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仪殿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凝结成实质。殿中烛火摇曳,光影在墙壁上晃动,给人一种不安的感觉。李世民端坐在龙椅上,他的脸色阴沉,眉头紧锁,显示出内心的沉重。
在他的面前,站着一群心腹重臣,他们的表情也都十分严肃。这些人都是李世民的亲信,对国家大事有着深刻的了解和见解。今天,他们被召集到两仪殿,就是为了商议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东征高句丽。
这是一个重大的决策,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未来。李世民深知其中的利害,所以他决定在正式做出决定之前,先与这些重臣们进行深入的讨论,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李靖铺开地图,手指着地图上的高句丽,详细地向李世民讲解着:“陛下,您看这高句丽,其地势险要,有辽泽作为天然屏障,还有坚固的城池作为防御,实在是易守难攻啊。前隋时期,屡次征讨都未能取得胜利,原因就在于粮道漫长,容易被敌军袭击骚扰,而且天气寒冷,作战时间非常有限。”
李世民听后,眉头微皱,问道:“药师,那你可有什么良策?”
李靖毫不犹豫地回答道:“陛下,依微臣之见,应当采取海陆并进、奇正相合的策略!”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陆军从辽东出发,稳扎稳打,吸引高句丽的主力部队。与此同时,我们要组建一支强大的水师,用战船搭载精兵强将,跨海直接奔赴平壤的腹地!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攻打他们的要害之处,让他们首尾难以兼顾!”
房玄龄听了李靖的计策,心中有些担忧,他顾虑到财政方面的问题,说道:“陛下,跨海远征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建造舟师、转运粮饷,这些都需要耗费巨额的钱财……”
然而,魏征却毫不客气地打断了房玄龄的话,直言道:“陛下,倾尽国家的力量去讨伐远方的蛮夷,即使胜利了也不足以彰显我们的武功,若是失败了,恐怕会被天下人耻笑啊!况且如今国内刚刚安定下来,太子刚刚被废掉,实在不宜大动干戈啊!”
李世民的目光如炬,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诸位爱卿,高句丽并非仅仅是我们边境的祸患。泉盖苏文这逆贼,不仅弑君虐民,还对我中原虎视眈眈,妄图侵占。若是不将此贼诛灭,四方的蛮夷又怎能对我大唐心生敬畏?中原大地又怎能长治久安?前隋的前车之鉴,朕岂能不知?正因深知其中的弊端,所以朕才决定要海陆并进,迅速解决这场战争!”
说到此处,李世民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至于钱粮之事,朕的内帑可以拿出一部分来支持这场战争,再加上这些年来的积蓄,应该是足够的了!”他的话语掷地有声,显示出他作为皇帝的决心和魄力。
皇帝的决心已定,原本激烈的争论声渐渐平息下来。众人都明白,李世民一旦做出决定,就绝不会轻易改变。战争的机器,已经开始缓缓启动,发出低沉的轰鸣声,预示着一场激烈的风暴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