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柱二号”协作网络初步稳定,后续的推广和深化工作,在小李、王浩等骨干的带领下,已能有序推进。
何雨柱肩上的重担,终于可以暂时卸下一些。
部里特批了他一个月的长假,让他好好休整。
假期的第一天,何雨柱醒来时,看着窗外透进的阳光,竟有些恍惚。
多久没有这样,不用想着赶早班火车,不用惦记着实验室的数据,不用焦虑着项目的进度?
他躺在床上,听着窗外隐约传来的鸟鸣和远处厂区的机器轰鸣,一种久违的、近乎奢侈的松弛感,缓缓蔓延全身。
起床,洗漱。
对着镜子刮胡子时,他仔细端详着镜中的自己。
鬓角已见霜色,眼角的皱纹深刻了许多,但眼神里的疲惫和紧绷,似乎淡去了一些。
他换上一身干净的便装,走出了家门。
没有目的地,只是信步走着。
穿过熟悉的厂区生活区,看着路边嬉戏的孩子,闲聊的老人,提着菜篮匆匆走过的妇女……
这些以往他匆匆掠过、无暇顾及的日常景象,此刻却显得格外生动和真实。
他走到厂区图书馆。
这里,是他年轻时最爱钻的地方,也是他和林婉最初相识的地方。
推开略显沉重的木门,熟悉的书香和旧纸张的味道扑面而来。
阅览室里很安静,只有寥寥几位读者。
他的目光,不自觉地投向那个靠窗的座位。
空着。
心里,莫名地松了口气,又隐隐有些失落。
他在书架间漫无目的地走着,手指拂过一排排书脊。
技术类书籍占据了大半江山,但他今天却绕过了它们,走到了文学和历史的区域。
抽出一本泛黄的《平凡的世界》,找了个角落坐下。
阳光透过窗户,在书页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他读得很慢,思绪却常常飘远。
书里孙少安的挣扎与坚守,让他想起了自己这十多年的跌跌撞撞。
只是,少安面对的是土地和温饱,他面对的是图纸和数据。但那份不甘平庸、咬牙向前的劲头,何其相似。
“何工?”
一个温和的声音在身旁响起。
何雨柱抬起头,愣住了。
林婉站在桌旁,手里拿着两本书,脸上带着些许惊讶和浅浅的笑意。
她今天穿了一件淡蓝色的衬衫,头发简单地挽在脑后,比记忆中在实验室里穿着白大褂、神色严肃的样子,多了几分柔和。
“林工……你也来借书?”何雨柱有些局促地站起身。
“嗯,来还书,顺便看看有什么新到的。”林婉的目光落在他手中的书上,有些意外,“你也看这个?”
“随便翻翻。”何雨柱有些不好意思,“好久没看闲书了。”
两人一时无言,气氛有些微妙的尴尬。
还是林婉先开了口:“听说你放假了?”
“是啊,部里给的假,让休息一段时间。”
“是该好好休息了。”林婉点点头,语气真诚,“你这些年,太拼了。”
简单的关心,却让何雨柱心里微微一暖。
“你呢?最近忙吗?”他试着找话题。
“老样子,实验室、车间、写报告。”林婉笑了笑,笑容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比不上你们‘雨柱二号’搞得风生水起。”
“都是大家努力的结果。”何雨柱谦逊道,顿了顿,鼓起勇气问,“一起……走走?”
