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殿议兵定北伐
洛阳宫的朱红殿门在身后缓缓闭合,将校场的喧嚣彻底隔绝。柴宗训仍紧握着符太后的手,掌心的温度从方才的惊悸渐渐转为沉稳。少年天子的步履不再似往日那般轻快,玄色龙纹常服的下摆随着步伐轻轻晃动,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沉甸甸的江山社稷之上。符太后侧头看了眼儿子紧绷却愈发坚定的侧脸,心中暗叹,方才校场的风波,终究是给这颗稚嫩的帝王之心刻下了深刻的印记。
御书房内,檀香袅袅。早已接到传召的范质、王溥、魏仁浦三位宰相,以及李重进、张永德等核心将领,已整齐列于殿中。见柴宗训与符太后并肩而入,众人齐齐躬身行礼:“臣等参见陛下,参见太后!”
“诸位爱卿平身。”柴宗训的声音虽仍带少年清朗,却少了往日的嬉闹,多了几分朝堂应有的肃穆。他走到御座旁并未落座,而是转身面对众人,目光扫过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今日急召诸位前来,不为他事,只为济州战事。方才校场已接到急报,辽汉联军攻势愈发猛烈,济州城危在旦夕,亟需援军解围。”
此言一出,殿内气氛瞬间凝重起来。范质上前一步,手持笏板躬身道:“陛下,济州乃我朝北方屏障,若有闪失,辽汉联军便可长驱直入,危及京畿。只是我朝经汴梁之战与雄州驰援,兵力需谨慎调度,京畿重地绝不可空虚。”
“范相所言极是。”符太后接过话头,语气沉稳有度,“洛阳作为后周都城,是天下之根本。朕与陛下商议,决定留五万禁军镇守都城,一则防备内部叛乱,二则应对可能的外敌偷袭,确保后方稳固,让前线将士无后顾之忧。”
将领们纷纷颔首,都认可这一安排。古代行军作战,最忌后方空虚,当年安禄山之乱便是前车之鉴,留重兵守京畿是稳妥之举。
李重进上前一步,声如洪钟:“太后英明。京畿稳固,前线方能安心作战。臣请命,率部驰援济州!”他身为后周名将,久经沙场,此刻眼中满是求战之意。
柴宗训看向他,眼中露出赞许之色:“李将军勇冠三军,朕与母后本就属意于你。此次驰援,朕给你调拨八万精锐,其中步兵五万、骑兵两万、攻城部队一万,再配一万辎重队,保障粮草与军械供应。”
“谢陛下信任!”李重进躬身领命,随即又补充道,“陛下,兵不在多而在精,作战更需谋略辅佐。此次对阵辽汉联军,敌虽经连番损兵,剩余兵力仍有十余万,且骑兵优势明显。臣恳请陛下恩准,让臣自主挑选谋士随行,以便根据战场局势灵活制定战术,确保取胜。”
这一请求正合柴宗训的心意,他当即点头:“准奏!李将军可在朝中谋士中任意挑选,无论是熟悉联军战术的,还是擅长军械运用的,只要你认为合用,朝廷一概放行。”
“臣谢陛下!”李重进心中大喜,他心中早已有人选——参军赵普,此人足智多谋,尤其擅长分析敌我态势,制定奇袭战术,此前雄州大捷便有他的功劳。
一旁的张永德见状,也上前请命:“陛下,臣愿率一万轻骑兵,从侧翼迂回,袭扰联军粮道。兵法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若能切断联军补给,济州之围不战自解!”
柴宗训看向符太后,见母后微微颔首,便说道:“张将军此计甚妙!准你所请,即刻整备部队,与李将军主力协同行动,务必做好侧翼牵制,不可轻敌。”
“臣遵旨!”张永德抱拳领命。
王溥此时上前道:“陛下,此次出征,新式连弩、床弩与火铳已批量生产,可尽数调拨给李将军部。这些武器在雄州大捷中已显威力,若能善加运用,定能克制联军骑兵。只是还需派遣熟悉军械的工匠随行,以便及时维修保养,确保战时正常使用。”
“王相考虑周全。”柴宗训道,“即刻传旨军械库,将所有改良后的新式武器尽数调拨给援军,同时挑选二十名技艺精湛的军械工匠,编入辎重队随行。”
魏仁浦补充道:“陛下,粮草调度亦需妥善安排。臣已令户部清点粮仓,此次将调拨三个月的粮草供应前线,同时安排专人负责运输,确保粮草能及时送达济州。”
柴宗训点点头,对几位宰相的周密安排颇为满意。他走到殿中,目光扫过众人,语气愈发坚定:“诸位爱卿,济州一战,关乎后周生死存亡。此前我朝屡遭联军碾压,士气受挫,此次正是我们翻身的机会!朕要的不是简单的解围,而是重创辽汉联军,让他们不敢再轻易犯我后周疆土,为日后统一天下奠定基础!”
“臣等誓死追随陛下,大破辽汉!”众臣齐齐躬身,声音震彻大殿。
符太后看着眼前这众志成城的景象,心中倍感欣慰。她看向柴宗训,柔声道:“陛下,还有一事需妥善安排。此次你与我虽不亲赴前线,但需有人在京中稳定朝局,安抚民心。琳儿身为你的妹妹,身份尊贵,且颇有才干,可令她协助诸位宰相处理日常政务,同时代表皇室定期接见大臣、巡视粮仓,对外营造皇室在京的假象,迷惑联军。”
柴宗训心中一动,他明白母后的用意,这样既能让符琳发挥作用,又能继续隐藏皇室的真实动向,可谓一举两得。“母后考虑周全,便依母后之意。传旨符琳,即日起协助宰相处理朝政,务必稳住后方。”
商议既定,众臣纷纷领命告退,各自忙碌起来。御书房内只剩下柴宗训与符太后母子二人。
柴宗训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湛蓝的天空,轻声道:“母后,此次让李将军挂帅,张将军侧翼牵制,再加上新式武器,我们定能打赢这场仗,对吗?”
