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手极其狠辣有效。
山寨里本就不是铁板一块,多是裹挟的流民和附近村民,对家人安危最为看重。
眼见自家老小被官军拿住,山寨内部瞬间人心浮动,争吵不休。
“不能信官狗的话!”
“可……可我娘在下面……”
“大当家呢?他躲哪去了?”
“凭什么让我们送死,他和他那些心腹躲后面?”
“就是!上次抢的银子,大头都被他们几个分了!”
“跟他们拼了!绑了大当家,换条活路!”
混乱的争吵声、叫骂声从寨内上爆发开来,很快演变成激烈的内讧。
忠于大当家的心腹与担忧家小的喽啰们刀兵相向,寨门内杀声四起,乱成一团。
张献忠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战机,猛地一挥手。
“就是现在!给老子冲!撞开寨门!”
早已蓄势待发的士兵,直接用火铳炮轰寨门。
寨内内讧正酣,根本无力组织有效防御。
轰隆!
沉重寨门,在里应外合的冲击下,轰然洞开。
张献忠一马当先,挥舞着腰刀,率军冲入。
“降者不杀!!”
失去了统一指挥和斗志的山匪,在气势如虹的道场士兵面前,形成不了像样的抵抗。
负隅顽抗的大当家及其几名心腹很快被乱刀砍死,其余喽啰见大势已去,纷纷跪地投降。
一场本可能付出不小代价的攻坚战,竟被张献忠以五十余人,以小博大地拿下了这座盘踞着上百悍匪的山寨。
目睹全过程的将领们陷入了短暂的沉寂,随即爆发出激烈的议论。
“歼诈!无耻!利用老弱,驱民攻城,简直有辱我道场威名!”
一位素来重视军纪仁义的将领愤然道,脸色铁青。
“哼!迂腐!” 有将领立刻反驳,“兵者,诡道也!张献忠洞察人心,善用形势,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何错之有?难道非要我儿郎顶着箭雨滚木,强攻山寨,死伤枕藉才叫正道?那山下被迫为贼眼的百姓,难道不是他这一番操作才得以保全?”
“话虽如此,手段未免太过酷烈,恐失民心……”
“民心?拿下山寨,肃清匪患,保一方安宁,这才是最大的民心!那些被裹挟的百姓,只会感激道场除了这伙祸害。至于过程?成王败寇,活下来的人才有资格谈仁义!”
争论声在帐内上回荡。
一方认为张献忠的权变狠辣是乱世求存的必要手段,高效实用;另一方则认为其做法过于酷烈,有违道场“护道安民”的宗旨,长远看恐埋隐患。
端坐中央的张潇一,目光沉静地扫过争论的将领,最终落在青圭鉴上定格的画面。
乌火看着青圭鉴里中不同队伍展现,歪着头问:“母神怎么看?”
张潇一轻轻一笑,摸了摸乌火的头,不大的声音盖下了讨论声。
“为将者,仁心是根,不可无,否则与屠夫何异?然权变是刃,不可钝,否则便是迂腐,徒增伤亡。”
“赵屠花之仁,可安士卒之心,聚军中之志,乃治军长远之道。张献忠之变,可破眼前之敌,解燃眉之急,乃临阵决胜之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善战者,当知人善任。何时该怀柔,何时该霹雳,存乎一心,审时度势而已。”
“此二人,皆我道场良将。用其长,避其短,足矣。”
言毕,张潇一不再多言,目光重新投向青圭鉴的光影中,张献忠正指挥着士兵清理战场,收缴物资,动作麻利。
乱世烽烟,需要赵屠花这样堂堂正正的锋刃,也同样需要张献忠这般不择手段的尖刀。
只要能斩开这沉沉黑暗,迎来曙光,手段,不过是通往目的地的不同路径罢了。
她要的,是结果。
红色与蓝色的光点在莽莽山林间碰撞、迂回、渗透、绞杀……将十虎岭搅得天翻地覆,彼此对抗竞争渐入高潮。
数日后,白玉京一处临水的玲珑亭阁。
微风拂过莲池,带来丝丝清凉。
亭中石桌上,一副榧木棋盘光洁温润,黑白二子星罗棋布,正是棋至中盘。
张潇一一件水蓝色纱衫,下系鹅黄色百褶裙,发髻松松用红丝带绑着,少了几分神尊威仪,多了几分少女的清雅。
她执黑子,凝神注视着棋局。
坐在她对面的,是织织。
优雅地捻起一枚白玉棋子,稳稳落下。
她依旧是一身素雅的宫装,神情专注而恬静。
亭角,温体仁侍立一侧,目光时不时扫过棋局,姿态恭谨至极。
这二十余日,他在明正堂授业,研读道场新政律例,所见所闻无不颠覆他过往认知。
此刻,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面圣,心中更是掀起惊涛骇浪。
这位掌控着无数神异灵兽、执掌一方的太一神尊,竟是如此年幼的一位少女!
其沉静的气度,偶尔抬眸间流露的深邃,却又让他不敢有丝毫轻视,只觉渊深似海。
“温先生,”张潇一忽然开口,目光并未离开棋盘,声音平和,“在道场二十余日了,感觉如何?与先生昔日所历,可有不同?”
温体仁心头一凛,连忙上前一步,躬身答道:“回禀尊上。道场气象,实乃亘古未有的新局。臣下实感震撼。”
他斟酌着词句,既不敢过分谄媚,又需表达真实感受:“明正堂授业,学问不拘一格,格物致知、律法新政、算学农工,皆切合实务,非空谈可比。吏治清明,令行禁止,赏罚分明。”
“其二,女男同列,各尽其才。军中女将英姿飒爽,工坊织女巧夺天工,学堂女童朗朗读书……此景,臣下初时惊诧,如今观之,亦觉合情合理,方是人尽其才之道……”
他语气诚恳,这份感受倒非全然作伪。
“其三,”他顿了顿,“道场行事,雷厉风行,目标明确。清丈田亩,兴修水利,推广蒙学,剿匪安民……凡所举措,皆以民生福祉、强基固本为要。不尚空谈,唯求实效。此等务实之风,远胜朝堂清议。”
张潇一指尖拈着的黑子轻轻落在棋盘一角,并未抬头:“先生能适应便好。道场初创,百废待兴,先生之才,当不止于传道授业。望先生能早日通过吏部公考,入枢机,展所长。”
温体仁心头一跳,更深地躬下身:“臣下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尊上期许!”
就在这时,亭外传来轻盈的脚步声。一名身着神殿制式月白色交领长裙的女子快步而来,裙裾微扬,仪态优雅大方。
“尊上,织织大人,温先生。”李婉儿在亭外阶下停步,恭敬行礼。
“婉儿,何事?”张潇一抬眼看去。
“禀尊上,自尊上降世,扫荡邪祟,安靖一方,民间感念神尊恩德,神殿亦一直安排说书、戏班等引导舆情,颂扬尊上与道场功绩。然近期,有一股异样舆论,自江南一带悄然兴起,并迅速向北蔓延。”
“哦?”张潇一执棋的手微微一顿,“何种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