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高扬家族在莫慈格虽然不是核心势力,只是某些大人物推出来做事的工具人,但哪怕只分一杯羹,也足够家族三代人过得风风光光。
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世上也没有救世主。
莫慈格的上层人物之所以选择他们家族充当白手套,并非出于单纯的善意扶持。
更关键的是,他们需要完成那些大人物交付的任务。
从东大采购货物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
只要是轻工业产品,只要是涉及民生的日用轻工物资,他们都要。
由于双轨制的存在,东大的市场与国际完全割裂。
这导致了一个现象——东大的轻工业产品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
价格低廉、供应充足并不是他们首选东大的唯一理由。
如果可能,北方联合工农业国更愿意直接从西方进口这些物资。
但他们买不到!
阿廖沙的伯伯为此差点抓狂。
就在这时,阿廖沙像个小天使似的出现了,成了他的救星。
别看他年纪小,做起生意来心够黑。
即便加价两成,莫慈格那帮大人物照样能赚,而且赚得相当可观。
大宗农业消费品从来就不愁销路。
想亏都难。
如果利润不到三倍,莫慈格那边有人怕是连觉都睡不好。
“阿廖沙,问清楚对方账户,我马上安排汇款。”
“我这边用的是美元!”
“我的要求只有一条:这些洋葱必须在本月之内运到莫慈格。”
“还有,转告他们,我希望长期合作。”
阿廖沙心情大好,心里一盘算,这一单下来自己就能净赚几百万美元。
他已经打算向祁同伟订一辆豪华越野车了:
“没问题,洋葱还长在地里,保证新鲜。”
“我已和对方确认过,只要我们付款,七天内就能装车发往莫慈格。”
阿廖沙眉飞色舞地走出谈判室,向祁同伟汇报自己的决定:
“收购价我再加一成,不过我要一成的佣金。”
祁同伟哈哈大笑:
“我喜欢你这种合作方式。”
“你放心,我会在七天之内把地里的洋葱全部收上来。”
“装车运输也一定安排得妥妥当当。”
这一单洋葱,能为丰收集团带来一千万美元的利润!
这不仅能让小桥镇的农民有稳定的收入,也能为以后的产销合作树立样板。
不仅是小桥镇,整个流水县的工作都将因此更加顺利!
赵瑞龙对祁同伟佩服得五体投地。
伟哥,真牛!
说到做到。
这笔交易的金额虽然比不上那张图纸换来的两亿美元。
但这是稳定、持续的大宗农产品贸易,是长久的生意。
比起短期暴利,祁同伟这边更看重的是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
祁同伟随即安排:
“瑞龙,你带阿廖沙四处转转,熟悉一下。”
“我得回去组织人手准备采收。”
赵瑞龙拍拍胸口:
“伟哥,阿廖沙的事交给我,没问题。”
阿廖沙有些疑惑:
“你不把你们公司的账户给我?”
祁同伟笑着摇头:
“不急,总得等你见到货才放心吧?”
“我们不会在合同敲定后反悔的。”
阿廖沙听后更觉安心。
易学习刚回到县正府,还没动身去吕州,就接到祁同伟的电话。
“什么?”
“价值一千三百万美元的洋葱订单?”
“还要马上交货?!”
易县令一时不敢相信,连问几次:
“伟哥,真的假的?”
“真的?!”
“下半年还有?”
“明年也还有?!”
易学习满脸喜色,难得地责怪起祁同伟:
“这么大的好消息,你居然不第一时间告诉我?”
“好歹让我也露个脸嘛!”
祁同伟笑道:
“我之前不是跟你提过这单生意吗?”
“这事真不好让你出面。”
“合作方是北方联合工农业国的一位地方势力,他本身是偷渡进来的。”
易学习一听,眉头都皱了起来:
“那资金回笼会不会有问题?”
祁同伟耸耸肩:
“对方虽然做的是走私生意,但交易流程是合规的。
估计一周之内资金就会到账。”
“我特意留了七天时间,正好给他们装车运输。”
易学习脸上泛着光:
“这下咱们流水县的农民总算能安心了!”
