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蔡徐公社的一路,小赵和保卫科干事瞪大了眼睛,仔细搜寻着路两旁任何可能的身影。
然而,直到车子开回蔡徐公社,除了零星几个下地干活的村民和几条土狗,他们连个骑自行车的人的影子都没看到。
回到公社管委会门口,气氛更加凝重。
之前留在公社附近打听的人也回来了,纷纷摇头,表示问了一圈,没人看到有女采购员在公社停留。
公社的警察叔叔帮忙下,依旧没有任何消息,但却是有个女同志骑自行车路过。
很快,前往其他生产大队的吉普车也陆陆续续回来了。
“只因大队没见到人。”
“背带裤大队说今天没去过女采购员。”
“两年半大队和练习生大队也都说没看见。”
希望像肥皂泡一样,一个接一个地破灭。
最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小赵身上。
小赵沉声道:“我们去蔡徐村了,村长说,何雨水上午确实去过,采购了一些山货和鸡蛋,但两三个小时前就已经离开了。”
“离开了?”
小王秘书失声叫道,“从蔡徐公社回四九城,基本上就这一条像样的路。
我们刚才一路过来,眼睛都没敢眨,根本没看到有骑自行车的人。
更别说是一个姑娘了,她……她难道插翅膀飞了不成?”
她的话音刚落,一个可怕的念头突然钻进所有人的脑海。
小王的声音带上了一丝颤抖,说出了那个大家都不愿去想可能:“她…她不会是在路上碰到什么歹人了吧?这…这年头的乡下,可不太平啊。”
在场所有人都咯噔一下。
虽然不愿承认,但这不是没有可能,这年头,尤其是在偏远的乡下,拦路抢劫、敲诈勒索的事情并不罕见。
有些地方,甚至敢公然设卡向过路的卡车司机收“买路钱”。
更有些歹徒,会利用人的同情心,让妇人或老人假装受伤躺在路中间,只要司机一下车查看,埋伏在旁边的壮汉就会一拥而上……
正因为如此,很多需要经常跑长途或者去偏远地区的司机、采购员,都会随身带着防身的家伙。
甚至有些单位、重要物资采购部门,还可以按规定申请配枪执行任务时携带。
何雨水一个年轻姑娘,独自骑着自行车在乡间土路穿梭,还带着采购来的物资,在歹人眼里简直就是一只肥美的羔羊。
一想到何雨水可能遭遇不测,所有人的心都沉到了谷底。
要是人真的出了事,那别说接待苏联专家了,他们所有人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保卫科科长宋卫国年纪最大,经验也最丰富,他强压下心中的不安,沉声喝道:“都别自己吓自己,乱猜没用!”
他环视了一圈焦急的众人,冷静地分析道:“现在的情况是,何雨水同志确定离开了蔡徐村,但我们来的路上没有发现她。
其他生产大队她也没去,那么,现在最大的可能就是两种:
第一,她在从蔡徐村到蔡徐公社这段路上,发生了意外。
这个意外,可能是遇到了歹人,也可能是自行车坏了,或者她在哪里休息,只是我们没注意到。
第二,她早就离开了蔡徐公社的范围,可能是沿着大路继续往下一个朝阳公社去了。
也可能是……早已经原路返回四九城,或者因为我们车速太快,正好错开了。”
宋科长的分析条理清晰,让慌乱的人们稍微镇定了一些。
“现在,我们兵分两路!”
宋科长果断下令,“一队人,仔细搜寻从蔡徐村到蔡徐公社这段路的两旁,不要放过任何线索。
询问沿途可能见到的每一个村民,另一队人,立刻开车沿着大路往朝阳公社方向找,看看她是不是去下一个公社了。”
他看向小赵和小王:“两位秘书同志,找人的事你们更上心,这两边就由你们分别带队负责。
小赵同志对蔡徐村这边熟,你带一队人再仔细搜一遍蔡徐村到公社这条路。
小王同志,你带一队人去朝阳公社方向找,我现在立刻去公社管委会,借用一下他们的电话,必须马上通知厂里。
如果何雨水同志是返回四九城,那她最有可能去的地方就是厂里汇报工作,或者直接回她家了。
让厂里立刻派人去这两个地方找,双管齐下,不能再耽误了,没问题吧。”
众人闻言,立刻行动起来。
小王深吸一口气,对宋科长和小赵说:“那我去朝阳公社方向吧,蔡徐村那边小赵去过一趟,情况比我熟。”
她虽然平时和小赵因为分属杨厂长和李怀德而相互看不惯,时常明争暗斗,但此时此刻。
她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个人恩怨必须暂时放到一边,找到人才是第一位的。
小赵此刻也是心急如焚,根本没心思跟小王呛声,只是凝重地点点头:“好,保持联系,有任何消息,立刻让人回公社报信。”
两人迅速带着人,分别跳上吉普车,朝着不同的方向再次疾驰而去。
宋卫国则快步走进公社管委会,亮明身份,焦急地请求借用电话。
电话接通轧钢厂厂长办公室的那一刻,宋卫国的声音无比沉重:“杨厂长,我是宋卫国,我们在蔡徐公社没有找到何雨水同志。
据蔡徐村村长艾坤说,她上午确实去过,但早已离开,我们沿途寻找都没有发现。
现在怀疑有两种可能,一是在路上发生意外,二是可能已经返回城里。
请求厂里立刻派人去采购科和她家寻找,重复,立刻派人去寻找。”
听到消息的杨厂长、李主任、李怀德,心也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没有找到?”
“可能发生意外?”
“可能已经返程回家?”
李主任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再也压抑不住心头的怒火和恐慌,低声骂道:“他妈的,这到底是哪个傻逼玩意儿拍脑子做的决定?
让一个刚满十八岁的小姑娘去干采购员?
啊?!
这不是把她往火坑里推吗?
现在人找不到了,苏联专家这边怎么交代,这他妈是要出大事了。”
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谁都知道,人事安排尤其是科室人员的分配,最终拍板的是厂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