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悬浮平台上的战前序曲
钛合金铸就的悬浮平台如同一座银色巨岛,稳稳锚定在蓝顿星球近地轨道。银灰色舰体边缘折射着来自恒星的金芒,外层淡蓝色能量护盾在拦截星际尘埃时迸发出细碎的流光,宛如星河洒落的碎钻——那是护盾发生器与微陨石碰撞产生的能量涟漪,每秒都在平台中控系统留下数十条防御日志。平台上的地球联盟成员各司其职,形成一幅忙碌而有序的科幻图景:技术工程师围聚在直径三米的全息控制台前,指尖在半空中划出淡蓝色轨迹,屏幕上蓝顿星的大气成分(氮72%、氧25%、惰性气体3%)、重力系数(地球的0.92倍)与地质结构数据实时跳动,当数据面板弹出环形山脉区域“磁场强度超出常规值300%”的红色预警时,首席工程师李然立即调出三维模型,与助手低声讨论着“是否存在人工干扰源”;作战军官们聚集在战术沙盘旁,沙盘中央悬浮着蓝顿星的立体投影,少校陈峰手持能量笔,在投影上勾勒出从赤道空港到北极军事基地的假想路线,笔端划过之处留下绿色光痕,盔甲关节碰撞时发出清脆的“咔嗒”声,与沙盘模拟的战车轰鸣声交织;科研学者们则蹲在平台另一侧的实验区,捧着巴掌大小的便携式样本分析仪,对着从蓝顿星大气层捕获的微生物样本反复校验,当分析仪显示“样本含硅基蛋白活性成分”时,生物学家张桐的眉头瞬间舒展,而当发现“蛋白结构对紫外线敏感”时,又再次紧锁。
出发前萦绕在团队中的紧张感,早已被对未知文明的期待所取代——这是地球联盟成立百年来,首次跨出银河系接触智慧文明。米凡站在平台边缘的观测舷窗前,身上的淡蓝色凡米服采用了纳米级透气材质,领口处绣着地球联盟科学院的金色徽章,徽章下方暗藏微型通讯器。衣料表面布满肉眼难辨的传感器,正将周围的温度(18c)、气压(1标准大气压)、辐射值(0.02mSv\/h)等环境数据转化为淡绿色光点,在他视网膜形成半透明的数据流面板。他的目光缓缓扫过人群,从工程师们专注的侧脸,到军官们坚毅的神情,最终定格在半蹲于地的王侃侃身上。
作为地球联盟传奇战术家侃侃王的弟弟,王侃侃继承了家族对战场细节的敏锐嗅觉。他双膝跪地,面前展开的全息战术板投射出1:比例的蓝顿星地形模型,红色标记点以每分钟两次的频率闪烁,标注着疑似军事基地的位置,绿色线条则是结合卫星侦察数据规划的初步侦查路线。当他的指尖滑过北纬35°的环形山脉区域时,战术板突然弹出“磁场异常”的黄色提示框。王侃侃立即抬手放大该区域,卫星图像瞬间清晰到能看清山脉缝隙中0.5米宽的金属反光,他瞳孔微缩,迅速调出能量扫描图层——淡红色的能量线路如蛛网般连接着山脉深处的结构,“是防御工事!”他低声自语,随即用能量笔在战术板上标注出“疑似重型能量炮阵地”的字样,笔尖停顿处还补充了“建议优先摧毁能量核心”的小字备注,整套动作流畅如行云流水,显露出十年星际作战生涯养成的严谨与果断。
米凡看着王侃侃专注的侧脸,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这支由各领域精英组成的团队,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这正是他敢于挑战未知文明的最大底气。他转身走向平台另一侧的生物研究区,脚步轻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气场,凡米服下摆随着步伐轻轻摆动,传感器数据流在视网膜上同步更新着路线。四十八岁的黄社正背对着他,鬓角的白发在平台顶灯的照射下格外明显,他戴着一副眼眶式全息显示器,镜片上跳动着蓝顿人dNA的双螺旋结构,淡蓝色的光映在他布满细纹的脸上,让这位资深生物学家多了几分科技感。此刻黄社正紧攥着便携式扫描仪,指关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他盯着屏幕上一段异常扭曲的基因片段皱眉沉思,嘴里还喃喃自语:“这段序列怎么会和阿尔法星系的硅基生物有同源性……难道蓝顿人是杂交文明?”
