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歌在金殿之上掷地有声的“寸草不让”犹在耳边,龙城的战争机器便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轰然运转。与亳邦的冷战对峙已成定局,被动挨打绝非汉部落的风格。一道由阳歌签署、岩灵全权负责的命令迅速下达:即刻起,动员一切力量,强化整条东部边境防线,迁民入堡,深沟坚垒,务必使亳邦任何规模的渗透与袭扰,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
重任落在了司马岩灵的肩上。这位以勇猛务实着称的军事统帅,并未立刻调集大军陈兵边境,而是带着一众精于工程的将领和匠人,第一时间奔赴边境线进行实地勘察。他们沿着蜿蜒的边境线,跋山涉水,仔细审视每一处可能通行的小径、每一片易于隐藏的林地、每一个制高点和平坦处。
“防御,非是龟缩不出。”岩灵站在一处高地上,指着前方一片相对平坦、曾遭袭击的河谷地带,对麾下将领和随行的坚手派出的工程匠师说道,“吾等要打造的,是一条让敌人无处下嘴、望而生畏的钢铁壁垒。要让厉将军的每一次试探,都撞得头破血流!”
基于勘察结果,一份详尽而高效的防御体系规划迅速出炉:
其一,烽燧相望,预警为先。 在原有的“望西垒”等哨站基础上,选择视野开阔的山头、高地,增建数十座新的烽火台(烽燧)。它们不再是简单的了望塔,而是用夯土与石块砌筑的坚固小型堡垒,底座宽厚,足以抵挡箭矢和火箭攻击,顶部平台可容纳五至十名士兵驻守,并配备充足的狼粪、柴薪(遇晴日燃烟,遇阴雨或夜间则举火为号)以及威力更大的鸣镝响箭。这些烽燧星罗棋布,相互间目视可及,一旦发现敌情,顷刻间便可将警报接力传回后方大营及龙城。
其二,堡寨为核,固守要点。 在交通要道、河谷入口、以及重要资源点附近,依托地形,兴建或扩建一系列规模更大的边防军堡和屯民寨。军堡如“西关堡”,进一步加固城墙,增设棱角、马面,挖掘更深的壕沟,并在墙内搭建投石机(发射巨石或雷火罐)和重型弩炮的基座。屯民寨则围绕军堡或在数个军堡保护范围内建立,寨墙虽稍逊于军堡,但亦足以抵御小股部队和流矢,其内可为迁移来的边境民众提供庇护,并储存粮秣物资。堡与寨之间,由平坦宽阔的“驰道”连接,便于军队快速机动支援。
其三,迁民实边,清野固防。 这是一项艰巨却至关重要的任务。岩灵下令,将边境线一日行程内所有零散居住的村落、垦殖点居民,全部迁移至新修建的屯民寨或后方更大的城邑中。起初,故土难离的民众颇有怨言,但当岩灵耐心解释亳邦“马匪”的残忍,并承诺提供迁移补偿、分配新田宅、并由部落保障其在新家园初期生活后,深明大义的边境民众选择了配合。他们含泪收拾家当,扶老携幼,在汉军士兵的护卫下,有序撤离。军队随后将遗留的村庄、未收割的庄稼(能带走的带走,带不走的一把火烧掉,绝不资敌)、水井等进行彻底破坏,实行坚壁清野,使任何越境之敌无法就地获得任何补给。
其四,军管戒严,全民皆兵。 整个边境区域进入战时军管状态。所有适龄青壮,无论是否在册民兵,均需接受军事训练,轮流参与堡寨修建、物资运输和巡逻警戒任务。工匠们则在军队保护下,日夜不停地烧制石灰、烧砖、锻造工具和武器。岩灵甚至借鉴了治水时的“工分制”,对参与建设的民众和战士给予额外的粮食、盐巴或汉宝钱作为奖励,极大地调动了积极性。
广阔的东部边境线上,一场声势浩大、却又井然有序的国防工程建设全面展开。场面浩大,热火朝天:
· 开山采石:叮叮当当的锤凿声在山间回荡,巨大的石料被开采出来,由粗大的绳索和滚木拖运至建设地点。
· 夯土筑墙:数以千计的军民喊着整齐的号子,用力拉起沉重的夯锤,一次次地砸向土层,每一次起落都让城墙的根基更加坚实。尘土飞扬中,一道道土墙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拔地而起。
· 烧砖制灰:河边谷地,临时搭建的陶窑和石灰窑日夜烟火不息,为建设提供着必要的材料。
· 挖沟引水:壕沟被加深拓宽,有的地方甚至引入了溪流,形成难以逾越的水障。
岩灵终日奔波于各个工地之间,他面容黝黑,嗓音沙哑,甲胄上沾满尘土,却目光如炬,指挥若定。他时而在烽燧工地检查夯土质量,时而在迁民队伍中安抚百姓,时而在军堡设计图前与匠人激烈讨论,优化细节。他的务实和高效感染了所有人。
过程中并非没有困难。时间紧迫,人力物力时常捉襟见肘;偶尔有小股亳邦侦察兵试图靠近窥探,被汉军巡逻队驱离或歼灭;连绵的秋雨也曾让道路泥泞,施工受阻。但在岩灵的强力协调和全体军民的共同努力下,整个工程体系如同精密的机器,克服重重困难,稳步向前推进。
数月之后,一条全新的、纵深的、立体的边境防御体系已然初具雏形。前方,是星罗棋布的烽燧,如同警惕的眼睛;中间,是坚固的军堡和屯民寨,如同蓄势待发的拳头;后方,是畅通的驰道和支援体系。边境线内侧,昔日散落的村庄已空无一人,田野荒芜,水源被破坏,彻底变成了对入侵者不友好的“无人区”。
当厉将军再次派出精心伪装、试图进行渗透破坏和绑架人口的小股精锐部队时,他们惊讶地发现,面对的不再是疏于防范的村落,而是无处不在的烽火警报、时刻巡逻的精悍骑兵、以及一座座随时可以喷出致命弩箭和雷火的钢铁堡垒。他们往往刚一越过界碑不久,就被发现行踪,随后便遭到汉军快速反应部队的精准打击和围剿,损失惨重,寸步难行。
汉部落东部边境,仿佛一夜之间,从可随意侵入的软腹,变成了一只浑身尖刺、龟甲坚硬的豪猪和磐石。
岩灵站在新落成的“镇东堡”城楼上,眺望着远方亳邦的方向,沉静的目光中透露着坚定的自信。这条用汗水、智慧和决心铸就的防线,不仅有效遏制了亳邦的渗透,更重要的是,它向全体汉部落民众,也向强大的对手,宣告了一个明确的信息:汉部落,有决心,更有能力,守护自己的每一寸土地,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
坚壁清野,固我边疆。冰冷的防线之上,凝聚的是一个新兴民族不屈的意志和生存的智慧。
第三百七十八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