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后,赵瑞龙满脸不乐意地回到了二王村。
之所以这么不情愿,是因为他老爸赵立春下手实在太重。
整整七天!
赵公子身上的淤青都没完全散去。
“赵大人精神真好啊!”这是祁同伟看到赵瑞龙伤势后的反应。
赵瑞龙嘟囔着说:“咱们可是铁哥们儿,你这话听了不觉得扎心?”
祁同伟惊讶地反问:“你敢顶撞赵大人?”
赵瑞龙摇摇头。
祁同伟更惊讶了:“你自己都不敢反抗,还想让我怎么样?”
“我除了说一句赵大人打得漂亮,还能说什么?”
赵瑞龙气得说不出话来。
祁同伟转移了话题:“跟你说个好消息。”
“二王村的办学计划批下来了。”
赵瑞龙一脸平淡:“咱们出了这么大力气,要是还不批,那我就真得怀疑一下他们的态度了。”
“不过同伟,真有必要做到这个地步吗?”
“幼儿园、小学、高中、中专,除了初中,啥都有了!”
“咱们投入太大了,这还算资本家吗?”
祁同伟笑着摆摆手:“不不不,你这点说得不对,初中也有。”
“高老师说咱们就差初中就能把教育体系补齐了,干脆就顺手办了一所。”
赵瑞龙没好气地说:“这也算事儿?”
“同伟,这可不像资本家的作风。”
祁同伟冷笑:“我做的,恰恰就是资本家该做的事。”
赵瑞龙立刻起身,给祁同伟泡了一壶上好的碧螺春——茶叶自然是从他爹赵立春那儿顺来的。
“同伟,先喝口茶,慢慢聊。”
看着这个在资本路上越走越远的赵瑞龙,祁同伟心中竟有些欣慰。
“龙哥,你觉得什么样的工人才算好工人?”
“是受过教育的,还是没受过教育的?”
赵瑞龙脱口而出:“当然是有文化基础的。”
“咱们厂做过统计,哪怕只是小学毕业,哪怕只会认二十六个英文字母,工作效率也比没上过学的高出一半还多。”
“产品质量合格率更是差距巨大。”
“再说出错的几率,十比一都不止。”
祁同伟双手一摊:“你看,这就是我们搞职业教育的原因。”
赵瑞龙皱眉道:“有个基本的文化水平不就够了吗?”
“你这从幼儿园到高中一条龙,未免太过了。”
祁同伟摇头:“人才啊,太稀有了!”
“车间里确实需要基础教育的工人,但再往上,管理层就需要更高层次的教育背景。”
“不然,咱们俩当初干嘛跑遍半个汉东去找人?”
“如果你做过统计就会发现,高端人才的薪资水平是普通工人的五倍以上!”
“是因为他们的能力比普通人强五倍吗?”
“不是!”
“是因为他们能组织起几十甚至上百个工人,还能大幅提升整体效率。”
“他们创造的价值是工资的上百倍。”
“这才是他们能拿高薪的根本原因。”
“那再往上呢?”赵瑞龙一愣。
“再往上?”祁同伟没好气地说,“当然是产品开发!”
“你还真以为我是什么都能搞定的万能人?”
“光靠我一个人搞设计,非得把我累死不可!”
赵瑞龙尴尬地笑了笑,没再说话。
这事说出来恐怕都没人信,
农机公司自己生产的设备,前期的图纸居然都是祁同伟画出来的。
按说他是汉东大学的高材生,画几张图纸也没什么奇怪的吧?
才怪!
这根本不正常。
可图纸确实是祁同伟画的,而且还是在大家眼皮底下完成的,谁也挑不出毛病。
真实情况是,祁同伟不过是利用随身空间,把自己以前见过的农业机械复刻出来,再画成图纸。
再加上基因药液的开发,他现在已能做到过目不忘。
表面上看他在现场默写图纸,
实际上……
也确实是默写而已!
祁同伟认真地说道:“龙哥,咱们这个农机厂一开始,其实是不赚钱的。”
“创收的关键在于来料加工和配件维修保养。”
“真正带来利润的,是从我们自主设计农机开始。”
“这些产品在市场上独一无二,更重要的是贴合东大的实际情况,所以我们的农机销路很好。”
“这也正是我们赚钱的起点。”
农机厂中最受欢迎的是丰收系列的农用车辆。
其中包括低速运输车、拖拉机以及农用三轮车。
吕州是汉东省的农业城市,道路状况复杂,坑洼不平,简直难以通行。
正规厂家的农机像冈本和汉斯的产品,到这里也得趴窝。
汉斯的质量还算过得去,结实耐用。
冈本的特殊零件一旦损坏就彻底没辙。
即便是这两个品牌,在吕州的复杂路况面前也无能为力。
但二王村农机厂的丰收系列却直接打开市场。
无论什么地形,什么道路都能适应,最关键是结实耐用,就算坏了也不怕,因为维修起来毫无压力。
流水县的许多农户买了三轮车之后,直接当成日常出行工具。
乡下道路虽然颠簸一些,但有一辆三轮车,出门都显得体面。
宁家早就盯上了农机厂,也并非没有道理。
这产品实在太过硬核,丰收系列一推出,迅速在流水县热销。
甚至还有向外发展的趋势。
赵公子倒是雄心勃勃,想把企业做大做强,可祁同伟却压住了他的冲动——人手不足,资金有限,贸然扩张,不是自找麻烦么?