第二章 操场往事与科学信仰的颠覆
“黄教授,还记得我们在科学院的操场事件吗?”米凡的声音温和却带着穿透力,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将黄社从基因数据的海洋中唤醒。听到“操场事件”四个字,黄社的身体明显一僵,握扫描仪的手微微停顿,指尖的数据流都出现了短暂的卡顿。他下意识地按下显示器侧面的收起按钮,镜片缓缓贴合镜框,露出一双带着些许尴尬与愧疚的眼睛。当看清站在面前的米凡时,他连忙放下手中的扫描仪,身体微微前倾,做出标准的鞠躬姿势,语气里满是不好意思:“米博士,您怎么还提那件事……说真的,每次想起当时的场景,我都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太固执了。”
他转过身,走到实验台边,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扫描仪的金属边缘,目光飘向平台舷窗外的星空,似乎在回忆多年前的画面:“那是十二年前,我刚加入地球联盟科学院生物基因部,凭借一篇关于‘地球与火星微生物基因差异’的论文获得了年度新人奖,当时真是意气风发,总觉得自己已经吃透了碳基生命的结构奥秘。结果您在年度学术会议上提出终极统一理论,说‘所有智慧文明的生物结构都存在共性,找到这个共性就能实现跨文明生命复活’,我当时直接在提问环节站起来反驳——现在想起来,我当时的语气简直像个挑衅者。”黄社苦笑着摇摇头,“我当着两百多名研究员的面说您的理论是‘空中楼阁’,还拿出准备好的ppt,对比地球人类与火星甲烷菌的基因序列差异,说‘连太阳系内的生命都没有共性,更别说跨星系文明了’,现在看来,真是坐井观天。”
“可是……”黄社话锋一转,懊恼的神情渐渐被敬佩取代,他抬起头看着米凡,眼神里满是信服的光芒,“三个月后您就在科学院的露天操场做了那场震惊学界的实验。我记得那天是周五下午,阳光透过透明穹顶洒在操场上,您穿着和现在同款的凡米服,手里捧着一个金属容器——后来才知道里面装着从阿尔法星系捕获的外星甲虫。您把甲虫的一根触角放在生物打印机的样本槽里,按下启动按钮时,打印机发出低沉的嗡鸣,圆柱形的打印舱里,淡蓝色的生物墨水像有生命的溪流,沿着预设的轨迹凝结成甲虫的躯体。短短三分钟,一只和原来一模一样的甲虫就出现在托盘里,连触角上的绒毛都清晰可见。”
“最让我震惊的不是复活本身,而是记忆的传承!”黄社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手还在半空中比划着当时的场景,“您提前在操场地面用荧光粉画了一条S形路线,终点放着甲虫最爱的能量凝胶。那只复活的甲虫爬出来后,没有丝毫犹豫,直接沿着荧光粉的路线爬行,遇到您故意放置的石块时,竟然和原来的甲虫一样,绕到石块的左侧——要知道,这种趋左绕行的习性是那只甲虫在阿尔法星系的洞穴里养成的,理论上只存在于它的神经记忆中!”他深吸一口气,语气里满是惊叹,“从那天起,我把您的论文翻来覆去读了二十遍,越研究越觉得您的理论像一座深埋的金矿,能从无数智慧文明的生物结构中找到共性,这根本不是人类能做到的事,您简直是科学之神!”米凡温和地笑了起来,抬手示意他平复情绪:“黄教授过誉了,科学研究本就是不断突破认知的过程。若人人都能轻易理解我的理论,那它还有什么探索价值?质疑从来都不是坏事,反而能推动科学进步——如果没有您当初的质疑,我可能不会花三个月时间完善理论中的‘记忆基因标记’部分,更不会有后来生物打印机的3.0版本升级。”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科学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我提出理论时也只是基于现有数据的推测,是您的质疑让我意识到需要更严谨的实验验证。所以我从来没怪过您,反而很感谢您当时的直言不讳。”米凡抬起左手,手腕上的脉卡突然亮起淡蓝色的光,他轻轻按了一下脉卡中心的菱形按钮,一张半透明的全息文件凭空出现在两人面前。文件首页显示着“黄社生物样本档案”的标题,下方是动态的dNA双螺旋动画,点击展开后,从完整的基因序列到大脑记忆存储节点的三维分布图一目了然,甚至连黄社七岁时第一次解剖青蛙的记忆片段都有标注,旁边还附带了“情绪波动:兴奋+紧张”的分析。“您看,这是去年您做心脏手术时的生物样本数据。”米凡指着文件中一段高亮的基因片段,解释道,“这里是您的心肌细胞基因,因为三年前的搭桥手术,这段序列有纳米机器人修复的痕迹,旁边的记忆节点则记录了您手术前一晚的梦境——您梦到自己在科学院的操场放风筝,对吧?”
