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的太阳晒得莲塘发烫,荷叶的绿已深成墨色,沉甸甸地压在水面,倒让藏在叶下的莲蓬显得愈发饱满。蓝念安踩着高凳站在塘边,手里举着竹制的莲蓬钩,踮脚去够塘中央那株最大的莲蓬,钩尖刚碰到莲房,便有颗熟透的莲子“啪”地掉进水,惊得躲在叶下的青蛙“呱”地跳走。“娘亲你看!这颗莲蓬胖得要炸开啦!”他举着钩子喊,额角的汗滴进眼睛里,辣得直眨。
江念卿正坐在塘埂的竹席上剥莲子,竹篮里的莲蓬堆得冒了尖,绿中带紫的莲房摸着硬邦邦的,剥开来的莲子却白胖得像玉珠。“慢些钩,别把莲茎扯断了,”她用帕子给蓝念安擦汗,指尖触到他发烫的后颈,“去年的莲子要留着做种,得选最圆的那些。”竹席边摆着个粗瓷盆,里面是刚剥好的莲子,撒了把白糖,晶莹的糖粒沾在莲肉上,像落了层细雪。
金凌带着蓝承宇来帮忙摘莲蓬,父子俩各扛着个竹筐,筐沿还沾着去年的莲须。蓝承宇踮脚够着塘边的莲蓬,小手握住莲房轻轻一拧,“咔嚓”一声,莲蓬便落进筐里。“阿爹你看这个,”他举着个歪歪扭扭的莲蓬喊,莲房上嵌着颗特别大的莲子,“它肯定偷偷吃了好多阳光!”
蓝景仪蹲在“莲塘记”的木架旁,翻着今年新采的莲蓬核对记录。见蓝念安钩上来个并蒂莲蓬,他赶紧掏出笔墨在册子上画了朵双莲,笔尖沾着的墨汁滴在纸上,晕成个小小的圆,倒像颗落在纸上的莲子。“癸亥年的并蒂莲结了十七颗种,”他指着旧页对念莲丫头说,“今年这对结了十九颗,你说是不是更热闹了?”
念莲丫头抱着她的布偶莲娃娃,坐在竹筐边数莲子。娃娃的新裙上绣着刚摘的莲蓬,是她学着江念卿的样子绣的,针脚比去年整齐了些。她数到第九颗时忽然停住,举着颗带壳的莲子对布偶说:“这个留给你当枕头好不好?”话音刚落,就见蓝念安钩上来的并蒂莲蓬里,滚出颗特别圆的莲子,正好落在她脚边,像在点头应许。
蓝思追站在塘中央的石板桥上,看锦鲤绕着采剩的莲茎游。去年那颗刻着“追”字的莲子长成的新莲,如今已结了个饱满的莲蓬,莲房上还能隐约看见当年的刻痕。“魏前辈说莲蓬是莲的信笺,”他转头对江念卿笑,“你看这满塘的莲蓬,像是写了一整年的话,等着我们来读呢。”
午后的风带着热意掠过莲塘,吹得荷叶沙沙响,像谁在翻动厚厚的书页。蓝念安和蓝承宇比赛剥莲子,看谁剥得又快又完整,剥好的莲子堆在瓷盆里,白胖胖的像堆小月亮。蓝念安忽然发现颗带芽的莲子,芽尖嫩得发绿,他赶紧把它埋进塘边的土里,“要乖乖过冬哦,”他小声说,“明年我还来跟你玩。”
金凌坐在石板桥上翻蓝景仪的“莲塘记”,看到页边画着个小小的笑脸,旁边注着“念安今日学会剥完整莲子”,是江念卿的字迹。他抬头时,正看见蓝念安把那颗带芽的莲子埋好,用小石子在旁边做了个记号,动作像极了当年蓝思追埋莲子的模样。“记得明年开春来看它,”金凌喊,“别让它等急了。”
风穿过满塘的莲蓬时,带着莲子的清香,混着远处厨房飘来的莲蓉月饼香。念莲丫头抱着布偶坐在树荫下,看蓝景仪教蓝念安用莲蓬壳做小哨子,吹出来的声音叽叽喳喳的,像麻雀在跟莲塘说话。江念卿望着满塘的莲蓬,忽然想起魏无羡曾说,莲蓬里藏着整个夏天的阳光,剥开来时,连指尖都会沾着暖。
夕阳把莲塘染成橘红色,莲蓬的影子映在水里,像撒了满塘的星星。蓝思追往塘里撒了把清水,看水珠落在残荷上,滚到莲蓬里,把莲子洗得愈发白净。忽然听见“咚”的一声,是蓝念安不小心把竹筐掉进了塘里,溅起的水花打在莲蓬上,震得几颗熟透的莲子落下来,在水面上漂着,像几叶小小的船。
蓝念安捞起竹筐时,筐里还浮着颗莲子,他把莲子塞进兜里,跑过来拉着蓝思追的手往塘边跑。“爹爹你闻,”他掀开兜给蓝思追看,莲子的清香混着他的汗味,竟有种特别的暖,“它在跟我说谢谢呢!”蓝思追低头时,看见儿子兜角露出半张红帖,是年初蓝景仪写的“莲帖”,边角虽已磨破,上面的“安”字却依旧清晰。
夜色渐浓时,众人坐在塘边的竹席上吃莲蓉月饼。月饼里的莲蓉糯糯的,带着清甜,蓝念安把自己月饼里的莲蓉挖出来,往念莲丫头碗里拨,像极了当年金凌把最大的莲子塞给他。蓝思追看着他们,忽然发现塘里的莲蓬在月光下泛着浅白的光,而那颗刻着“追”字的莲蓬,正微微晃动,像是在跟天上的月亮打招呼。
风又起时,满塘的莲蓬轻轻摇晃,像是在说:
莲满塘,岁沉香。春天藏在泥里的梦,夏天开成了花,秋天结满了籽;前人埋下的期盼,后人摘得了满筐。这塘里的岁月,从不是孤零零的等待,是颗颗莲子攒着劲生长,把春天的露、夏天的阳、秋天的风,都酿成莲蓬里的甜,让每个付出都有回应,让每个故事都有圆满。
蓝思追拿起块莲蓉月饼,看月光落在饼上的莲纹里,像撒了层银粉。他转头时,看见江念卿眼里的暖意,比满塘的月光更浓——那是百年莲塘里,代代人用掌心的温度,把春种秋收的故事,把新旧交替的牵挂,都揉进了这满筐的莲蓬里,酿成了岁月里最绵长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