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炉火重燃
干渴的威胁暂时被遏制,尽管那渗滤出的浑水仅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但至少让人看到了坚持下去的可能。然而,废墟之上的汉部落,依旧在生死线上挣扎。寒冷、伤病、以及绝望的情绪,如同夜晚的寒风,不断侵蚀着人们仅存的热量与意志。
白日里,阳光勉强带来一丝暖意,但一旦日落,温度便急剧下降。幸存者们挤在粮仓残存的角落、临时搭建的窝棚里,瑟瑟发抖。伤员的病情因为寒冷而加重,孩子们的嘴唇冻得发紫。没有火,就意味着无法加热食物和饮水,无法驱散严寒,无法给工具消毒,更无法带来黑暗中最基本的安全感。
地震和大火几乎摧毁了部落里所有的火种。零星保存下来的几处火塘,也因为缺乏燃料和持续照料而奄奄一息。
阳歌看着在寒风中蜷缩在一起的族人,尤其是那些伤员和岩灵身边两个脆弱的新生儿,他知道,必须让火重新燃烧起来。这不仅是为了取暖和烹饪,更是为了点燃人心深处那簇即将熄灭的希望之火。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已是一片狼藉的工坊区。那里,曾经炉火熊熊,是部落力量和希望的象征。
“坚手!”他找到同样在帮忙清理废墟的老工匠。坚手的一条胳膊用树枝简单固定着,脸上多了几道血痕,但眼神依旧专注。
“首领。”
“炉子,还能不能起来?”阳歌直截了当地问,指向那堆被泥土和断木掩埋的冶炼区域。
坚手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芒,随即又黯淡下去:“塌了大半…鼓风袋破了…黑石也埋在下头…难。”
“难,不是不能。”阳歌的语气没有丝毫动摇,“我们需要火,更需要能打制、修复工具的火!没有铁器,我们连清理废墟都像是在用手刨石头!”
他不再多说,率先走向工坊废墟。坚手愣了一下,咬咬牙,跟了上去。几个原本是工坊学徒的年轻人见状,也默默拿起手边能用的工具,跟了过来。
清理工坊废墟比清理居住区更加困难。这里堆积着沉重的石块、坍塌的窑炉泥土、烧毁的木料以及各种破碎的陶具和半成品。每一下挖掘都异常吃力。
阳歌亲自上手,用一根削尖的木棍撬动巨石,用血肉模糊的双手搬开碎砖。他的动作依旧带着那股军人特有的效率和组织性。
“先别管别的,找鼓风设备!找还能用的皮囊!找黑石!”他指挥着。
人们在他的带领下,有目标地挖掘着。效率低下,但方向明确。
终于,一个年轻人发出一声欢呼:“找到了!鼓风杆!没全断!”他拖出几根连接皮囊的木制连杆,虽然部分断裂,但主体结构还在。
紧接着,又有人挖出了一个小半袋没有被完全烧毁的黑石燃料。
“皮囊!皮囊烂了!”但也带来了坏消息。主要的气囊部分被掉落的燃烧物烧穿了几个大洞。
“用兽皮!快!去找所有能用的兽皮,厚的!马上缝!”阳歌立刻下令。
女人们被动员起来。小纺带着几个手巧的,甚至从死去的牲畜身上剥下尚且完整的皮子,也顾不得鞣制,直接用骨针和麻线粗糙地缝合起来,尽可能做出一个可用的气囊。
另一边,坚手带着人,清理出一小块相对平整的地面,用残存的砖石和泥土,勉强垒砌出一个简易的、小小的炉膛。没有合适的陶制风管,就用打通竹节的粗竹子勉强替代。
整个过程笨拙、粗糙、充满了各种将就和不完美。每一个步骤都困难重重,但没有人抱怨,没有人放弃。所有人都明白这团火的意义——它不仅仅是温暖,更是通往恢复正常生活的第一块基石。
材料一点点凑齐,简陋得可怜的微型炉膛被搭建起来。新的、粗糙缝合的皮囊被连接上连杆和竹管,对准了炉膛下方。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那一点上。
坚手亲自将挑选出来的、最易引燃的细碎黑石和干燥木屑混合,放入炉膛。他深吸一口气,看向阳歌。
阳歌点了点头。
“鼓风!”坚手哑着嗓子下令。
两个伤势较轻的战士立刻上前,用力踩动那简陋的连杆装置。粗糙的皮囊吃力地膨胀、收缩,发出噗嗤噗嗤的漏气声,但终究有一股微弱的气流,通过竹管吹入了炉膛。
另一个人紧张地拿着保存下来的、最后一点火种——一根缓慢阴燃的艾草绳,小心地凑近炉膛口的引火物。
一次,两次…引火物只是冒起青烟,却迟迟不见明火。漏风严重,风力不足。
人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阳歌上前一步,推开那个有些慌张的战士,亲自接过艾草绳。他屏住呼吸,几乎是趴在地上,将阴燃的艾草绳深深探入炉膛内部,尽可能靠近那些干燥的木屑,然后用身体挡住风口,减少空气乱流。
他保持着这个别扭的姿势,一动不动,仿佛一尊石雕。时间一秒秒过去,就在人们以为又要失败时——
一缕微弱的、橘红色的火苗,猛地从黑石木屑中蹿了起来,贪婪地舔舐着周围的燃料!
“着了!着了!”有人忍不住低呼出来!
“慢点!稳着点吹风!”坚手赶紧指挥鼓风的人。
火苗起初摇曳不定,仿佛随时会熄灭。但在持续而稳定的(尽管微弱)气流吹送下,它终于站稳了脚跟,逐渐变得明亮、稳定,开始散发出灼人的热量!
炉火,重燃了!
尽管它那么小,那么简陋,远不如从前工坊里那些炉灶的气势,但那跳跃的、温暖的光芒,却仿佛拥有魔力一般,瞬间驱散了周围的寒冷和绝望。
人们不自觉地围拢过来,伸出冻得僵硬的手,感受着那久违的、令人热泪盈眶的温暖。
“快!拿小陶罐来!烧水!”阳歌下令,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很快,一个装满渗滤水的陶罐被架在了小小的炉火上。水渐渐升温,冒出热气。
第一碗热水被优先端给了重伤员和带着婴儿的岩灵。热水下肚,带来的不仅是体温的回升,更是生存下去的信心。
紧接着,更多的小陶罐被架起来,融化雪水(如果有),加热肉干熬煮糊糊,甚至开始尝试灼烧打磨那些挖掘出来的、略有变形的铁器工具,尝试修复。
工坊区的这片小小角落,因为这团重燃的炉火,成为了整个废墟之上最温暖、最充满希望的地方。
火光映照着每一张疲惫而肮脏的脸庞,他们的眼中,重新有了光。
阳歌站在炉火旁,感受着那灼人的热浪扑面而来。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微不足道的一步。但这团火,就像黑暗中划亮的第一根火柴,它意味着,汉部落,还没有被击垮。
文明的火种,在废墟之上,再次顽强地燃烧起来。
(第八十五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