祁同伟这么一说,赵公子立刻反应过来:“对对对,我们严重缺乏工程师!”
“这需要慢慢培养。”
赵瑞龙叹了口气:“人才还是太少了!”
“我们必须尽快聚集一批能人。”
祁同伟摊摊手:“就我们二王村这地方,你拿什么吸引人才?”
赵瑞龙顿时不服气。
我可是赫赫有名的——乡村企业家!
可仔细一想,自己又泄了气。
就流水县二王村这块招牌,别说吸引汉东其他城市的人才,就连吕州本地其他县的人都招不来!
赵公子顿时急了:“同伟,你说我们怎么才能把人才招过来?”
赵瑞龙之前对这些事都不太上心。
作为赵立春的儿子,衣食无忧。
别人还在为吃块糖开心的时候,赵公子已经喝汽水喝到腻了。
认识祁同伟之前,他就是一个四处瞎逛的闲人。
自从认识了祁同伟,赵瑞龙才意识到:原来世界这么大,人生还可以这么精彩?
特别是那次去过高育良办公室之后,他猛然发现一件事——钱还真是个好东西。不能怪他对金钱没概念。
赵瑞龙从小衣食无忧,又深受家里宠爱。
赵家就他一个儿子,两个姐姐早早结婚工作,每次他回家,家人都随手给零花钱。
再加上赵立春也看出,赵瑞龙不是做官的料,所以一直没怎么管他。
如果赵瑞龙真有从政的潜力,赵立春一定会严格管教,约束他的行为。
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让他对金钱没太多概念。
除非请客吃饭,否则他几乎用不到钱。
哪怕祁同伟为救他而摔碎的“传家玉”,赵瑞龙也只是觉得“赔不起”而已。
直到那次进了高育良的办公室,赵瑞龙才真正意识到金钱的力量。
仅仅六百万,就能让整个汉东省感恩戴德。
赵瑞龙一下子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当官有什么好,哪有当老板自在?
只要有了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没人能拦得住!
于是,赚钱成了他的目标。
任何有助于他赚钱的事,他都愿意去做。
任何阻碍他赚钱的行为,他都会全力反对。
“我跟着同伟干,怎么也能干成东大仅次于他的大老板吧?”
这就是赵瑞龙的理想,简单直接,粗放却真实。
祁同伟耸了耸肩:“要解决人才问题,基本就两个办法。”
“一个是引进,一个是自己培养。”
“引进快一些,培养更稳定。”
赵瑞龙皱眉思考——他这回是真的在认真考虑。
“引进虽然快,但花钱多,还不一定能请得来。”
“那方法耗时太长……”
“就没有更高效的方式吗?”
祁同伟瞥了他一眼:“你仔细想想,自己这话站得住脚吗?”
“天下便宜都让你一个人占了?”
“当然,光靠这个也不够,确实还得有其他手段配合。”
赵瑞龙急切地说:“同伟,别藏着掖着,有什么就说什么嘛!”
祁同伟笑了笑:“如果你能说服赵书记,在汉东的省属高校里,给我们安排点毕业生……那咱们的人才资源马上就能充实起来……”
赵瑞龙一听,马上泄了气:“要是我爸能因为我办成这事打我一顿,那为了公司,我也认了。”
“可这明显不现实啊!”
“省里的大学虽然比不上部属的,可人家毕业之后也是吃公家饭的天之骄子。”
“就算他把我揍三顿,也不会答应把人送到咱们这儿来……”
“这事以后别再提了。”
祁同伟便说道:“那就没别的办法了,只能靠高薪招揽,还有……建学校。”
赵公子一愣:“招人和办学有什么关系?”
祁同伟坦率地说:“人活着不是只为自己。”
“每个人都背负着别人的期望。”
“我们厂里的工人,除了少数年轻人,哪个不是一大家子都靠他养?”
“他们凭什么背井离乡,跑到二王村来干活?”
“虽然我们待遇不错,但工作强度也确实不小!”
祁同伟这话其实还留了余地。
不只是不小,而是非常大。
农机厂的流程安排得很清楚,每个人都清楚自己岗位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