合不拢嘴:“哇!好可爱!这个蚂蚱好像真的会跳一样!”
海娃娘听到声音,从屋里走出来,手里还拿着刚缝好的布偶。看到布包里的稻秆玩意儿,她笑着说:“你们可真有心,还特意编了这些给海娃。这孩子昨天还念叨着稻穗呢,今天就有新玩具了。”谢怜站起身,指了指小海娃手里的小篮子:“这个小篮子可以装些小石子或者谷粒,他要是喜欢,以后我们再编些别的给他。”
小海娃拿着稻秆小鸟,跑到院角的花池边,把小鸟放在花枝上,嘴里还念叨着:“小鸟快飞呀,飞到天上去看看!”花城看着他的样子,眼底满是笑意,转头对海娃娘说:“我们今日来,还有件事想麻烦你。家里还有些稻秆,想着能不能请你帮忙编些草垫,铺在石凳上,冬天坐着也暖和些。”海娃娘爽快地答应:“没问题!你们明天把稻秆送过来,我抽空编,保证编得厚实又舒服。”
几人在院门口闲聊了一会儿,小海娃一直拿着稻秆玩意儿摆弄,一会儿把蚂蚱放在地上“跳”,一会儿用小篮子装石子,嘴里叽叽喳喳地说着话,热闹得很。眼看日头偏西,谢怜和花城起身告辞,小海娃还恋恋不舍地拉着谢怜的衣角:“谢怜哥哥,你们明天还来吗?我还想跟你们一起编小玩意儿。”谢怜笑着摸了摸他的头:“明天我们要送稻秆来,到时候再陪你玩好不好?”孩子这才点点头,挥手目送他们离开。
旧罐寻忆,夜话温情
回到自己的小院,谢怜和花城把剩下的稻秆整理好,放在院角的竹筐里,准备明天送给海娃娘。刚收拾完,谢怜就看到灶台下的角落里,放着一个蒙着灰的旧陶罐——是之前搬来这里时发现的,一直没来得及清理,不知里面装着什么。他蹲下身,轻轻擦去罐口的灰,打开盖子一看,里面竟放着几包用布包好的种子,还有一张泛黄的纸条。
“这是什么?”花城也走了过来,凑过去看。谢怜小心翼翼地拿出纸条,展开一看,上面的字迹有些潦草,却透着几分认真,写着:“此乃晚稻种,去年收于南田,煮粥香糯,宜于初秋播种。若遇善人得之,望惜之,盼来年稻穗满院。”纸条的落款没有名字,只画了一个小小的稻穗图案。
“原来是晚稻种。”谢怜看着纸条,眼底满是温柔,“想来是之前住在这里的人留下的,还特意写了播种的时间和稻种的特点,真是有心。”花城拿起一包种子,放在鼻尖闻了闻,还能闻到淡淡的谷香:“这种子看起来还很新鲜,说不定明年春天还能种。我们可以留一些,剩下的送给海娃家,让他们也种些晚稻,秋天就能收获更多新米了。”
谢怜点点头,把种子小心地放回陶罐里,盖好盖子,放在灶台边的架子上,又找了块布擦干净罐身:“我们把它好好收着,明年春天播种的时候,也算是不辜负留下种子的人的心意。”两人坐在檐下,看着陶罐,晚风从院外吹进来,带着稻香,翻起桌上的《花盟新岁记》。谢怜翻开书,在昨日的诗句旁写下:“稚子得趣稻秆欢,旧罐藏种忆旧缘,一纸轻语传心意,盼得来年稻满田。”
写完,他把书递给花城,两人并肩坐着,手里捧着温热的茶水。院中的稻苗在夜色里轻轻晃,竹灯的暖光映着陶罐,也映着彼此的脸庞。谢怜轻声说:“没想到这小院里还藏着这样的温情,无论是留下种子的人,还是帮我们编草垫的海娃娘,都让这日子变得更暖了。”花城握住他的手,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只要我们用心待这日子,日子也会用心待我们。以后这院里,还会有更多这样的温情。”
夜色渐深,溪银鱼在池里游,偶尔跃出水面,溅起细小的水花。竹灯的光落在书页上,那行新写的诗句旁,似已悄悄藏好了新的期待——期待着明年春天播种的晚稻,期待着海娃娘编好的草垫,更期待着这平淡日子里,每一个藏着温暖的小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