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的日头毒得像火,刚过晌午,地里的泥土就晒得冒起青烟。陆野戴着宽檐草帽,蹲在玉米垄间,手指轻轻拨开松软的土,查看墒情。豆大的汗珠顺着鬓角滚落,砸进泥土里,瞬间就没了踪影。他望着眼前这片绿油油的玉米苗,像一群精神抖擞的小兵,正迎着烈日茁壮成长。
“爸爸!”暖宝的声音从地头传来,她戴着奶奶编的草帽,挎着小水壶,摇摇晃晃地跑过来,“我给你送水来啦!奶奶说,夏至天,人比地还容易渴!”她踮起脚,把水壶递给陆野。
“小宝儿真贴心。”陆野拧开壶盖,喝了一大口凉白开,润了润冒火的喉咙,“你跟奶奶在地里除草呢?别累着。”
“我不累!”暖宝摇着头,小脸晒得通红,“我在给菜园里的黄瓜藤唱歌,它们长得可快了!”她学着奶奶的样子,捏起一株杂草,轻轻拔掉,“杂草最坏了,会抢黄瓜宝宝的营养。”
陆奶奶在不远处,戴着老花镜,手里的小锄头上下翻飞,动作依旧麻利。她身边的菜畦整整齐齐,瓜藤顺着竹架向上攀爬,开出嫩黄的小花。她抬头对陆野笑了笑:“这娃,天生就是个干活的料,随你。”
“随我就好。”陆野笑着,目光又回到玉米苗上。他发现几株苗子有些发蔫,叶片卷了起来。“是缺水了。”他判断道,“下午得浇一遍水,浇透。”
话音刚落,王铁柱和李狗蛋就骑着自行车晃了过来。王铁柱的车把上挂着个巨大的西瓜:“野子!叶丫头!看我刚从瓜地摘的,沙瓤的,保准甜!”他抹了把汗,“这鬼天气,人也快被烤化了!”
“给我!”暖宝眼睛一亮,立刻冲了过去,“我要吃最甜的那块!”
“别急别急。”李狗蛋笑着拉住她,“这瓜是给你爸妈和奶奶的,你那小肚皮,吃多了会撑坏。”他从另一个车筐里拿出个小水壶,“给你,这是给你和爸爸准备的绿豆汤,解暑的。”
“谢谢李叔叔!”暖宝抱着小水壶,美滋滋地跑到树荫下去喝。
陆野接过王铁柱递来的西瓜,沉甸甸的。他知道,这是村里乡亲们的心意。“太谢谢了,铁柱哥,狗蛋。”他由衷地说,“这比啥都金贵。”
“客气啥。”王铁柱摆摆手,“咱村就兴这个,一家有事百家帮。对了,你家玉米地西边的水渠有点堵,我下午找几个人来帮你疏通。”
“那可太谢谢了!”陆野心中一暖。有了乡亲们的帮忙,这大片玉米地的灌溉就不用愁了。
夜里,暑气稍退。陆家小院里,一家人围坐在葡萄架下纳凉。暖宝躺在竹席上,数着天上的星星:“一颗,两颗,三颗……”她指着银河,“那是通往天上的路吗?太爷爷是不是就在那条路上走着?”
“是呀。”陆奶奶摇着蒲扇,轻声说,“你太爷爷在那边,看着咱们呢。”
叶知秋靠在陆野肩头,肚子已经很明显了。她摸着圆滚滚的肚皮,轻声说:“野子,宝宝今天好像特别安静,是不是也觉得天太热了?”
“可能吧。”陆野握住她的手,“咱们的小麦芒,肯定也想在凉快的地里扎根呢。”他为宝宝取名“麦芒”的事,早已告诉了全家。
“麦芒,”叶知秋喃喃地重复着这个名字,“我喜欢。希望他像麦芒一样,有劲儿,有方向。”
“他会有方向的。”陆野望着院角的玉米地,那里在月光下投下浓密的影子,“有大伙儿帮衬着,有咱家这片地接着,他肯定能长得又高又壮。”
暖宝忽然爬起来,跑到玉米地边,对着黑暗的田野大喊:“玉米苗苗!你们要好好长!等你们结出大玉米棒子,我给你们唱最好听的歌!”她的声音在静谧的夜里显得格外清脆。
陆野走过去,把她抱回院子:“小点声,别吵醒了玉米苗睡觉。”
“它们不睡觉。”暖宝认真地说,“它们在长个子呢。”
大家都笑了。笑声在葡萄架下回荡,混着虫鸣和晚风,驱散了白日的燥热。
饭后,陆野没有回屋,而是拿着手电筒去了玉米地。王铁柱和几个村民已经到了,他们正拿着铁锹,清理水渠里的淤泥。见到陆野,王铁柱递过来一支烟:“野子,你歇着,我们干。”
“一块儿干。”陆野接过烟,却没有点,“人多力量大,早点弄完,早点歇着。”
水渠疏通了,清澈的井水顺着渠道哗啦啦地流进玉米地。陆野蹲在田埂上,看着水流滋润着干渴的禾苗,心里说不出的踏实。这流淌的不仅是水,更是乡亲们的情谊,是祖辈传下来的守望相助。
回到家,陆野在笔记本上写道:
“夏至的夜,纳凉的星,
护着地里的苗,也护着家里的盼。
玉米苗长高了,
暖宝的歌谣响了,
叶姐的肚子更圆了,
咱家的日子,
就在这汗水与守望里,
一天天,长成了最茂盛的模样。
致我的麦芒,
愿你像这玉米苗,
深深扎根,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