黄社看着全息文件上跳动的光点,手指忍不住伸过去,却在即将触碰时停住了——那些熟悉的基因序列和陌生的记忆标记,让他既惊讶又有些恍惚。“博士,您……您怎么会有我的完整样本?”米凡语气平静地说:“告诉您一个秘密,去年您手术时,我让生物打印机团队悄悄备份了您的dNA样本和记忆数据。”这句话像一颗惊雷,让黄社瞬间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思议。米凡见状连忙补充:“您别误会,不是出于隐私窥探,而是为了测试生物打印机在异星磁场下的复活效果。我们这次跨宇宙航行,目的地的磁场强度可能是地球的5-10倍,而您的基因序列是所有研究员中最稳定的,没有家族遗传病基因,术后修复也很成功,用来做测试样本再合适不过了。”他指着记忆存储节点的分布图,继续解释:“我原本计划抵达蓝顿星后,先用您的样本进行小规模复活测试,观察记忆片段的完整性——比如您对操场事件的记忆是否会丢失,结果蓝顿星的灾难提前给了我们更丰富的测试素材。”
“蓝顿星的地质灾难导致大量居民遇难,我们的侦察舰收集到了从新生儿到百岁老人的完整生物样本,涵盖了农民、士兵、科学家等二十多个职业。”米凡望向舷窗外淡蓝色的星球,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这些样本的多样性远比您一个人的样本更有代表性,能更全面地测试打印机在复杂磁场下的表现。所以您不用担心会被‘打印’出来做实验了。”黄社听到这话,先是愣了几秒,随即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他抬手擦了擦额头不存在的冷汗,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博士,您这做事风格真是……总是不按常理出牌,我刚才差点以为自己要变成‘实验品’了。”他看着米凡,眼神里的不安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浓厚的敬佩:“不过说真的,经过这件事,我算是彻底服了。您做任何事都有长远的规划,连备份样本这种细节都能和跨宇宙探索的风险防控结合起来,这种远见卓识,我这辈子都赶不上。”黄社深吸一口气,语气变得无比诚恳:“从今天起,您让我往东我绝不往西,就算是让我重新从基础生物化学学起,我也毫无怨言。”米凡拍了拍他的肩膀,力道适中,带着鼓励的意味,心中不禁欣慰——团队的凝聚力,正是在这种坦诚的交流与相互信任中慢慢建立起来的。
第三章 战力解析与战术部署
米凡的目光转向平台中央的巨型全息屏幕,上面正实时传输着蓝顿星军事基地的画面:数千名蓝顿士兵穿着银灰色能量护甲,列队站在训练场上,动作整齐划一地进行着格斗训练;L-01型悬浮战车在训练场上来回穿梭,主炮偶尔发射测试用的能量束,击中靶标时迸发出橙色火光;F-03战机组成编队在空中盘旋,机翼划过之处留下白色的尾迹云。“您服了不算,蓝顿人服了才算!”米凡的语气里带着几分自信,眼神也变得更加坚定,仿佛能穿透屏幕看到蓝顿指挥官的面容,“地球联盟要在宇宙中站稳脚跟,不能只靠科技优势,还要让其他文明看到我们的实力。蓝顿星是我们跨出银河系的第一站,必须打出漂亮的一战。”
黄社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当看到蓝顿士兵手中等离子步枪的枪口闪过寒光时,不禁担忧地皱起眉头:“博士,蓝顿部队的装备看起来很先进,他们的能量护甲连激光手枪都打不穿,我们的士兵能抵挡得住吗?”米凡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抬手按动脉卡,调出蓝顿部队的详细探测数据面板:“脉卡通过卫星遥感和能量扫描,已经获取了完整情报。他们总兵力五千人,分为五个作战营,每个营下辖十个连,每连一百人。装备方面,每营配备一百辆L-01悬浮战车,主炮口径120毫米,有效射程五公里;五十架F-03战机,最大速度3马赫,搭载两枚空对地导弹。士兵的等离子步枪有效射程三千米,每分钟射速六十发,子弹初速800米\/秒,确实能击穿我们的二代护甲,但……”