符太后走到他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训儿,打仗没有绝对的必胜,但我们已经做了最周全的准备。李将军与张将军都是国之栋梁,谋士与将士们也都同心同德,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以智取胜,定能凯旋。”
她顿了顿,又说道:“你今日在京场的教训,要时刻铭记。身为天子,你的每一个决策都关乎无数人的性命。此次调兵遣将,你表现得沉稳有度,这便是成长。往后,你还要学会在复杂的局势中保持清醒,权衡利弊,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君主。”
柴宗训重重地点头,将母后的话牢牢记在心中:“母后,我明白了。我会在京中关注前线战事,同时努力学习朝政,不让你失望。”
“娘相信你。”符太后眼中满是期盼,“济州之战,不仅是后周的翻身之战,也是你作为天子的试炼之战。待此战胜利,后周的国力必将日益强盛,统一天下的梦想,也将离我们越来越近。”
母子二人并肩站在窗前,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他们身上,仿佛为这对肩负着后周未来的母子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
与此同时,李重进回到府中,第一时间派人请来参军赵普。赵普接到消息,匆匆赶来,见李重进正对着地图沉思,便上前问道:“将军急召属下,可是有要事吩咐?”
“赵参军,”李重进抬头看向他,眼中带着笑意,“陛下已任命我为帅,率部驰援济州,且恩准我自主挑选谋士随行。我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你,不知你是否愿意随我出征,共破辽汉联军?”
赵普眼中闪过一丝兴奋,当即躬身道:“能为将军效力,为后周建功,属下求之不得!”
李重进大笑一声,指着地图道:“好!那我们便好好谋划一番。辽汉联军虽人数众多,但经雄州大捷,士气低落,且粮草补给线过长。我们可兵分两路,主力部队正面推进,吸引联军注意力,同时派一支轻骑兵迂回至联军后方,袭击其粮道。再利用新式火铳与连弩的优势,在必经之路设伏,定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赵普仔细看着地图,沉吟道:“将军之计甚妙。不过,联军骑兵速度快,若发现我军迂回部队,恐会回防。我们需派一支疑兵,佯装要从正面强攻联军大营,牵制其主力,为迂回部队争取时间。此外,济州城内守军已坚守多日,疲惫不堪,我们需提前派人潜入城中,与秦锋将军取得联系,约定内外夹击的时机,这样胜算更大。”
“说得好!”李重进连连点头,对赵普的补充十分满意,“就依你所言,我们即刻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明日便整军出发!”
夜色渐深,洛阳宫的灯火却依旧明亮。柴宗训在御书房内,借着烛光仔细研究着济州周边的地图,时而皱眉沉思,时而在纸上标注着什么。符太后端着一碗温热的汤药走进来,放在他手边:“夜深了,陛下该歇息了。明日还要为援军送行,需保持充沛的精力。”
柴宗训抬头,接过汤药一饮而尽,笑道:“母后,我不困。一想到即将到来的济州之战,我便浑身充满了力量。我想多了解一些战场局势,将来才能更好地指挥军队,守护这江山。”
符太后看着他认真的模样,心中满是欣慰。她轻轻抚摸着儿子的头顶:“训儿,你长大了。但也要记住,身为君主,不仅要懂军事,更要懂治国。劳逸结合,才能长久。今日就到这里吧,歇息去吧。”
“是,母后。”柴宗训乖巧地应道,起身搀扶着符太后走出御书房。
月光洒在宫墙上,静谧而祥和。谁也不知道,这场即将爆发的济州之战,将会彻底改变后周的命运。而这位年轻的天子,也将在这场战火的洗礼中,一步步褪去稚气,成长为足以支撑起整个王朝的栋梁。
次日清晨,洛阳城外的校场上,旌旗招展,鼓声震天。八万援军已整齐列队,将士们个个精神抖擞,甲胄在阳光下闪着冷冽的光芒。新式连弩、床弩与火铳整齐地排列在阵前,散发着令人敬畏的气息。
柴宗训与符太后亲自来到校场为援军送行。李重进一身戎装,精神焕发地走到御驾前:“陛下,太后,援军已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出发!”
柴宗训走上前,将一面绣着“后周”二字的大旗递到他手中:“李将军,朕将这面大旗交给你,望你带着它,直捣敌营,解济州之围,重创联军,凯旋归来!”
“臣定不辱使命!”李重进双手接过大旗,高高举起,“将士们!陛下与太后在此为我们送行,此战只许胜不许败!随我出发!”
“出发!出发!出发!”将士们齐声高呼,声浪直冲云霄。
随着李重进一声令下,大军缓缓开动。步兵方阵迈着整齐的步伐在前,骑兵紧随其后,辎重队与军械车居中,后卫部队严密警戒,整个队伍如一条长龙,朝着济州的方向浩浩荡荡地进发。
柴宗训与符太后站在高台上,目送着大军远去,直到身影消失在地平线。符太后轻声道:“接下来,就看他们的了。”
柴宗训握紧了拳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母后,我们也不能松懈。京中的政务,后方的补给,都需要我们亲自把控。我相信,李将军定能不负众望,我们后周,终将迎来胜利的那一天!”
阳光洒在母子二人身上,也洒在这片即将迎来变革的土地上。济州之战的大幕,已然拉开。这场决定后周命运的决战,不仅将见证后周的崛起,更将见证一位少年天子的蜕变与成长。而统一天下的宏伟蓝图,也将从这一刻起,一步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