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他们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道场的人。
眼前的少女,看上去不过二九年华,但那份沉稳从容的气度,让她在满殿朱紫中丝毫不显逊色。
高御史捋着胡须,言语关切:“神使一路东来,所见民生如何?听闻道场治下三州,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不知可有良策,使我大明黎民亦能得此福泽?”
沈佩乐微微一笑,举杯示意:“老大人心系黎庶,昭音敬佩。”
“道场所行之策,无非是吏治清明,律法严明,农桑得助,百工有依,从而人心自安。此等良策,非道场特有,乃古圣先贤治国安邦之常理。”
“大明地大物博,能人辈出,若能上下一心,涤荡积弊,重现盛世亦非难事。”
她巧妙地将皮球踢了回去,暗示问题不在方法,而在执行之人。
众人一笑,打了个哈哈。
刑部侍郎满面笑容,接了口:“有神尊在,实乃万民之福。”
“只是……这獬豸神兽亲临江南审案,是否有些越俎代庖了?毕竟,我大明自有法度,刑部、大理寺也非虚设。”
沈佩乐丝毫不惧,直视对方:“大人此言差矣。神尊感念朝廷禁谣本意是好的,正因不愿见大明法度被宵小滥用,令朝廷蒙羞,才遣獬豸相助。”
“獬豸非为审案,而为‘辨明’,辨明真假,辨明忠奸。此乃神尊对朝廷法度的维护,何来‘越俎’一说?”
“莫非……大人认为江南之案,朝廷法度已足以自清,无需外力‘辨明’?”
她语气平和,却字字如针,扎的那人顿时语塞,讪讪一笑。
又有人拐弯抹角提及那首流传的民谣,暗示神尊身为女子却掌至高权柄,恐非天道正统。
沈佩乐毫不犹豫的反击,正色道:“神尊乃‘太一’显化,超脱阴阳五行,岂能以凡俗男女论之?”
“昭音愚见,与其执着于皮囊表象,不如看看道场治下百姓是否安乐,邪祟是否得除。若因‘红妆’而疑神尊,岂非本末倒置?”
几番言语交锋下来,不少大臣心中暗自凛然。
他们这才真正把眼前年轻的女子放在与他们同样层次上。
她仪态优雅,谈吐不俗,面对他们这些浸淫官场数十年的老狐狸,也能不卑不亢,应答如流,滴水不漏。
这份从容与心智,绝非寻常闺阁女子可比,甚至远超许多朝堂新贵。
道场派她为使,绝非偶然。
就在这时,席间一位穿着亲王常服的宗室老者,眯着眼打量沈佩乐良久。
忽然带着几分疑惑开了口:“神使大人,老夫观你眉眼轮廓,倒是与宫中的沈妃娘娘有几分相似之处,不知大人可与娘娘祖父沈有容……”
此言一出,殿内瞬间安静了几分。
崇祯也投来了探究的目光。
沈佩乐心中微动,坦然应道:“王爷好眼力。沈妃娘娘的祖父沈有容公,正是家祖父的堂兄。论起来,昭音与沈妃娘娘,确有几分血缘之亲。”
她大大方方承认了这层关系。
崇祯开朗的笑了起来:“哦?竟有如此渊源!”
