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东暖阁内,烛火摇曳。赫舍里跪伏在青砖地面上,膝盖传来冰凉的触感。这是她入宫第三日,第一次被召至御前。
“抬起头来。”
那声音低沉威严,却又透着几分温和。赫舍里缓缓抬头,只见御案后坐着一位身着明黄便服的年轻男子——正是当今天子康熙皇帝。他手中握着一卷奏折,目光如炬地打量着她。
“听闻你在满汉文试中拔得头筹,索额图推荐你入宫为女官。”康熙将奏折放下,“朕很好奇,一个包衣奴才家的女儿,如何精通两国文字?”
赫舍里心跳加速,却强自镇定:“回皇上,奴婢父亲曾任笔帖式,自幼教导奴婢满汉文字。后来家道中落,父亲仍坚持每日授课,说是……天下大势,满汉终将融合。”
话刚出口,她便后悔了。这样大胆的言论,在满汉分明、满臣为尊的朝廷中,可谓大逆不道。她偷眼看向皇帝,却发现他眼中闪过一丝异色,随即恢复如常。
“有趣。”康熙唇角微扬,“明日开始,你负责整理南书房奏章,朕要看看你的真才实学。”
“奴婢遵旨。”赫舍里深深叩首,额头触地时,一滴汗珠悄然滑落。
次日清晨,赫舍里便开始了在御前的工作。南书房内堆满了来自各部院和各省的奏折,满文汉文混杂,她需按轻重缓急分类整理,再呈皇帝御览。
“赫舍里姑娘,这是兵部刚送来的急报。”一名小太监递上一封火漆密封的奏折。
赫舍里接过,发现是满文所写。她眉头微蹙——兵部尚书王熙是汉臣,向来只懂汉文。若这是紧急军情……
她犹豫片刻,取出一张白纸,迅速将满文译成汉文,唤来另一名太监:“将这封译文速送王大人处,就说……皇上命我先译出来供他参考。”
太监领命而去。赫舍里不知,这一幕恰好被路过的康熙看在眼里。他本欲责问,却在听到“供他参考”四字时停住了脚步。
“皇上?”梁九功小声询问。
康熙抬手示意噤声,转身离去,眼中却闪烁着若有所思的光芒。
一连数日,康熙都暗中观察着这位新晋女官。他发现赫舍里不仅偷偷翻译满文奏折给汉臣看,还时常在两族大臣争执时,巧妙地将双方言语转译得更为婉转。
这日朝会,满臣明珠与汉臣王熙因治河方略争执不下。
“汉人只知筑堤,不知疏通!”明珠怒道。
王熙虽不懂满语,但从明珠神情已知其意,当即反驳:“满人只知骑射,岂懂水利!”
眼看冲突升级,站在一旁记录的赫舍里突然开口:“明大人是说,王大人提出的筑堤方案还需考虑汛期分洪之需;王大人则强调堤防稳固乃治河根本。”她将双方言语转译得既保留了原意,又缓和了语气。
康熙端坐龙椅,将一切尽收眼底。待朝会结束,他故意留下赫舍里。
“今日你调解得当。”康熙状似随意地说,“但朕记得宫规明令,女官不得干预朝政。”
赫舍里跪伏在地:“奴婢知罪。只是见两位大人因言语不通而误会,恐耽误治河大事……”
“起来吧。”康熙打断她,“译得不错,但下不为例。”
赫舍里谢恩退下,却没看到皇帝眼中闪过的赞赏。
一个月过去,赫舍里的“小动作”已成为半公开的秘密。汉臣们常借故接近南书房,从她那里获取满文奏章的汉译;满臣们也渐渐发现,有了赫舍里的转译,与汉臣沟通顺畅了许多。
然而,这日清晨,赫舍里刚将一封关于漕运的满文奏折译成汉文,索额图突然闯入南书房。
“好大的胆子!”索额图一把夺过译文,“私译奏章,泄露机密,你这是欺君之罪!”
赫舍里面色煞白,手中的毛笔啪嗒落地。
索额图冷笑:“皇上最恨满汉不分,你身为满人,却偏帮汉臣,今日我便替皇上清理门户!”
“索大人此言差矣。”一个清朗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康熙负手而入,脸上看不出喜怒,“赫舍里所为,朕早已知晓。”
索额图愣住:“皇上,此事关乎朝廷机密……”
“朕知道。”康熙打断他,目光落在赫舍里身上,“但你可曾想过,为何朕至今未曾阻止?”
赫舍里垂首不语,心中忐忑不安。
康熙缓步走到御案前,拿起那份译文仔细看了看,淡淡道:“满汉不通,何谈一统?朕需要的是能解难题的人,而不是只会守规矩的木偶。”
索额图脸色微变,连忙躬身:“皇上英明,老臣一时糊涂。”
“罢了。”康熙挥了挥手,“赫舍里,继续做好你的事。但记住,凡事有度,不可逾矩。”
“奴婢明白。”赫舍里松了一口气,心中却涌起一股暖流。
夜深人静,赫舍里坐在灯下整理奏章。她想起今日的情景,忍不住低声自语:“皇上究竟在想什么?”
“或许,他在等你证明自己。”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
赫舍里猛地抬头,看见康熙站在门口,神色淡然。
“皇上……”她慌忙起身行礼。
“不必多礼。”康熙走进屋内,目光落在桌上的奏章上,“朕说过,满汉不通,何谈一统。你所做的,正是朕想要的。”
赫舍里怔住:“可是宫规……”
“宫规是死的,人是活的。”康熙微微一笑,“只要你能让满汉真正合一,朕愿意破例。”
赫舍里低头不语,心中却燃起了一丝希望。
自此之后,赫舍里更加用心地处理奏章,巧妙地化解满汉矛盾。她的名字逐渐在朝中传开,成为满汉之间的一座桥梁。
而康熙,则始终默默关注着她的一举一动,仿佛在等待某个关键时刻的到来。
乾清宫外,月光洒在琉璃瓦上,映出一片银辉。赫舍里站在廊下,望着远处的宫墙,心中思绪万千。
“满汉合一,真的能做到吗?”她轻声问道。
“只要有人愿意尝试,就一定能。”康熙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赫舍里回头,看见皇帝站在阴影中,目光深邃而坚定。
“皇上,我愿为满汉合一竭尽全力。”她郑重说道。
康熙点了点头:“朕相信你。”
风轻轻拂过,带来一阵花香。赫舍里深吸一口气,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曙光。
而康熙,则在心底暗暗决定:无论如何,他都会支持这个敢于打破常规的女子。
因为,他知道,只有真正的变革者,才能改变历史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