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的晨光刚爬上屋檐,陆野就被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和暖宝的欢呼声吵醒。“爸爸!过年啦!”暖宝穿着火红的棉袄,扎着两个小揪揪,举着串小鞭炮从堂屋跑出来,“奶奶说初一要放开门炮,我帮你拿火柴!”
陆野笑着接住她的小手:“小宝儿慢点儿,别摔着。”他掀开被子下床,脚刚沾地就踩到个软乎乎的东西——是陆奶奶织的红绒袜,“奶奶又偷偷塞袜子了。”他弯腰拾起,袜底绣着朵小梅花,针脚歪歪扭扭,却暖得人心窝发颤。
院门口,王铁柱和李狗蛋已经忙得热火朝天。王铁柱扛着梯子,李狗蛋提着一筐春联:“野子!你写的‘福’字到了,还有我娘剪的窗花!”他掀开盖着的红布,金粉写的“福”字在晨光里闪着亮,“我娘说,这叫‘金福纳吉’。”
“铁柱哥,狗蛋,辛苦你们!”陆野接过春联,“去年你俩帮忙贴的‘抬头见喜’,暖宝到现在还念叨。”
暖宝凑过去摸“福”字:“这个字会发光!”她踮脚要够门框,“我要贴在最上面!”
“小宝儿别闹。”陆奶奶拿着糨糊盆出来,“奶奶扶梯子,你递胶水。”她往暖宝手里塞个小刷子,“轻轻刷,别抹到手上。”
祖孙俩一个扶梯,一个刷胶,陆野站在下面指挥:“往左偏点儿……对,再往上挪半寸!”红底黑字的春联稳稳贴上门框,“天增岁月人增寿”的墨香混着糨糊的甜,飘满了整个院子。
备年·烟火
厨房里,陆奶奶和叶知秋早就在忙了。大铁锅里煮着红枣发糕,蒸笼里摞着雪白的馒头,案板上摆着刚揉好的糖瓜。“奶奶,今年要做枣花馍吗?”暖宝扒着厨房门,鼻尖沾着面粉,“我要捏朵最大的枣花!”
“要做要做。”陆奶奶揉着面团,“你太姥姥当年捏的枣花馍,能摆满半炕。”她揪了块面塞给暖宝,“小宝儿试试,捏个小枣子。”
暖宝的小手笨拙地捏着,面团在她指缝里歪歪扭扭:“像不像小南瓜?”
“像!像小福瓜!”叶知秋笑着递过剪刀,“咱们给它剪剪刺儿。”母女俩蹲在案边,暖宝捏面,叶知秋修剪,不一会儿就捏出个带刺的小枣馍。
“给弟弟留个最大的!”暖宝把枣馍小心放进蒸笼,“弟弟吃了,比我长得还高!”
院角的石磨旁,王铁柱正磨着豆腐。“野子,这豆腐是用头道豆浆点的,嫩得能抿化。”他舀起一勺豆浆,“你奶奶爱喝热豆浆配油条,我多磨了两斤豆子。”
李狗蛋蹲在灶前添柴:“我这把松枝烧得旺,豆浆滚得快。”他冲暖宝挤眼,“小宝儿,等会给你留碗甜豆浆,不苦的。”
“要给弟弟留!”暖宝抱着石磨转圈,“弟弟的豆浆,要比我的还甜!”
拜年·传承
午后,陆野换了件藏青棉服,领口别着暖宝用红绒布缝的小老虎胸针。“爸爸,这个老虎会咬福!”暖宝举着个布老虎挂在他腰间,“弟弟戴上,就不怕小怪兽了。”
“好好好。”陆野牵起她的手,“咱们先去给张太爷爷拜年。”
村里的小路铺着薄雪,踩上去咯吱作响。孩子们穿着新衣裳,提着纸灯笼追逐;老人们坐在门口晒暖,膝头搁着瓜子盘。每到一户,陆野都恭恭敬敬鞠躬:“太爷爷新年好,祝您福如东海。”暖宝跟着学,奶声奶气喊:“太爷爷好!”
张太爷爷拉着暖宝的手直笑:“这丫头,比去年又俊了!”他往暖宝兜里塞糖,“给你留的橘子糖,甜着呢。”
“谢谢太爷爷!”暖宝攥紧糖纸,“我给弟弟留一颗!”
路过祠堂时,陆野停住脚步。门楣上挂着新换的灯笼,红绸下隐约可见“陆氏宗谱”的卷轴。“奶奶,进去看看吧。”他扶着陆奶奶,“您上次说想看看族谱。”
祠堂里香烟缭绕,族谱整齐地挂在墙上。陆奶奶颤巍巍摸着“陆野”二字:“你太爷爷当年修谱,说‘谱在,根就在’。”她转头看向陆野,“现在你把咱们家的根,扎得更牢了。”
“是您教得好。”陆野握住她的手,“您常说‘人走得再远,不能忘本’,我都记着呢。”
守岁·团圆
夜幕降临时,堂屋的八仙桌摆得满满当当:酱肘子油亮亮泛着光,清蒸鱼眼睛鼓鼓的,还有陆奶奶特意炖的莲子银耳羹,甜香飘出半条街。
“开饭咯!”陆奶奶端上最后一道菜,“都坐齐了,咱们照张全家福。”她举着手机,叶知秋搂着暖宝,陆野抱着麦芒,王铁柱和李狗蛋挤在边上,“茄子——”
照片里,每个人的笑都甜得像蜜。暖宝扒着陆野肩膀:“爸爸,照片里有弟弟!”
“有呢。”陆野亲亲她额头,“咱们家又多了个小成员。”
饭后,全家围坐在火盆边守岁。陆奶奶煮了陈皮茶,暖香混着炭火的暖,驱散了冬夜的寒。“喝了这个,夜里不咳。”她给每个人盛了碗,“我像你这么大时,守岁要给祖先牌位上香。”
“奶奶那时候真讲究。”叶知秋握住她的手,“现在咱们给麦芒留着,等他会走了,带他一起上香。”
暖宝抱着麦芒的襁褓,小脸贴在上面:“弟弟,听,爸爸在讲故事!”陆野正说起太奶奶当年守岁时,偷偷给他塞糖瓜的事,暖宝听得咯咯笑,连打了个哈欠。
“困了就睡。”陆野把她抱到床上,“明天还要跟奶奶学剪窗花。”
叶知秋收拾着碗筷:“明年守岁,麦芒就能坐小椅子了。”
陆野望着窗外的烟花,轻声道:“这一年,我们从春播到春节,从陌生到团圆。房子会旧,人会老,可咱们家的暖,永远不会凉。”
他在笔记本上写道:
“春节的年,过出家的暖。
春联贴着期盼,福字载着吉祥,
弟弟的红包愿,姐姐的枣馍甜,
奶奶的老族谱,
都在说:
岁月流转,
有家可依,
便是最好的年,
最暖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