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火摇曳,映得养心殿内一片昏黄。康熙的手指微微颤抖,握着那半块染血的玉佩,掌心传来的冰凉触感让他心头一沉。
赫舍里躺在榻上,脸色苍白如纸,唇色几乎褪尽。她的呼吸断续而微弱,每一次喘息都像是用尽了全身力气。她艰难地抬起手,指尖轻颤,似乎想抓住什么,却只能无力地攥紧龙凤锦被。
“万岁爷……臣妾看见……”她的声音细若游丝,带着濒死之人特有的沙哑和破碎感。
突然,她猛地一顿,眼底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随即剧烈咳嗽起来。鲜血从嘴角溢出,顺着下颌滑落,浸湿了枕边的锦缎。康熙下意识地俯身靠近,眉头紧锁,眼中满是压抑不住的焦虑与痛楚。
“别说话,朕在这儿。”他的声音低沉,却透着无法掩饰的慌乱。他伸手替她擦拭唇边的血迹,动作笨拙又仓促。
赫舍里没有理会他的安慰,反而咬牙强撑着最后一丝清醒,急促道:“那年来避暑的朱三……他腰间……”
话未说完,她的身体猛然抽搐了一下,双眼翻白,整个人向后倒去。康熙慌忙扶住她,却发现她的手已无力垂下,只留下半块玉佩被塞进自己掌中。那玉佩断裂处隐约露出暗红的血丝,在烛光下显得格外刺目。
窗外骤然传来瓷器摔碎的声音,清脆的裂响划破夜的寂静。康熙猛地抬头,透过雕花窗棂,看见孝庄太后脚边的青花瓷香炉正滚落在台阶上,发出叮当作响的回音。
这一刻,时间仿佛凝滞。康熙盯着手中的玉佩,脑海中轰然炸开一道闪电——十年前,御花园石榴树下,少年天子曾见过一模一样的龙纹玉佩挂在朱三太子腰间晃动。
他胸口一阵窒闷,拳头攥得咯咯作响,指节泛白。怒意夹杂着恐惧在心底翻涌,但他知道现在不是失控的时候。他深吸一口气,将玉佩贴身收好,转头对跪了一地的御医嘶吼:“传旨!把太医院藏书阁里的前朝脉案全给朕搬来——”
暴雨倾盆而至,狂风裹挟着雨点砸在汉白玉阶上,冲刷出一道道蜿蜒的血水痕迹。雷声滚滚,像极了天幕撕裂的哀鸣。
赫舍里闭上眼睛之前,脑海中浮现出许多画面。那些年少时的记忆如同潮水般涌来,有欢笑,也有隐秘的恐惧。尤其是那个夏天,她随父亲入宫赴宴时,第一次见到朱三太子的情景。
他穿着一袭素雅长衫,站在廊柱旁,腰间悬挂的玉佩随着步伐轻轻晃动。那玉佩上的龙纹精致异常,与寻常人家所用截然不同。当时年幼的她并未多想,只是觉得这人气质非凡,令人印象深刻。
后来,她嫁入皇家,成为皇后,每日忙碌于后宫琐事与宫廷权谋之间,渐渐淡忘了那段记忆。然而今晚,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所有尘封的往事都重新浮现。
她挣扎着想要告诉康熙真相,可喉咙里像堵了一团棉花,连完整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她只能拼尽全力吐出几个字,希望他能明白其中的深意。
“朱三……腰间……”她喃喃重复,目光涣散,最终无力地合上了双眼。
康熙看着她安详的面容,内心五味杂陈。他知道,这个女子为他付出了太多,甚至不惜以性命相托。可是,她到底想说什么?为什么偏偏提到朱三太子?
他握紧玉佩,冰冷的触感让他的思绪稍稍冷静下来。他意识到,这件事远比想象中更加复杂,也更加危险。
孝庄太后站在殿外,望着台阶上滚动的青花瓷香炉,神色阴晴不定。她缓缓蹲下身,将香炉拾起,拍去上面的灰尘,眼神却始终没有离开过养心殿的方向。
“皇上还是按捺不住了。”她低声自语,语气中既有无奈,又夹杂着某种难以言喻的警惕。
身旁的小太监战战兢兢地递上帕子,却被她摆手拒绝。“你先退下吧,本宫想一个人静一静。”
待小太监离开后,孝庄太后才缓缓踱步至窗前,隔着雕花窗棂看向里面的康熙。她看得出来,这位年轻的皇帝此刻正处于极大的矛盾之中。
一方面,他是爱新觉罗家族的继承者,肩负着整个大清江山的责任;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丈夫,一个失去挚爱的男人。这两种身份交织在一起,使得他的选择变得尤为艰难。
孝庄太后叹了口气,转身离去。她知道,接下来的事情已经超出了她的掌控范围,只能由康熙自己去面对。
雨越下越大,养心殿内的烛火被风吹得忽明忽暗。康熙坐在床边,低头注视着赫舍里的遗容,久久未动。
他想起了他们初见时的情景。那时他还年轻,刚登基不久,每天都要应付无数繁琐的政务。而赫舍里总是安静地陪在他身边,为他端茶送水,为他解开心结。
有一次,他在御书房批阅奏章到深夜,疲惫不堪地靠在椅背上睡着了。醒来时,发现赫舍里披着一件薄毯守在一旁,眼里满是心疼。那一刻,他觉得自己拥有了全世界。
可如今,这一切都化为了泡影。赫舍里走了,留给他的只有半块染血的玉佩,以及未解的谜团。
他将玉佩拿在手中反复端详,龙纹的刻痕虽已模糊,但依旧能看出其不凡之处。它与朱三太子的玉佩如此相似,难道真的有什么关联?
想到这里,康熙心中升起一股寒意。如果赫舍里的话是真的,那么朱三太子可能还活着,并且隐藏在某个地方伺机而动。这对大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威胁。
“不行,朕必须查清楚!”康熙猛地站起身,眼神坚定。他不能让赫舍里的牺牲白费,更不能让大清陷入危机。
他快步走出养心殿,冒着大雨直奔太医院。一路上,雨水打湿了他的衣袍,鞋袜早已泥泞不堪,但他毫不在意。
到了太医院,他直接闯入藏书阁,命令所有御医连夜查找关于前朝脉案的记录。他要找到任何有关朱三太子的线索,哪怕只是一丁点儿蛛丝马迹。
与此同时,京城某处偏僻的宅院内,一个身穿灰色布衣的男子正坐在灯下,仔细研究着手中的另一块玉佩。
这块玉佩与赫舍里交给康熙的那半块恰好吻合,完整的龙纹清晰可见。男子抚摸着玉佩,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终于等到这一天了。”他低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期待与野心。
窗外,同样是一片漆黑的夜色,只有偶尔划过的闪电照亮了他的脸庞。那张脸上,写满了复仇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