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元振试图插手军务的企图被杜丰巧妙地挡了回去,但他并未就此罢休。那千名神策军如同楔入范阳的一颗钉子,虽不直接参与防务,却凭借着天子亲军的身份和程元振的授意,频繁“视察”各军营地,对军械、粮草、兵马数额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关切”,甚至试图拉拢一些中下层将领。一时间,北伐军中弥漫着一种压抑而愤懑的情绪。
杜丰对此心知肚明,却并未急于发作。他深知,与程元振乃至其背后的内廷直接冲突,是下下之策。他需要的是阳谋,是让对手无处着力、让朝廷无可指摘的堂堂正正之师。
这一日,杜丰以河北道观察处置使的名义,发出了一道看似寻常的公文,要求范阳节度使府(即郭子仪处)及各军,详细呈报当前兵马实数、驻防位置、军械损耗及急需补充的物资清单,理由是“以便观察使司统筹河北防务及后勤补给,并据实向朝廷请拨钱粮”。
这道命令合情合理,郭子仪自然配合。很快,一份份详尽的报表汇集到观察使司。杜丰命苏瑾带人连夜整理核对,将数据誊录清楚。
翌日,杜丰便邀请程元振过府,说是“共商河北防务大计”。
程元振不知杜丰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带着几分警惕前来。只见观察使司正堂内,悬挂起一幅巨大的河北山川军镇图,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着各军驻防位置、兵力配置,旁边还有几张长案,上面整齐摆放着各类军需物资的统计簿册。
“监军请看,”杜丰指着地图,语气平和,“此乃河北当前兵力布防详图。郭令公麾下各部,加上北伐各军,以及正在整编的降卒,总计兵马约八万五千人。其中,范阳核心区域驻防三万,北面妫州、檀州一线针对史朝义及黠戛斯威胁,驻防两万五千,其余兵力分驻河北各州要隘,清剿残敌,安抚地方。”
他又引着程元振走到摆放簿册的案前,随手翻开几本:“这是各军上报的军械损耗,弓弩、箭矢、甲胄、刀矛,皆因连番大战,损耗颇巨。这是粮草库存及每日消耗数额,目前尚可支撑两月,但后续若无补充,恐生变故。这是将士们历次作战的功勋记录及亟待发放的赏赐清单……”
杜丰如数家珍,将河北唐军的家底,毫无保留地摊开在了程元振面前。数据详实,条理清晰,哪里兵力雄厚,哪里捉襟见肘,哪里急需补充,一目了然。
程元振看着眼前这一切,一时有些发懵。他没想到杜丰竟如此“坦诚”,这与他预想中对方会遮掩、隐藏实力的情形截然不同。
“杜司徒……这是何意?”程元振疑惑道。
杜丰正色道:“监军日前所言极是,军务关乎社稷安危,不可不察。丰既受陛下重托,总揽河北,自当对境内兵马钱粮了如指掌,方能有效调配,应对不测。今日请监军前来,便是要将这河北军务之实情,借监军之口,上达天听。”
他顿了顿,指着那些物资需求清单,语气转为沉重:“监军也看到了,将士们浴血奋战,光复范阳,然自身损耗亦大,赏赐未发,军械待补。河北初定,百业待兴,府库空虚,仅凭河北一地,实难供养大军,长久维持强盛军力。若此时北虏南下,或史朝义引外寇来攻,恐有闪失。因此,丰恳请监军,回京之后,务必向陛下陈情,一是速拨钱粮军械,以安将士之心,固河北边防;二是请朝廷协调朔方、河东,加强对黠戛斯等部的戒备,形成掎角之势,共保北疆安宁。”
这一番话,堂堂正正,合情合理,既展示了杜丰对军务的熟悉和掌控,又将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潜在风险摆上了台面,最后更是将解决问题的皮球,巧妙地踢回了朝廷和皇帝脚下。你不是要知情权吗?好,我全部告诉你,但告诉你之后,朝廷就得负责解决后续的粮饷和协同防务问题。若朝廷无法及时解决,导致河北防务出现问题,那责任就不在他杜丰,而在朝廷支援不力。
程元振张了张嘴,发现自己竟无言以对。杜丰此举,完全占据了道义和道理的制高点。他若再以“监察”为名指手画脚,反而显得不识大体,不顾大局。
“司徒……思虑周详,咱家……佩服。”程元振干笑两声,感觉像是蓄力一拳打在了空处,浑身不得劲,“司徒所请,咱家定当如实禀明陛下。”
“如此,便有劳监军了。”杜丰拱手,神色坦然。