林婉看了他一眼,轻轻点了点头。
两人并肩走出图书馆,沿着厂区后身那条安静的林荫道慢慢走着。
路两旁的法桐枝叶繁茂,阳光透过缝隙洒下点点光斑。
起初,还是聊工作。
聊“雨柱二号”推广中遇到的趣事和难题,聊材料实验室最近的研究进展,聊厂里的一些人事变动。
但渐渐地,话题开始偏离了技术轨道。
何雨柱说起小时候跟着父亲在车间里捣鼓零件的趣事,说起自己最初选择学工科时的懵懂和坚持。
林婉也说起她出身知识分子家庭,却偏偏喜欢摆弄仪器、做实验的“叛逆”,说起她一个人带着孩子、兼顾工作和学业的艰难岁月。
那些藏在岁月深处的、与冰冷的技术无关的柔软部分,一点点被翻捡出来,在阳光下晾晒。
何雨柱发现,褪去“何工”、“林工”的身份,他们也只是两个被时代洪流裹挟着、努力生活的普通人。有梦想,有坚持,也有无奈和脆弱。
走到路的尽头,是一个小小的荷花池。盛夏已过,荷叶有些残败,但仍有几支晚开的荷花,倔强地挺立着。
两人在池边的石凳上坐下。
沉默了片刻,何雨柱看着池中残荷,忽然开口,声音有些低沉:
“林婉,这些年……谢谢你。”
林婉微微一怔:“谢我什么?”
“很多。”何雨柱转过头,目光认真地看着她,“谢谢你在项目最困难的时候,提供的材料数据支持。谢谢你在每次技术讨论会上,那些一针见血的建议。
还有……谢谢你这么多年,一直……在这里。”
最后几个字,他说得很轻,却带着分量。
林婉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耳根微微泛红。
她不是不明白何雨柱的意思。
这些年,两人在工作上交集不少,彼此欣赏,默契渐生。
只是,何雨柱一心扑在事业上,她也习惯了将情感深深埋藏。如今,这层窗户纸,似乎到了该捅破的时候。
“我……”林婉抬起头,迎上何雨柱的目光,那双总是充满技术和理性思考的眼睛里,此刻竟有些紧张和期待,“我也没做什么。只是觉得……你做的事,有意义。”
“一个人做,有时候会觉得孤单。”何雨柱的声音更轻了,“以后……如果可以,想找个人一起分担,一起往前走。”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浪漫的誓言,只有最朴素的表达。
却恰恰击中了林婉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她等了这么多年,等的,不就是这样一个踏实、可靠、懂得她价值的人吗?
她轻轻点了点头,声音细若蚊蝇,却清晰可闻:“好。”
一个字,尘埃落定。
何雨柱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紧绷的肩膀松弛下来,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甚至有些傻气的笑容。
夕阳的余晖,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交织在一起。
假期剩下的日子,变得轻盈而充实。
何雨柱不再把自己关在书房或实验室,而是学着享受生活。
他和林婉一起逛菜市场,为了一棵青菜的新鲜和小贩讨价还价;一起在厨房里研究新菜谱,弄得手忙脚乱却笑声不断;傍晚一起散步,聊工作,聊孩子,聊那些琐碎而温暖的日常。
他也开始重新拾起一些曾经的爱好。
找出蒙尘的木工工具箱,给林婉家的阳台做了一个小巧的花架;翻出多年未动的相机,学着捕捉生活中的光影瞬间;甚至开始跟着公园里的老师傅,笨拙地学习打太极拳。
林婉看着他这些“不务正业”的变化,常常忍俊不禁。
“没想到何大工程师,还有这么‘生活’的一面。”
何雨柱一边小心翼翼地给花架刷漆,一边笑道:“技术是为人服务的,生活才是根本。以前是没时间,现在……想补回来。”
他的心境,在油盐酱醋和夕阳晚风中,变得越来越平和、从容。
一个月假期转眼即逝。
复工前一天晚上,何雨柱和林婉在他们常去的那家小面馆吃晚饭。
“明天就要回去上班了。”何雨柱搅动着碗里的面条,语气平静。
“嗯,新的挑战又在等着你了。”林婉给他夹了一筷子小菜。
“这次不一样了。”何雨柱抬起头,看着林婉,眼神温暖而坚定,“心里有了底,有了根。再难的路,也有人一起走了。”
林婉回望着他,眼中漾开温柔的笑意:“那就,一起走吧。”
窗外,华灯初上,车流如织。
面馆里,灯光昏黄,气氛温馨。
两个经历过岁月沉淀的中年人,在平凡的烟火气里,找到了属于他们的、迟来的幸福与笃定。
未来的路还长,挑战依旧。
但这一次,何雨柱知道,他将不再是一个人,披荆斩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