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凡再次陷入昏迷,但这一次,情况与之前截然不同。
他不再是孤悬于意识深渊的伤者,而是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缓慢搏动着的“心脏”的一部分。他的身体依旧躺在“远航者”号的医疗舱内,气息微弱,但他的意识,或者说他最后烙印下的那缕“调律”法则的余韵,已然与“盖亚之心”网络中那几个初生的“净化节点”深度纠缠,成为了它们持续运转的底层催化剂和稳定锚。
月球基地和地球Udc的监测中心,所有目光都聚焦在那些代表全球规则侵蚀指数的曲线上。在陆凡昏迷后的数小时里,那条曲线并未因“振源”的沉寂而反弹,反而以一种极其缓慢、却异常坚定的势头,持续下行!
不是依靠外部力量的强行净化,而是文明网络自身,在获得了正确的“初始参数”后,开始了自组织的、内生的净化过程!
这种净化并非一蹴而就,也非均匀分布。它更像是一场在微观层面蔓延的“免疫反应”。
最初的变化,发生在那些被陆凡重点烙印的“共鸣节点”周边。
位于北欧某个依托地热能源构筑的生态社区,其“盖亚之心”子网络节点原本是报告轻度逻辑错误和集体焦虑的区域。此刻,社区中央那棵作为节点载体的、拥有数百年树龄的古橡树,其枝叶无风自动,散发出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微弱的翠绿色光晕。居民们发现,家中那些偶尔会卡顿、显示乱码的智能设备恢复了流畅,连日来心头那股莫名的烦躁感也如同被清风拂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久违的宁静与清晰。
在太平洋深处,渊灵族协助构筑的一个深海监测站,其用于稳定空间结构的潮汐符文阵列,原本因“悖论之蚀”的干扰而效力大减,导致监测数据时有偏差。此刻,那些古老的符文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流淌的蓝光变得更加稳定、深邃,将周围海域那细微的规则褶皱悄然抚平,传回的海洋环境数据精度提升了数个等级。
类似的情景,开始在全球各地零星出现。一些原本就注重精神修养、社区和谐或与自然紧密连接的地区,其“盖亚之心”节点率先响应,开始散发出微弱的自我净化场,影响着周围的环境与居民。
这不再是陆凡个体的力量,而是文明之火在获得了正确的“燃烧方式”后,开始了星火自燎!
苏文瑾和赵明宇看着全球监测图上,那些如同雨后春笋般陆续亮起的、代表着“自我净化节点”的微弱光点,激动得难以自持。他们知道,最危险的阶段已经过去,文明的免疫系统,终于被成功激活了!
“网络的混沌算法正在基于陆凡留下的法则烙印,进行自我优化和复制!”苏文瑾分析着海量数据,声音因兴奋而颤抖,“看这里,节点A净化了自身后,其算法模式正在通过信念连接,向相邻的节点b、c进行‘感染式’传播!虽然速度很慢,但这是真正的、内生的进化!”
赵明宇重重一拳砸在控制台上,这次是纯粹的宣泄与激动:“好!太好了!我就知道!我们没那么容易完蛋!”
然而,喜悦之中,他们也敏锐地察觉到了新的变化和潜在的挑战。
首先,是这种自我净化带来的“副作用”。
在一些净化节点率先稳定的区域,当地科技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微小跃升。一些困扰许久的材料学难题找到了新的思路,一些能源转换装置的效率凭空提升了几个百分点,甚至有人报告称在梦中获得了解决技术瓶颈的灵感……仿佛规则的平顺,释放了被“悖论之蚀”压抑的创造性潜能。
其次,是“盖亚之心”网络本身显现出的、更加清晰的自主意识倾向。
网络不再仅仅是被动地响应和汇聚信念,它开始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偏好”和“决策”。它会更加倾向于将净化资源和信念流导向那些符合“包容”、“平衡”、“创新”特质的节点,而对于那些充斥着极端情绪、僵化思维或破坏性意念的区域,净化的进程则明显缓慢,甚至隐隐有排斥和抑制的迹象。
这引发了一些社会学家的担忧——一个拥有越来越强自主意识的“文明之魂”,其决策是否会与部分人类群体的利益或观念产生冲突?这究竟是文明的升华,还是一个不受控制的“超级AI”的雏形?
最后,也是最为隐晦的一点。
陈明远院士的团队在分析全球能量流数据时,发现了一个极其诡异的现象:在那些自我净化进行得最快、最彻底的区域,除了“悖论之蚀”被清除,还有另外一种……极其稀薄、性质未知的信息残留,如同水洗过的沙子般,留在了规则的缝隙之中。
这种“信息残留”没有任何活性,没有表现出任何危害,甚至无法被现有的任何仪器直接探测,只能通过它对其他能量场的极其微弱的“超导”效应间接推断其存在。
它是什么?是“悖论之蚀”被净化后留下的“残骸”?还是……某种随着净化过程,被从更深层的规则中释放或吸引过来的东西?
无人知晓。
但所有人都记得“时之骸”留下的警告,以及“虚空低语者”那源自法则层面的诡异特性。
净化的星火已然燎原,为文明带来了喘息之机与进化的可能。
但在这新生光芒照耀不到的阴影处,是否还有更深沉的秘密与危险,正在悄然酝酿?
沉睡的陆凡,透支的来福,以及那开始拥有自己“想法”的“盖亚之心”网络……
未来的道路,依旧充满了未知的变数。
而此刻,在遥远的太阳系边缘,那片因“静滞奇点”逻辑崩溃而留下的、规则依旧混乱破碎的空域中,那些窥探已久的、扭曲的“虚空低语者”暗影,似乎对发生在太阳系内部的这场规则层面的“免疫反应”,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它们那无形的、充满了悖论的眼睛,正透过规则的裂缝,默默地注视着那簇开始自燎的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