经此一事,程元振及其麾下神策军的活动明显收敛了许多。他们发现,在杜丰这种近乎“透明”的阳谋面前,那些小动作和试探都显得徒劳且可笑。杜丰用绝对的坦诚和将难题上交的方式,暂时化解了来自内部的掣肘,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
---
解决了程元振这个麻烦,杜丰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河北的治理与对北方的战略布局上。他与郭子仪的沟通愈发频繁密切。两位大唐的擎天之柱,一个主政,一个主军,配合日渐默契。
针对史朝义残部盘踞独石口、并与黠戛斯暗通款曲的情报,杜丰与郭子仪经过数次密商,定下了“北防西稳,先定河北”的方略。由郭子仪抽调精锐,加强妫州、檀州一线的防御,构筑堡垒,广布斥候,对独石口形成压迫之势,但并不急于主动进攻,以免将史朝义彻底逼入黠戛斯怀抱,引发大规模边境冲突。同时,派遣能言善辩之士,携带重金,秘密联络与黠戛斯有矛盾的契丹、奚人部落,进行分化瓦解,尽可能孤立史朝义。
而在河北内部,杜丰则加速推进各项安抚政策。随着春耕时节的临近,《劝农抚民令》的效果开始显现,大量流民返乡,荒芜的土地被重新开垦,绿意渐渐覆盖了战争的疮痍。兴业社的商业网络发挥了巨大作用,不仅稳定了物价,更开始尝试引导河北的特产(如药材、皮毛)外销,换回急需的物资。苏瑾领导的安抚使署,在铁腕整顿吏治后,效率大大提高,各级官府开始有效运转。
一切似乎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一则从更北方传来的紧急军情,打破了这短暂的平静。
这日深夜,杜丰已准备歇息,张顺却不顾亲卫阻拦,直接闯入了他的寝居,脸上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和一丝……惊怒。
“大帅!北面……出大事了!”张顺声音沙哑,将一份染着血污的羊皮卷双手呈上。
杜丰心头一凛,接过羊皮卷迅速展开。上面的字迹潦草,显然是在极度匆忙和危险的情况下写就。内容让杜丰的瞳孔骤然收缩——
写信者是派往契丹乙室活部的一名秘密信使。信中禀报,黠戛斯部落联合了室韦部分部落,以“唐军势大,欲扫荡草原”为借口,大肆煽动,并于十日前,集结精锐骑兵两万余人,突袭了与大唐关系较为密切的契丹乙室活部!乙室活部猝不及防,损失惨重,部分牧场和人口被掠,酋长重伤。黠戛斯联军并未罢休,其兵锋隐隐指向更南方的奚人地区,以及……大唐的蓟州、檀州边境!
这已不是小股游骑的骚扰,而是蓄谋已久、规模浩大的入侵!史朝义与黠戛斯的勾结,恐怕比预想的更深,黠戛斯这是想以援助史朝义为名,行趁火打劫、南下掳掠之实!
“信使呢?”杜丰沉声问,声音中带着冰冷的杀意。
“信使兄弟……三人出发,只回来一个,送到消息后……因伤势过重,也……也没能救过来。”张顺虎目含泪,单膝跪地,“大帅!黠戛斯狼子野心,这是要趁我河北未稳,大举南犯啊!”
杜丰紧紧攥着那份染血的羊皮卷,指节发白。他走到窗边,推开窗户,寒冷的夜风涌入,却吹不散他心头的怒火与凝重。
北地惊雷,终于炸响。
黠戛斯的入侵,不仅威胁边境安全,更可能彻底打乱他安抚河北、徐图发展的计划。若处理不当,刚刚平息的河北可能再起烽烟,甚至可能让史朝义残部死灰复燃。
这将是一场比攻克范阳更加复杂和艰难的考验。不仅要面对外敌的兵锋,还要应对内部可能因此产生的恐慌,以及朝廷那边或许会出现的掣肘甚至问责。
他沉默了片刻,转身,目光已恢复冷静,如同深不见底的寒潭。
“立刻去请郭令公!还有,唤醒苏瑾,让他也过来。”
“传令各军,即刻起,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通知程监军,就说北虏大举入寇,情势危急,请他一同商议军情!”
一道道命令迅速发出,整个观察使司乃至范阳城,都被这突如其来的警讯从睡梦中惊醒。
杜丰穿上官袍,系好玉带,眼神锐利如刀。他知道,真正的风雨,此刻才刚刚来临。而他这根被视为“砥柱”的栋梁,能否在这北地惊雷中屹立不倒,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安定,答案,即将在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中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