“但他们的短板比优势更致命。”米凡指尖在数据面板上轻点,切换到能量核心参数页,“您看,他们所有装备的能量核心功率都只有我们的三分之一。L-01战车的核心功率是1000兆瓦,连续行驶三小时就需要停靠地面补给站充电;F-03战机的核心功率800兆瓦,续航时间仅两小时。而我们的‘雷霆’系列战车核心功率3000兆瓦,支持空中快充,持续作战能力是他们的两倍以上。”他又切换到隐形技术页面,三维模型展示着蓝顿装备的雷达反射截面:“更关键的是,他们没有量子隐形技术。我们的战机和战车都配备了‘幻影’量子隐形系统,能通过弯曲周围光线和雷达波实现完全隐形,蓝顿的脉冲雷达根本无法探测到我们的位置。而他们的装备在我们的‘天眼’雷达上,就像黑暗中的火把一样清晰。”最后,米凡调出生物打印机的对比数据:“他们最致命的弱点是没有复活技术。蓝顿士兵一旦牺牲,就意味着永久损失;而我们的队员只要保留生物样本,哪怕只剩下一根头发,都能通过生物打印机完整复活,甚至保留所有的战斗经验和战术记忆。这意味着我们的战斗力是可持续再生的,而他们只会越打越弱。”他补充道,“更不用说米王1号航空母船的量子能量护盾,防御极限达到5000兆瓦,蓝顿战机主炮的威力只有2500兆瓦,就算他们所有战机同时攻击,也无法击穿我们的外层防御。”
黄社看着数据面板上的对比图表,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脸上露出释然的笑容:“原来我们的优势这么大,我之前真是白担心了。”米凡笑了笑,眼神却依旧严肃:“不能掉以轻心,战场瞬息万变,任何细节失误都可能导致失败。”他立即启动脉卡,表面的光纹瞬间从淡蓝色变成醒目的红色,接通了米王1号航空母船的作战指挥系统。“作战指挥中心,这里是米凡。立即启动作战部队打印程序,按照预设编制打印五个作战营,每个营配备一百辆‘雷霆-III’悬浮战车、五十架‘猎鹰-V’战机,要求三十分钟内完成打印,所有装备加载低温导弹模块,随时准备投入战斗。”脉卡的扬声器里传来作战指挥官沉稳的回应:“收到,米博士!生物打印机已启动预热程序,生物墨水浓度调试完毕,样本数据正在同步,预计三十分钟内完成打印,将实时汇报进度。”米凡点了点头,关闭通话功能,目光重新投向全息屏幕上的蓝顿星球,眼神里闪过一丝锐利的战意。
就在等待打印进度时,王侃侃快步走了过来,手里捧着全息战术板,脸上带着几分凝重:“博士,环形山脉的防御工事比我们预想的更复杂!我刚才对比了三个月前的卫星图像,发现这些金属结构在近一个月内进行了大规模扩建。”他将战术板递到米凡面前,指着上面的三维模型:“您看,山脉内部隐藏着十二个能量炮阵地,每个阵地配备两门重型能量炮,射程达到十公里;阵地之间通过地下管道连接,管道内有能量传输线路,推测是共用一个主能量核心,位置应该在山脉主峰的地下五百米处。如果我们强行从正面突破,战车部队会遭受重创。”米凡看着战术板上密密麻麻的防御节点,眉头微微皱起,手指在模型上滑动,模拟着不同的进攻路线。片刻后,他抬起头,语气果断:“立即调整作战计划。第一、二营绕到环形山脉西侧,那里的山体坡度较缓,适合战车展开,发起佯攻吸引防御工事的火力;第三、四营乘坐隐形运输机绕到东侧,利用山体阴影掩护,突袭主峰地下的能量核心;第五营作为预备队,在山脉外围五公里处待命,一旦能量核心被摧毁,立即投入战场肃清残余防御力量。”王侃侃眼睛一亮,连忙点头:“这个战术太妙了!西侧佯攻能牵制他们的主要火力,东侧突袭可以一击致命。我现在就去通知各营指挥官调整部署。”说完,他捧着战术板快步离开,脚步比来时更加急促。
王侃侃刚走,工程师李然就快步跑了过来,脸上带着兴奋的红晕:“博士,好消息!生物打印机团队刚才完成了程序优化,将打印速度提升了20%,原本三十分钟的打印时间现在缩短到二十五分钟!而且我们增加了实时质量检测模块,每打印完一个士兵,就会自动进行基因序列比对和战斗技能模拟测试,确保没有任何误差。”米凡听到这个消息,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很好,李工程师,辛苦你们了。一定要确保每个作战单元的记忆数据完整,尤其是第三、四营的突袭部队,他们需要精准掌握能量核心的位置和防御部署。”李然用力点头:“您放心,我们已经对所有样本数据进行了三重校验,战斗技能模块也加载了最新的山地作战战术,绝对不会出问题。”话音刚落,学者张桐也匆匆赶来,手里拿着一份刚打印出来的生物检测报告,激动地说:“博士!我们发现了蓝顿人的致命弱点!”他将报告递给米凡,指着其中一页:“通过对蓝顿人血液样本的分析,我们发现他们的红细胞中含有大量的‘高温适应蛋白’,能在60c的高温环境下正常工作,但这种蛋白对低温极其敏感。当温度低于零下十摄氏度时,蛋白活性会下降50%,导致氧气运输效率降低;低于零下二十摄氏度时,蛋白会直接凝固,蓝顿人会失去行动能力,甚至危及生命!”
