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进达率领唐军跨海奇袭卑沙城的捷报,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长安的天空,迅速传遍了整个朝堂。这一消息让文武百官们都为之振奋,他们难以掩饰内心的喜悦和激动。
在朝堂之上,官员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赞叹牛进达的英勇无畏,有的对唐军的战术策略表示钦佩,还有的则为这场胜利所带来的荣耀而欢呼雀跃。
当皇帝得知这一捷报时,他的脸上也露出了欣喜的笑容。他对牛进达的军事才能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下令对参与此次战役的将士们进行嘉奖。
这场胜利不仅让唐军士气大振,也让整个国家为之骄傲。它证明了唐军的强大实力和卓越的战斗能力,同时也展示了牛进达作为将领的出色指挥才能。
而对于高句丽来说,卑沙城的失守则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这座海防重镇的焚毁,意味着他们的海上防线被撕开了一个巨大的口子,而粮草战船的损失更是让他们的后勤补给受到了严重影响。
然而,对于唐朝来说,这仅仅是一个开始。牛进达的胜利为后续的军事行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唐朝最终征服高句丽增添了信心和动力。
“牛将军真是老当益壮啊!他的用兵之道简直如同神来之笔!”众人赞叹道。
“这次牛将军率领大军跨海远征,不仅展现出了我大唐的军威,更是让那泉盖苏文见识到了我们的厉害!看他以后还敢不敢如此嚣张!”有人兴奋地喊道。
“是啊,如此精准狠辣的战术,在跨海远征的情况下还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另一个人附和道。
就在人们对牛将军的胜利津津乐道之时,辽东张俭利用“陛下所授秘法”爆破攻克乌骨城的捷报也如旋风般传来。
这一消息犹如巨石入水,激起千层浪。人们惊叹不已,纷纷称赞张俭的智谋和勇气。
这两场战役,一海一陆,接连告捷,给高句丽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同时,也极大地提振了国人士气,让人们对大唐的强大实力充满了信心。
而对于那些周边的藩国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严厉的警告。他们原本蠢蠢欲动,想要趁机挑衅大唐,如今看到大唐如此强大的军事实力,都不禁心生畏惧,不敢再有丝毫异动。
在朝堂之上,李世民龙颜大悦,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对牛进达、张俭等有功将士进行了丰厚的赏赐。这些英勇无畏的将士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理应得到这样的嘉奖。
紧接着,李世民面色一沉,颁布圣旨,严厉斥责高句丽王。虽然高句丽的实际权力掌握在泉盖苏文手中,但作为一国之君,高句丽王对其国内的事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李世民在圣旨中历数了高句丽王的种种罪状,包括对大唐边境的侵扰、对大唐子民的伤害等等,言辞犀利,毫不留情。
李世民要求高句丽王立刻谢罪退兵,否则大唐的天兵天将将会降临,让他们玉石俱焚!这道圣旨如同一道晴天霹雳,震撼了整个高句丽。
远在高句丽的泉盖苏文得知两城失陷的消息后,尤其是卑沙城竟然被唐军跨海攻破,不禁大惊失色。他原本以为唐军主力刚刚与吐蕃大战一场,必定疲惫不堪,无力顾及东方的战事。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大唐的报复竟然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狠!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泉盖苏文不得不暂时收敛自己的锋芒。他深知与强大的大唐正面交锋,高句丽绝无胜算。于是,他当机立断,下令边境的军队后撤,避免与唐军发生直接冲突。同时,他还派遣使者前往长安,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来辩解和缓和局势,为高句丽争取一些时间。
随着高句丽军队的后撤,大唐东线的压力也暂时得到了缓解。然而,这场战争的最终结果如何,还需要看双方后续的发展和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