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州都督府内,宽敞的大厅中,李恪端坐在主位上,他的身姿挺拔,面容英俊而威严。下属们分列两旁,依次向他汇报着战后的安抚工作和春耕情况。
李恪认真地聆听着每一个细节,不时插话询问一些关键问题。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让人不禁心生敬畏。在他的追问下,下属们不敢有丝毫怠慢,纷纷详细地回答着他的问题。
汇报结束后,李恪沉思片刻,然后对下属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要求。他强调要确保战后的社会秩序稳定,让百姓们尽快恢复生产和生活。对于春耕工作,他更是着重指出要抓紧时间,确保粮食产量不受影响。
下属们纷纷点头表示明白,并承诺会全力以赴完成任务。李恪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安州一定会迎来一个繁荣稳定的局面。。
“殿下,作乱的山蛮已经被分散安置在各处屯田,并且我们也给他们发放了粮种和农具。他们的头人子弟也都被送入了州学……”
李恪听完后,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如此甚好,恩威并施,这才是长治久安之策啊。那么,境内的水利整修情况如何呢?”
幕僚连忙回答道:“回殿下,遵照您的命令,去年冬天我们征发了民夫,成功疏通了三条主要的灌渠。尽管今年春天的雨水比较少,但各县的秧苗长势都比往年要好。”
李恪不仅在军事上表现出色,在理政方面也颇有一套。他深知要想让地方长治久安,就必须让百姓安居乐业。因此,他减免了那些受到山蛮骚扰地区的赋税,同时还组织军队帮助百姓进行春耕。此外,他对那些趁机兼并土地、放高利贷的豪强采取了严厉的打击措施,迅速稳定了地方局势。
不仅如此,李恪还亲自巡视乡里,深入了解百姓的生活状况,并审理那些积压已久的案件。他的这些举措赢得了安州百姓的一致好评,人们都称赞他为“贤王”。
这时,幕僚压低声音对李恪说:“殿下,据我所知,魏王在长安广施恩泽,深得人心。您也应该在安州广泛布施仁德,以此来巩固自己的根基啊。”
李恪却缓缓地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轻声说道:“为民做事,本就是我们为官者的分内之事,又何必刻意去追求所谓的恩宠呢?若是为了邀宠而做事,那与青雀又有什么区别呢?”
他心中明白,父亲李世民最讨厌的就是儿子们之间相互勾结、结党营私,以及通过各种手段来收买人心。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他对儿子们的期望,更会让朝廷内部陷入混乱和争斗之中。
因此,李恪决定采取一种低调务实的态度。他相信,只要自己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反而能够赢得父亲的认可和信任。
事实证明,李恪的选择是正确的。他的低调务实并没有被埋没,而是通过百骑司的密报,如实地传递到了李世民的案头。这些密报详细记录了李恪在地方上的所作所为,包括他如何关心百姓疾苦、如何处理政务、如何与同僚相处等等。
李世民看着这些密报,心中对李恪的评价又高了几分。他觉得这个儿子虽然不像其他皇子那样善于表现自己,但却有着一颗真正为民的心。这样的品质,在皇室子弟中实属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