米凡快速浏览完报告,眼睛顿时亮了起来,用力拍了一下手掌:“这个发现太关键了!简直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战术突破口。”他立即对着脉卡下令:“张桐,立即将蓝顿人的低温弱点整理成战术手册,传输给所有作战营指挥官;同时通知武器研发部,加快低温导弹的量产速度,每辆战车至少配备十枚,战机配备五枚。”他顿了顿,补充道:“让后勤部队给所有士兵的凡米服开启低温防护模式,将核心体温维持在36c,确保我们的士兵在低温环境下不受影响。”张桐立正敬礼:“收到,博士!我现在就去执行!”说完,转身跑向通讯室。米凡抬手按动脉卡,调出生物打印机的实时监控画面——五个巨大的圆柱形打印舱内,淡蓝色的生物墨水在机械臂的控制下快速凝结,从骨骼到肌肉,再到皮肤和盔甲,作战士兵的躯体逐渐成型。打印舱外的进度条显示已完成30%,预计还需十七分钟。他转头看向身边的黄社,语气变得严肃起来:“黄教授,这次战斗结束后,我需要你带领生物研究团队立即开展两项工作:一是深入分析蓝顿人的基因序列,重点研究他们的高温适应蛋白结构,看看能否应用到我们的凡米服升级中;二是优化生物打印机的复活程序,结合蓝顿星的磁场数据,确保后续跨星球作战时的复活稳定性。”黄社挺直身体,郑重地点头:“博士,请您放心,我已经组建了专项研究小组,战斗一结束就立即进驻蓝顿星的生物实验室,保证在一周内拿出初步研究报告。”
第四章 蓝顿星战役打响
通过脉卡的实时监控,米凡清晰地看到蓝顿星球的作战部队正在进行战前动员。蓝顿士兵们快速穿戴能量护甲,护甲表面的指示灯从红色变为绿色,代表进入战斗状态;悬浮战车的驾驶员们围在战车旁,检查引擎和主炮的连接线路,偶尔用手中的工具敲击战车外壳,发出沉闷的“咚咚”声;战机驾驶员们则通过舷梯进入驾驶舱,关上舱门的瞬间,战机的仪表盘亮起蓝色光芒。蓝顿星球的指挥官是一个身材高大的男性,穿着装饰有金色纹路的能量护甲,他站在高台上,手里拿着一个类似麦克风的装置,对着下方的士兵大喊着什么。虽然米凡听不懂蓝顿星球的语言,但从他激昂的语气和挥舞的手势可以看出,他正在进行战前鼓舞。士兵们听完后,纷纷举起手中的武器高呼,声音响彻整个军事基地,士气显得异常高涨。黄社看着监控画面,忍不住说道:“博士,蓝顿部队的纪律性很强,而且士气这么高,我们不能大意。”米凡点了点头,语气严肃:“你说得对,越是看似必胜的战役,越容易因为轻敌而失败。”他对着脉卡下令:“雷达监控中心,立即将扫描频率提升到每秒十次,密切关注蓝顿部队的动向,尤其是环形山脉的防御工事,一旦发现能量炮充能迹象,立即汇报。”雷达操作员的回应很快传来:“收到,博士!雷达频率已调整,目前蓝顿部队仍在集结,防御工事暂无异常能量反应。”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当脉卡上的计时器显示二十五分钟时,李然的汇报准时传来:“博士,所有作战部队打印完成!共五个作战营,五千名士兵,五百辆‘雷霆-III’悬浮战车,两百五十架‘猎鹰-V’战机。所有装备均已完成质量检测,低温导弹模块加载完毕,作战系统同步完成,随时可以投入战斗!”米凡深吸一口气,抬手按动脉卡,接通了所有作战营的通讯频道。他的声音通过加密通讯传到每个士兵的耳中,坚定而有力:“各作战营注意,现在执行‘破盾’作战计划。第一、二营立即驾驶隐形战车出发,绕至环形山脉西侧,十分钟后发起佯攻,重点攻击防御工事的外层装甲,吸引他们的火力,但不要深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第三、四营乘坐隐形运输机,从蓝顿星背面绕至东侧,利用山体阴影掩护,找到能量核心入口后立即发起突袭,务必在二十分钟内摧毁核心;第五营在蓝顿星赤道上空待命,一旦收到能量核心被摧毁的信号,立即全速赶往环形山脉,配合第一、二营肃清残余防御力量。”
