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很紧张,自从见到苏淮,她就没有完全放松过。
从苏洛的嘴里知道今天要去苏家,张宁就紧张得手心冒汗。还好有张蕊握着她的手,给了她一点安慰。
坐在苏洛的车后座上,她的手一直紧紧地攥着苏洛的腰,完全没意识到苏洛痛得直咧嘴。
到了小南河边上,想到当初在此见过苏淮散步,张宁意识到快到苏家了。她赶紧从车座上跳了下来。
苏洛一脚蹬地,回头看着张宁,“小宁,你怎么了?这马上到家了。”
“小洛,我……我有点害怕。”
“没事的。我家就我大哥厉害,我妈很好的。”
“我……我……咱们是不是……得买点东西。我……第一次上门,空着手不太好吧。”张宁说起话来结结巴巴,还好她的脑子没空白,还能想到应有的礼数。
“不用了。家里什么都有。”
“那可不行。你……你等我一下,我看着那边有国营商店。”张宁抬腿就跑,像是在逃避。
苏洛只好调转车头,追着张宁。
————
丑媳妇总要见公婆。张宁不丑,足以担当“漂亮”这两个字。所以不管她心里如何紧张,她还是见到了未来的婆婆孙氏。
就像当初刚见张蕊时一样,孙氏对张宁也是攥着手不放,轻言细语地问东问西。
家里来客人了,而且是女客,张蕊作为大嫂,自然也要在一旁陪着说话。
这样一来,家里做饭的任务,就落到了苏淮的头上。指望苏洛,那还不如指望苏嗣徽更实际一些。
还好有妹妹苏淇在一旁帮着洗洗涮涮,所以苏淮的速度很快。回到家里一个多小时,堂屋的八仙桌上就摆满了菜。
“小宁,我就说你大哥是刀子嘴豆腐心吧。今天你这一来,他就进了厨房。平常我们都吃不到他做菜的。”张蕊指了指桌子,冲张宁说着自己丈夫的好话。
“大哥会做饭?对了,看我这记性,我还真忘了这个茬。后厨的崔师傅,对大哥最佩服了,就连老阎师傅,对大哥也是赞不绝口。大哥这都离开机械厂好几年了,还动不动就听老阎师傅提到大哥。”
张宁这明显恢复了正常,说起话来也是四平八稳的。
……
吃饭的时候,苏淮自然坐上座。他把酒瓶用牙咬开,然后让苏洛给众人倒酒。
张宁嘴上推托,但她还是由着苏洛把自己面前的杯子满上。
“张宁,虽然咱们早就认识,但你也是第一次来家里吃饭。来,欢迎、欢迎。干了这杯。”苏淮发话了。
“大淮,你咋让人家一个小姑娘喝酒。”孙氏埋怨着儿子。
“妈,没事的。我知道她能喝,而且酒量还不小。”苏淮顺嘴说道。
张宁不由地心中一惊,她有一种赤裸裸地站在苏淮面前的感觉。连自己这最隐秘的秘密他都知道,那还有他什么不知道的?他又是怎么知道的?
带着满肚子的疑问,张宁还是干掉了杯中酒。
“小洛,你们俩一起敬咱妈一杯。”苏淮又安排着任务。
……
一场家宴过后,张宁和苏家人熟悉了。为了在苏家人面前,尤其在未来婆婆孙氏面前好好表现,她争着抢着去收拾碗筷。
张蕊则坐在婆婆的旁边,念叨着这个将来的弟妹也是个勤快的,孙氏不以为然,“看吧。刚进家门都一样。我看这丫头可不简单。怪不得大淮一开始反对来着。我还真怕你兄弟降不住她。”
“妈,你是不是看出来了点什么?”
“这小丫头心思重。跟你不一样,你心巧,但你没有多少小心思。她也是心巧,但心思也多。这人得多看看。咱们都错怪大淮喽,他的眼睛看人准。”
“妈,你不会反对他们俩吧。”
“只要本心不坏,我也懒得管他们的事。老话说宁拆十座庙不破一桩婚。虽说是自己的儿子,但各人有各人的缘份。只要你和大淮一家好好的,别的人我都不操心。只要你们在,这个家就不能败。”
“妈,瞧您说的。我看着这个张宁还行。”
“也就是还行吧。再等等看,要是没有什么过分的要求,咱们就上门提亲去。”
有时候就是眼缘,不是你人不好,而是没合人家的眼缘。
作为过来人的孙氏,对张宁略有些眼缘,但对她的人品还是持一些疑虑。所以她才给了张宁一个考察期。
————
苏淮对苏洛的新房是很上心的,里外给铺了全实木的地板,又打了全套的家具,还给换了新的门窗。这个小家里里外外看着是那么招人喜欢。
就因为苏洛房子里的动静不小,也就招来了不少的邻居来看新奇。
看到苏洛家一天天的变化,邻居们满眼都是羡慕。有那家底子足的,纷纷和苏淮套着近乎。
苏洛家收拾完了之后,苏淮接下了不下十套家具的订单。当然,后续肯定还会有。
这天,张蕊和苏淮回家的路上,她偷偷地拧了苏淮的腰一把,等听到丈夫大叫,她才幸福地抿嘴笑了起来。
“小蕊,你扭我干嘛。”苏淮一边蹬着车子,一边埋怨着妻子。
“我看看是不是在做梦。这十来天下来,订出去十多套家具,连工带料就是大几千块钱。这钱来得也忒容易了。”
“这才哪到哪,我敢肯定,后面还有。你就等着数钱吧。”苏淮傲骄到不以为然。
“我现在算是明白过来了,你为什么非得在小洛的新房子里打家具。原来是招人来看的。”
“还是我媳妇聪明,一琢磨就能想明白。这就是广告效应。”
“什么效应?广什么?”
“就是……”苏淮还真不知道怎么跟媳妇解释,广告这个名词到八十年代才流行起来,“我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想办法让别人知道我手艺好,做出来的东西更好。这样知道的人多了,咱家挣钱也就更多了。”
“还得是我们家男人,厉害。晚上奖励你。”
苏淮的车把扭了一下,他很快就改正过来。只是蹬起来也不是那么飞快了。
————
一九七七年的十二月八日,苏家人正式地坐在堂屋里,一家人看着两张简单的硬纸片。
这两张带有照片的硬纸片,此时像传家宝一样,被人拿着小心,看着仔细。
“小淇,这就是你们的准考证?”张蕊满心羡慕。
“嫂子,其实你也应该报名的。今天我听说,还有一位考生都三十六了。”
“我就不考了,我孩子都仨了,还上什么大学。我这一辈子有你哥养活着,也挺好。”
苏淮生怕又勾起妻子的伤心,他出言说道:“小淇,小济,你们这两天准时休息,准时起床。把自己的身体调理好,不要贪嘴吃大油大凉的东西。还有,缺什么文具,明天就赶紧买去。后天我送你们去考场。”
“哥,没有什么要准备的了,我都给准备好了。”
“那就好。把准考证现在都收好,放回你们的书包里,不要再乱拿出来了。省得回头忘了放哪儿,这可是关系到你们一辈子的大事儿,马虎不得。”苏淮顺手把两张准考证递到两个人的面前。
一家人都觉得苏淮这话没毛病,于是两姐弟赶紧收好准备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