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对“格物”的极致追求以及一丝现代人的好奇心,李世民(陈默)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他决定向工部最顶尖的琉璃匠人发起一个挑战,一个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位琉璃匠人技艺精湛,名声远扬,然而,李世民所要求的“琉璃镜片”却是前所未有的。这种镜片需要极度光滑,中间厚而边缘薄,更重要的是,它必须能够放大微小物体,让人能够清晰地观察到那些肉眼难以察觉的细节。
这个任务对于琉璃匠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因为传统的琉璃制作工艺很难达到如此高的要求。然而,李世民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坚信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创造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这个看似不可能的目标。
于是,李世民与琉璃匠人展开了一场深入的讨论,详细地描述了他对“琉璃镜片”的期望和要求。琉璃匠人虽然面露难色,但还是被李世民的热情和决心所打动,表示愿意尝试这个挑战。
接下来的日子里,琉璃匠人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中。他不断地试验各种材料和工艺,尝试着调整琉璃的配方和烧制温度,以期能够制作出符合要求的“琉璃镜片”。
然而,一次次的失败并没有让琉璃匠人气馁,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他仔细分析每一次失败的原因,不断改进制作方法,逐渐摸索出了一些门道。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摸索,终于有一天,琉璃匠人成功地烧制出了一块接近李世民要求的“琉璃镜片”。这块镜片虽然还不够完美,但已经具备了放大微小物体的功能,这让李世民和琉璃匠人都兴奋不已。
尽管距离最终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但这个小小的成功给了他们极大的鼓舞。他们相信,只要继续努力,就一定能够打磨出那块极致光滑、中间厚边缘薄、能完美放大微小物体的“琉璃镜片”。
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匠人们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终于勉强磨制出了几片透明度较高、具有一定放大效果的凸透镜。这些凸透镜虽然还不够完美,但对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来说,已经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李世民对这个成果非常满意,他亲自将两片透镜组合在一个精心制作的铜制支架上,经过一番调试,这个时代的第一台简陋的“显微镜”就这样诞生了。
当他将一滴池水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时,一个令人惊叹的微观世界展现在他的眼前!他看到了无数微小的生物在水中蠕动,它们的形态和运动方式都是前所未见的。尽管成像有些模糊,色差也比较严重,但这已经足以让他感受到生命的另一个层次的奥秘。
这个发现让李世民感到无比震撼,他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他小心翼翼地将这个简陋的仪器收藏起来,没有向任何人展示。因为他知道,这个显微镜不仅是一件科学仪器,更是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一个秘密纽带。
也许有一天,这个显微镜会被更多的人发现和使用,它将为人类的科学探索带来更多的启示和突破。而对于李世民来说,这个秘密将永远埋藏在他的心中,成为他与那个时代的独特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