“沈妃在宫中时常念及家人。神使既然与沈妃是族亲,不如趁此机会,入宫与她一叙姐妹之情?想必沈妃定会欣喜万分。”
沈佩乐微微躬身:“陛下盛情,昭音心领。若时机得宜,自当拜见沈妃娘娘。”
她应下了,但用的是“拜见”,而非“叙姐妹之情”,巧妙地保持了一定的距离感,同时也没拂皇帝的面子。
宴席继续进行,道场同来的几位年轻使者,包括赵屠花在内,坐在沈佩乐下首,内心亦是波澜起伏。
曾几何时,他们或是落魄士子,或是军中微末,或是像赵屠花这样被视为离经叛道的女子,谁能想到有朝一日,竟能与皇帝同席,与宰执论道,这一切皆因身处道场,追随神尊。
赵屠花安静地坐在沈佩乐身侧,看着沈佩乐在群臣环伺下从容应对,谈笑间化解刁难,那份游刃有余让她自叹弗如。
她性子直爽,冲锋陷阵、斩祆除魔不在话下,但若要她像沈佩乐这般在言语机锋中周旋,怕是三句话就要露了底。
她只觉这宫宴比打十个邪祟还累人。
这时,她敏锐地察觉到一道目光,从翰林院官员的席位方向,越过喧闹的人群,始终执着地落在沈佩乐身上。
赵屠花不动声色地用胳膊肘轻轻碰了碰身旁的沈佩乐,眼神朝那个方向微微一瞥。
沈佩乐顺着赵屠花的提示望去,正对上解引樾那双复杂的眼睛。
他穿着翰林青袍,年轻俊朗的面容上,有震惊,有探究,种种情绪翻涌。
见沈佩乐看过来,他下意识地举起了手中的酒杯,似乎想遥敬一杯,满目期盼。
沈佩乐心湖微澜,但面上波澜不惊。
她目光没有丝毫停留,仿佛只是随意扫过一个陌生人,平静地移开。
端起自己的酒杯,轻轻抿了一口,姿态优雅而疏离。
解引樾举杯的手僵在半空,眼中的光瞬间黯淡下去,他默默地收回手,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这短暂的一幕,这短暂而无声的一幕,并未逃过许多双时刻关注着沈佩乐的眼睛。
诸多大臣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高居主位的崇祯,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他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的笑意。
待席间稍静,他忽然问道,像是长辈的关切:“神使风华正茂,不知可曾婚配?心中可有中意的才俊?”
沈佩乐起身,对着崇祯一礼:“回陛下,昭音暂未婚配,亦无意中人。”
崇祯笑容更盛,目光扫过殿中一众年轻的勋贵子弟和官员。
“哦?神使如此人才,岂可蹉跎?今日殿上,我大明年轻才俊汇聚,神使不妨看看,可有能入眼的?朕或可做主,成就一段佳话。”
他公然做起了媒。
一位大臣立刻笑着接口:“陛下所言甚是!神使虽是女中豪杰,但多个知冷知热的贴心人照拂,岂不美哉?殿中诸位公子,皆是人中龙凤……”
沈佩乐微笑婉拒:“多谢陛下与诸位大人美意。”
“然昭音以为,男儿当先立业,女子亦然。如今天下邪祟未靖,黎民待安。佩乐身负神尊使命,寸功未立,岂敢先思儿女私情?”
“古人云:‘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昭音不才,亦愿效此志。建功立业,方是佩乐心之所向。”
“至于姻缘之事,随缘即可,不敢劳陛下与诸位大人费心。”
她再次举杯,对着崇祯和诸位大臣的方向。
“昭音敬陛下与诸位大人一杯,愿大明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这一杯,既是敬酒,也是将这个话题彻底封死。
崇祯脸上的笑容不减:“神使志存高远,巾帼不让须眉。好!好!好!来,共饮此杯!”
丝竹渐歇,灯火阑珊。
一场表面宾主尽欢的宫宴,终于落下帷幕。
沈佩乐带头走在宫道上,夜风拂面,带来一丝清凉,也吹散了她的酒意。
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权力的滋味,它带来的不仅是尊重,更是话语权。
若非她此刻代表的是道场,是那位威能莫测的神尊,这些高高在上的帝王将相,谁会正眼看她一眼?
恐怕只会用那些陈腐枷锁将她牢牢锁住,连自己婚姻都做不了主,更遑论十分乐意给她房里塞些人……
沈佩乐一行人回到鸿胪寺为他们安排的馆驿时,已是夜深,众人正欲各自回房歇息,他们警惕的停下脚步。
只见庭院深处,靠近月洞门的阴影下,静静地伫立着一个颀长的身影。
他背对着月光,面容隐在黑暗中看不真切,但那身青绿色的官服,在月色中却格外显眼。
当月光照亮了来人的侧脸轮廓时,他们紧绷的神经又松了下来,脸上露出了然。
赵屠花和几位道场同伴交换了一个眼神,无需多言。
默契道:“沈主事,我等先行告退。”
众人识趣地快步走进了院内,将空间留给了院门前的两人。
夜风吹过庭院,卷起几片落叶。
沈佩乐站在青石小径上,与阴影中的解引樾隔着数丈距离,遥遥相对。
空气只剩下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以及那沉重而压抑的呼吸。
良久,阴影中传来一声带着复杂情绪的叹息。
“音音……别来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