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尝闻,暴晋之朝以孝治天下”
“立国十余载,六师屡出,江山复乱,百姓流离失所不得安宁,又遭祸事,兵戈加身,吾汉家儿郎何辜?盖因暴晋无道不忠不孝不仁不义”
“今吾汉中李特,幸点黄天之主,太平教主点化,愿施大义于天下,当法汉高帝之恩,废苛政以安万民,平动乱而定江山,若违此言,天地鬼神万民共诛之。”
只见那日贼首李特伐木为兵,揭竿为旗并派遣一众太平教子弟,纷纷迁入广汉城,闻听号令,云行景从
只见那李特站在烈烈风中,仰天立剑,搅动风云,时不时有几道雷霆划过黑暗,仿佛是特意前来助威的。
“切,这李特,装什么?”
“行了行了,他装逼咱就勉强听一听,反正该做好的防备必须要做好”
台下的一众世族,看着眼前的这些热闹,内心中充斥着不屑不满的情绪。
自从司马懿在露水那惊天一屁之后,原本的社会诚信就彻底垮台,俗语有一锅老鼠屎毁了一锅汤。
司马懿这颗老鼠屎直接把勉强维持几百年的汉家诚信彻底崩溃。
不过这一场的氏族都是体面人,至少此时的这点体面还是展现出来。
此时由李特统领的这支草台班子算是勉强完成建军,而他们的第1个目标便是广汉郡。
夜,微风习习,广汉城的守将以及一众将士正在放风。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境内城池的士兵都不是特别的精锐,总体来说都是比较悠闲放松,毕竟此时晋朝的主力军基本上都在中原进行着吃鸡。
“那是什么?”
“那是一条神奇的,由火把形成的天路”
创业团队尤其是古代的创业团队,必须快准狠的迅速攻下一座城池,建立根据地,高筑城,广积粮,至于缓不缓称王的话,主要看时机。
时机一到,该称王称王。
时机未至,不要随意瞎称王。
后果请详细参考骷髅王袁公路的下场。
里应外合之下李特起兵不过三天时间准确的说只有两天半便夺下了一大城池作为根据地,共2万多名草台班子进行休整。
“启禀父帅,此次破广汉,得金银若干,粮草五万石,弩两千张,甲五百副还有书籍十几箱”
“甚至找到了当年诸葛瞻的几幅工笔画还有张飞的几幅仕女图”
李雄兴高采烈的将此次的战果汇报给他的父亲,做为李特三子,成汉开国皇帝,他也算乱世之下,一个标准的明君只不过在继承人的关系上没有处理好,更没有协调好国内勋贵之间的矛盾。
“好的,雄儿,去吧,赈济灾民把其中一半粮食分给义军的兄弟们,一半的钱财,就把钱财分给我们身后的大族吧”
“余则尽数充军”
“但有一件事你必须切记切记,你要亲自将钱粮交给他们手上,绝对不能假托他人”
李特对李雄嘱咐道,当然这也是他从张角那里学来的经验之谈。
“是父帅”
李雄作作为一个老实孩子,还是十分听从他父亲的吩咐 ,并且好好的执行下去。
……
“开饭了”
“快快快,干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
眼前的义军经过了半年的操练,勉强有几股子正规军的模样,杀敌时唯唯诺诺,干饭时如狼似虎。
“这是你的粮食,拿好了。”
“这是你的粮食,赶紧收好,不要被别人抢了”
二万五千石粮食,分与这两万义军,配给到他们手中的数量是真心不多,但是,相比于那只知横征暴敛的大晋朝廷来说,李特的行为算得上是一股子清流。
而李雄,因为是亲自执行,所以眼前一众议军队,李雄的好感也噌噌往上升。
当然随着攻下城池之后,李特也成为了一军主将一国主公, 终于上位之后,瞬间抓瞎虽然他们也读过书,但终究没有举过孝?也没有当过官的经历。
而原本李家这一辈的扛把子,李庠也被宰了,在实行政策这方面抓瞎根本不清楚该如何执行。
一旁的洪秀全看到李特急的狗尿铁皮的样子,只是在一旁提点了一句
“兵强马壮者为天子”
瞬间,上了年纪的李特瞬间懂了。
相比于乱七八糟的任务,只要他能掌控军队那么一切的一切在绝对的暴力面前都是那样的可笑。
当然,有时候只要程序能够运行,不操作比瞎操作要强。
李特虽然是初次掌管政务,但他并不胆怯,反而充满了决心和勇气。由于对政务的不熟悉,他决定直接借鉴汉高祖的成功经验。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将税收大幅降低至原本的三分之一,以减轻百姓的负担。
除了税收方面的改革,李特并没有盲目地去干预其他事务。他深知自己的能力有限,因此选择保持现状,不轻易进行过多的变动。相反,他采取了一种明智的策略,将当地的世族召集起来,要求他们家族派出一些子弟出来参与劳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谯姓士族的领头下,有几名世家贤良积极响应李特的号召,成功地参与到了这项工作中。他们以实际行动展示了对李特政策的支持,也为其他世族树立了榜样。
与此同时,李特军在广汉地区实行的仁政迅速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一举措吸引了大量的流民前来投靠,他们渴望在一个相对公平和仁慈的环境中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李特的队伍,使得他的势力不断壮大。
在征战的过程中,不少世族看到了李特的实力和潜力,纷纷改变立场,成为了墙头草。他们意识到李特的崛起是不可阻挡的,于是选择站在他这一边,以确保自身的利益。
随着民众的不断聚集,李特的军队规模迅速扩大,很快就达到了八万之众。这一庞大的数字不仅显示了李特的领导才能,也证明了他所推行的政策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随着人数的增多,李特也是一路南下,不过大半年便已达到成都城外。
一军所到之处,群众竭诚欢迎,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那是人山人海,皆在恭迎王师到来~。
此日,城都城内,新上任的一周刺史楼上脸色越发难看,尤其是前方发来的支援周报那是一封又一封的飞到了他的案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