他顿了顿,补充道:“记住我们的三大优势:隐形、复活和低温武器。在战斗中充分利用隐形技术规避雷达探测,遇到蓝顿部队时优先使用低温导弹,将战场温度控制在零下二十摄氏度以下;一旦有队员受伤或牺牲,立即由医疗兵收集生物样本,通过量子传输送回米王1号,生物打印机团队会立即启动复活程序。我要求你们在最小伤亡的前提下,尽快结束战斗!”通讯频道里传来各营指挥官整齐划一的回应:“第一作战营收到,立即出发!”“第二作战营收到,准备佯攻!”“第三作战营收到,目标能量核心,保证完成任务!”“第四作战营收到,坚决摧毁核心!”“第五作战营收到,随时准备支援!”米凡关闭通讯频道,转头看向全息屏幕——屏幕上,五百辆悬浮战车和两百五十架战机同时启动量子隐形系统,它们的身影在太空中渐渐消失,只剩下淡淡的能量轨迹。五千名作战士兵登上隐形运输机,运输机的引擎发出低沉的嗡鸣,跟随着战车和战机朝着蓝顿星球飞去。黄社看着屏幕上逐渐远去的作战部队,双手不自觉地握成了拳头,脸上满是紧张与期待。
十分钟后,第一作战营的汇报准时传来:“博士,第一、二营已抵达环形山脉西侧,准备发起佯攻!”米凡盯着屏幕上的战术地图,沉声下令:“开始攻击!”瞬间,环形山脉西侧的天空中,数十辆隐形战车突然解除隐形,主炮同时发射能量炮,淡蓝色的能量光束如暴雨般倾泻而下,
失去防御体系的蓝顿部队陷入混乱,地球部队乘胜追击。第一、二营猛攻溃散的士兵,第三、四营推进摧毁地面装备,低温导弹持续将战场温度维持在零下三十度。蓝顿指挥官见状,集结残余部队发起反扑,悬浮战车与战机组成冲击阵型。
“博士,蓝顿部队反扑猛烈,我们受到冲击!”第一营指挥官语气紧张。米凡果断调整战术:“一、二营暂退避其锋芒;三、四营从侧面突袭摧毁敌装备;五营立即投入战斗形成包围!”指令下达后,地球部队迅速变换阵型,战机精准打击蓝顿战车引擎,悬浮战车与步兵协同作战,将蓝顿部队团团围住。
低温环境下,蓝顿士兵逐渐失去行动能力,战车引擎功率骤降,战机因灵活性变差不断被击落。蓝顿指挥官面露绝望,试图驾驶战机突围,却被地球战机锁定。“博士,是否击落?”“活捉他!”米凡下令,“我们需要从他口中获取更多情报。”
第五章 胜利与宇宙新征程
战斗很快结束。蓝顿五千作战部队几乎全歼,少数士兵投降,指挥官被活捉,地球部队占领主要军事基地,仅少数队员受伤已送回复活。黄社看着屏幕上的胜利画面,激动不已:“我们赢了!”米凡脸上露出笑容,眼神却依旧冷静:“这只是开始,蓝顿星还有其他军事力量,宇宙中更是有无数智慧文明等着我们。”
他对着脉卡下令:“立即清理战场,收集蓝顿装备与生物样本;加强星球监控防止反扑;审讯俘虏获取情报。”随后转向黄社,语气严肃:“接下来我们要研究蓝顿科技与生物特性,完善装备战术,制定星球管理计划,让蓝顿星成为地球联盟的首个宇宙据点。”
黄社坚定点头:“我会带领团队做好一切准备。”米凡望向舷窗外的蓝顿星球,心中默念:地球联盟的宇宙征程,从这里正式启航。未来,他们将征服更多星球,让人类文明在宇宙中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