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的风裹着微凉掠过莲塘时,塘里的残叶已落了大半,光秃秃的荷茎斜斜立在水里,像支支淡墨的笔,塘泥里埋着沤好的荷叶肥,风一吹,空气里混着泥土的腥气和淡淡的莲香,倒比盛夏多了份沉静。蓝念安是被院里翻晒种子袋的“簌簌”声闹醒的,天刚亮,他就抱着小布凳往屋檐下跑,手里还攥着颗留种的莲子,鞋尖沾着的晨露打湿了也不管。
刚到屋檐下,就见房梁上挂着的种子袋晃悠着——江念卿正踩着梯子翻晒,袋口敞开着,露出里面圆实的莲子,在晨光里泛着白亮的光。“晒种子啦!明年的希望都在这儿呢!”他仰着脖子喊,声音惊飞了落在梁上的燕子,燕子绕着屋檐转了圈,又落在种子袋旁,像在帮着看守。
蓝承宇搬着竹筐跑过来,筐里是江念卿备好的干荷叶——要把种子袋裹上几层,防潮又遮光。“娘说每袋种子都得裹三层荷叶,”他把竹筐放在梯子旁,拿起一片干荷叶,“你看这荷叶多韧,跟念莲丫头的小围裙似的,能把莲子护得好好的。”蓝念安点点头,学着他的样子叠荷叶,叠得方方正正,等着江念卿把种子袋包起来。
念莲丫头抱着莲娃娃跑过来,娃娃的绿斗篷已换成了浅褐的秋装,斗篷上绣的白莲子旁,添了片卷边的干荷叶,风一吹,斗篷飘起来,像片小小的枯叶。“娃娃来帮着晒种子啦!”她把娃娃放在凳子上,让娃娃的手对着种子袋,“你看莲子睡得多香,明年春天就能醒啦!”说着从兜里掏出颗留种的莲子,塞在娃娃手里,“给莲子留个伴,等它们一起种进塘里!”
江念卿提着竹篮过来,篮里是刚煮好的莲子粥,粥里加了红枣和桂圆,热气混着甜暖的香气,飘得满院都是。“先喝碗粥暖身子,”她把粥碗分给孩子们,见蓝景仪蹲在屋檐下翻“莲塘记”,便笑着问,“今日要记塘静藏暖吧?”蓝景仪点点头,笔尖沾了点淡墨,在纸上画下屋檐下的种子袋和塘里的残茎,还添了只绕梁的燕子:“得记上,癸卯年处暑,风凉檐下,籽藏暖,燕绕梁,暖伴籽生。”
蓝思追扛着锄头过来,要给塘埂松土——处暑后土容易板结,松一松,冬天冻不透,明年好播种。“只松埂边的土,别碰着塘里的泥,泥里有肥,得护着,”他踩着塘埂慢慢走,锄头落在土里“咚”地响,“这样明年种莲子时,埂不塌,泥也肥,跟当年魏前辈和蓝二前辈护塘似的,细心。”金凌牵着马过来,马背上的布包敞着口,露出里面的草绳——要把松好的土拢成小坡,防着雨水冲垮塘埂。“我阿爹说这草绳能固土,”他把草绳递给蓝思追,目光落在塘里的残茎上,忍不住笑,“你看这塘虽静,倒藏着不少盼头,像当年等春天种莲似的,踏实。”
午后的太阳暖融融的,晒得种子袋也热乎起来,江念卿把裹好荷叶的种子袋重新挂回房梁,蓝念安和蓝承宇则帮着把松下来的碎土堆在埂边。“得把土堆得匀些,”蓝承宇用小铲子把土拍实,“不然下雨会冲散,塘埂就不结实了。”蓝念安则把捡来的干荷叶铺在土堆上:“娘说干荷叶能挡雨,还能当肥,明年土更松。”
江念卿坐在屋檐下缝布帘,布帘是浅褐色的粗布,要挂在堂屋窗户上,挡冬天的风。“这布帘上也绣朵小莲子,”她手里的针线来回穿梭,很快,一颗圆鼓鼓的莲子纹样就显出来,“冬天看着,也能想起夏天的莲塘,不冷清。”念莲丫头凑过来,帮着递线轴,眼睛盯着布帘上的莲子:“等布帘挂起来,娃娃也要天天看,等着莲子发芽!”
蓝景仪在“莲塘记”上又添了几笔,给塘埂边加了只打盹的小猫,正趴在干荷叶上,墨色里掺了点土褐和荷叶的浅绿,让画面满是秋的静暖。“这样才像处暑的样子,”他边画边说,见蓝思追和金凌在收拾农具,便跑过去问,“蓝思追哥,收农具做什么呀?”“今年的活快忙完了,农具擦干净收起来,明年好用,”蓝思追把锄头擦得发亮,“跟当年收完莲子藏农具似的,妥帖。”
暮色来时,风里的凉意更浓了,夕阳把塘埂的土堆染成了金红色,房梁上的种子袋在风里轻轻晃。蓝念安趴在屋檐下,仰着头看种子袋,看了会儿就笑了:“它们肯定在里面攒劲呢,明年春天一到,就长得比谁都快!”江念卿走过来,摸了摸他的头:“不止莲子在攒劲,塘泥也在攒劲,等明年,又是满塘的绿。”
夜里的灯亮起来时,塘边的石桌上摆着桂圆莲子汤,甜暖的香气混着夜色的静,飘得满院都是。蓝思追、金凌、蓝景仪和孩子们围坐在桌旁,喝着汤,看着房梁上的种子袋,聊着冬天的打算。“等冬天冷了,”金凌喝了口汤,笑着说,“咱们就围着火炉翻‘莲塘记’,讲今年的莲塘故事,跟当年魏前辈和蓝二前辈守着莲塘过冬似的,暖乎乎的。”蓝思追点头,目光落在塘里的残茎上,月光洒在水面,像铺了层银,塘泥里的肥正悄悄发酵,等着明年滋养新的生命。
夜深时,房梁上的种子袋里,莲子已裹着荷叶的暖,睡得更沉了。它们听着风里的虫鸣渐弱,听着屋里的笑声渐轻,知道自己还要睡过漫长的冬,等明年立春的风再吹过莲塘,就会被唤醒,带着一冬的暖,钻进塘泥里,长成新的绿,等着再开花、结籽,把百年莲塘的故事,接着往下传。
风穿过屋檐下的布帘时,轻轻对种子袋说:
风凉塘,叶藏泥;夜暖仓,籽藏力。一颗籽,攒着秋的静;一塘泥,载着冬的暖。这夜里的凉不是寒,是让你记着晒的暖;这塘里的静不是空,是让你攒着醒的力。等东风再吹得柔些,等塘里的冰再融些,你们就会知道,所有在仓里藏的暖,所有在籽里攒的力,都会变成塘里的新苗,变成夏天的碧,变成秋天的甜——把百年莲塘的故事,一年又一年,一辈又一辈,永远往下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