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改革引发的风波,并未因杜丰在朝堂上的强硬表态而平息,反而如同投入深潭的巨石,激起的涟漪不断扩大,最终不可避免地涌向了帝国权力的最核心——那位年轻,却必须在此刻做出抉择的皇帝,李豫。
连日来,经由宦官之手递入宫中的奏疏,明显增多了数倍。其中除了常规政务,更有大量或言辞恳切、或引经据典、甚或语带威胁的密奏,几乎都指向同一件事——反对科举新制。这些奏疏,大多出自世家门阀出身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官员之手,他们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关系,试图影响皇帝的判断。
紫宸殿侧殿,代宗李豫的眉头紧锁,面前龙桉上堆积的奏章,仿佛带着千钧重量,压在他的心头。他时而拿起一份来自某位德高望重的老臣、亦是皇亲国戚的奏疏,其中痛心疾首地陈述更改祖制之危害,暗示杜丰权势过重,恐非国家之福;时而又翻开另一份,则是某位寒门出身、因新政得以提拔的官员,力陈科举改革乃“抡才大典”,是打破门阀垄断、选拔真才实学之士的必由之路。
两种声音,两种立场,在他脑海中激烈交锋。他深知世家大族在朝野盘根错节的影响,也明白他们口中“祖制”、“德行”背后的真实诉求——维护自身世代相传的特权。但同时,杜丰辅政以来,帝国肉眼可见的转变——河北平定、国库充盈、边患稍息——又清晰地告诉他,这位“尚父”所行之路,确实是在将大唐带出安史之乱后的泥沼,走向中兴。
更重要的是,他内心深处,何尝没有一丝身为帝王,想要摆脱门阀桎梏,真正乾纲独断的渴望?若官员皆出自几家几姓,他这个皇帝,与傀儡何异?
然而,压力是无形的,也是巨大的。甚至在他的后宫,某些与世家联姻的妃嫔,也似乎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对“朝局动荡”的担忧。
这一日,李豫终于按捺不住,再次于延英殿召见了杜丰。只是这一次,殿内气氛不似往日温馨,反而带着几分凝重。
“尚父,”李豫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他指了指身旁那堆积如山的奏章,“近日奏疏,多是关于科举之事……反对之声,甚嚣尘上啊。诸公皆言,此制若行,恐动摇国本,使士人离心。朕……心中实在难安。”
杜丰平静地看着年轻的皇帝,他能感受到对方的犹豫与压力。他没有急于辩解,而是缓缓问道:“陛下可知,为何反对之声,如此齐整,如此剧烈?”
李豫沉默片刻,道:“他们言,乃是出于公心,为社稷长远计。”
杜丰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带着洞察世事的冷冽:“陛下,若真是出于公心,为何不见他们为河北流离失所的百姓如此疾呼?为何不见他们为西域浴血奋战的将士如此上书?为何偏偏在触及他们子弟入仕特权之时,便群起而攻之,甚至不惜以‘动摇国本’相威胁?”
他向前一步,目光灼灼:“陛下!国本,非几家几姓之私利,乃天下亿兆生民之福祉,乃大唐江山之永固!如今内忧外患虽暂缓,然根基未稳。若不能广开才路,选拔寒俊,使贤能者在位,则新政难行,吏治难清,藩镇痼疾难除,边患威胁难消!今日之反对,非为新制本身,实为维护其千年不易之特权!陛下乃天下之主,当为天下选才,而非为几家几姓守门阀!”
他的话语,如同重锤,敲打在李豫的心上。杜丰继续道:“陛下可还记得魏博田承嗣?可还记得昔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之祸?其根源之一,便是朝堂为少数利益集团把持,上下壅塞,忠良难进,奸佞当道!前车之鉴,历历在目!臣推行此制,非为揽权,实为陛下,为大唐,铲除积弊,开辟一条能选贤任能、富国强兵之新路!纵有千般非议,万般阻力,臣,一力承担!”
杜丰的声音并不高亢,却带着一种为国为民、不惜此身的决绝与坦荡,在殿内回荡。他没有祈求,没有辩解,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表明一种态度。
李豫怔怔地看着杜丰,看着这位为自己、为帝国殚精竭虑的“尚父”。他鬓角的白发,眼角的皱纹,都是为这大唐江山操劳的印记。是啊,若杜丰有私心,他大可维持现状,与世家虚与委蛇,安享尊荣,何必行此等得罪天下大半士族之事?
一瞬间,李豫心中的天平彻底倾斜。那些来自世家的压力与游说,在杜丰这番掷地有声的话语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和自私。
年轻的皇帝猛地站起身,脸上犹豫尽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属于帝王的决断:“尚父不必多言!朕明白了!”
他走到杜丰面前,目光坚定:“朕虽年少,亦知是非曲直!科举新制,利国利民,乃中兴之基!朕意已决,支持尚父,推行到底!任何非议、阻力,朕与尚父,共同承担!”
他转身,对侍立一旁的宦官下令:“传朕口谕,凡再有无端攻讦科举新制、危言耸听者,视同诽谤朝政,交由御史台严查!另,明日大朝会,朕要亲自颁布《振兴贡举诏》,以明天下!”
“陛下圣明!”杜丰深深一揖,心中亦是心潮澎湃。他知道,这一刻,不仅仅是科举改革的胜利,更是他与年轻皇帝之间信任与共识的升华。有了皇帝的明确支持,任何明枪暗箭,他都更有底气去面对。
皇帝独断,砥柱中流。当李豫明确表态的消息传出,朝野为之震动。许多原本还在观望、甚至暗中反对的官员,立刻偃旗息鼓。世家大族的串联密议,虽然并未停止,但气焰已然被狠狠打压下去。他们意识到,皇帝已经坚定地站在了杜丰一边,强行对抗,绝非明智之举。
帝国的科举改革,在经历了一场剧烈的风波和来自最高权力的考验后,终于得以排除万难,继续向前推进。杜丰这艘改革的航船,在惊涛骇浪中,再次稳住了舵盘,而年轻的皇帝李豫,也在这一次抉择中,展现出了愈发成熟的帝王气魄。君臣同心,其利断金。中兴之路,虽阻且长,然信念愈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