祁同伟一脸疑惑地说道:
“这事明明只牵扯到小桥镇,跟流水县其他七个乡镇可没半点关系。”
易学习瞪大了眼,差点没反应过来。
祁同伟耐心解释:
“咱们汉东这边的洋葱,基本都是去年秋收过后才开始种的。”
“那时候我还没什么话语权,只能跟小桥镇的二十一个村子签了收购协议,现在还剩十九个。”
“至于流水县别的地方,洋葱都得等到秋天才种。”
按照汉东的气候,其实洋葱一年能种好几季。
只是这作物偏爱干燥、耐得住寒冷,最佳的播种时间还是秋末春初。
再加上生长期长,要是雨水一多,那就真麻烦了。
易学习很快调整了状态,说道:
“小桥镇是我们县的重点示范镇,他们富起来了,全县都看得见,其他人要是想过上好日子,自然会照着他们的路子走。”
他顿了顿,又问:“我马上要出发去市府,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祁同伟低声提醒:
“县令,我觉得你临走前最好先给高老师打个电话汇报一下。”
“毕竟整个计划你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真问起来你也答得上来。”
“就是有一点,你得准备好承受高老师的责问。”
一想到高育良那张不苟言笑的脸,易学习心里直打鼓,赶紧虚心请教:
“伟哥,你说我该怎么应对才好?”
祁同伟提醒道:
“高老师以前可是汉大的教授,最喜欢那些聪明、有担当、能吃苦的学生。”
易学习顿时心领神会:
“明白了,我这就向高大人汇报。”
祁同伟满意地笑了:
“易大人果然通达。”
易学习整理了一下情绪,拨通了高育良的电话。
电话那头的高知府听他来电,语气轻松地问:
“学习同志,有什么好消息要跟我说吗?”
其实这段时间,易学习一直专注做两件事——一是维系和祁同伟的关系,另一个就是搞好与高育良的关系。
说实在的,这两边他都处理得不错。
祁同伟自然不用提,跟他的配合非常默契;而高育良那边,关系也相当融洽。
当初高育良能那么顺利地整顿宁家的势力,易学习在里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作为本地人,他对宁家的势力了如指掌,有了他在背后支持,高育良才能顺利出手,雷厉风行。
易学习略带兴奋地说道:
“知府大人,我这边有两个消息——一个坏的,一个好的。”
高育良挑眉笑道:
“先说坏的吧。”
易学习压低声音,装出一副失落的语气:
“祁同伟牵头的国家级现代化农业示范区项目,这事已经瞒不住了。”
国家级?
现代化农业示范区?
还瞒着?
这几个词怎么能混在一起?
高育良一听,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这还真是个坏消息。”
“你们胆子也太大了,这么大的项目居然不汇报就擅自行动!”
他语气加重:“好消息呢?”
易学习的语气立刻一转,掩饰不住的激动:
“小桥镇的丰收食品加工厂刚刚接到了北方联合农业国客户的一千三百万美元订单,祁同伟正在组织村民发货!”
一千三百万美元?
还马上就能交货?
这可真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高育良忍不住问:
“这都是什么时候的事?”
易学习立刻答道:
“是去年秋收后祁同伟接的单子,当时他跟我说过一声,我没太当回事。”
高育良声音陡然提高:
“一千三百万美元,按现在汇率算得上亿了!”
“这么大的事,你居然说没当回事?”
“赶紧来市府一趟!”
易学习连忙应道:
“是,我马上到。”
挂了电话,他长舒了一口气。
祁同伟都已经点到这份上了,要是他还听不出深意,那可真是白活了。
易学习可是正经大学生出身,自然明白领导喜欢什么样的下属。
听话的固然讨喜,但偶尔犯点小错、又能及时改正的,反而更容易被记住。
“我伟哥,当年可是汉大学生会主席!”
他精神一振,驱车赶往市府。
他如今在吕州市声名显赫,高育良的秘书小郝早已候在门口,一见到易学习便迎了上来,低声提醒道:
“易主任,领导今天情绪不太高。”
易学习点了点头,眼神中透出谢意。
他整了整衣领,轻轻敲了敲门,随后推门而入。
高育良斜眼瞥了他一下,没说话,低头继续翻着手中的书。
易学习毕恭毕敬地站在一旁,对方不发话,他就一直不动声色地等着。
他心里明白,这是在让他“学习”呢。
易学习心里泛起一丝苦笑,没想到自己也有被晾着的一天。
眼角一扫,他认出高育良看的是《明朝那些事儿》第三本!
他心里一紧,这本书可是越看越上头。
难道高书记这是要给他来点精神压力?
不至于吧?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易学习心里七上八下。
好在过了大约一刻钟,高育良终于把书合上,淡淡开口:
“说说吧,小桥镇那边到底怎么回事?”
阿廖沙的心情起伏不定,像坐过山车一样。
赵瑞龙带着他走了好几里路,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