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率领的军民混杂的队伍,如同一条臃肿而脆弱的巨蟒,在荆州崎岖的道路上艰难蠕动。队伍的行进速度极其缓慢,日行不过十余里。不断有将领焦急地向刘备进言:“主公!携民而行,日行十里,倘曹兵追至,如何迎敌?不如暂弃百姓,先保江陵为要!”
刘备望着身后那无数双寄托着身家性命、充满信任与期盼的眼睛,泪水潸然而下,他坚定地摇头,声音虽沙哑却不容置疑:“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 他无法做出为了自身安危而抛弃这些誓死相随百姓的决定,这既违背了他的本心,也与他赖以立世的“仁德”信条相悖。
诸葛亮深知此举的风险,但也理解并尊重刘备的选择。他所能做的,便是尽力调度,安排赵云统领精锐断后,张飞率领骑兵作为机动策应,关羽则负责保护中军家眷车仗,自己与刘备统筹全局。然而,力量的绝对差距和队伍的庞大臃肿,使得任何精妙的调度在绝对的速度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建安十三年秋,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在当阳县的长坂坡降临了。曹操麾下最精锐的虎豹骑,在统领曹纯的率领下,一日一夜疾行三百余里,如同一柄烧红的利刃,狠狠地楔入了这支庞大而混乱的队伍!
杀戮,在瞬间爆发!
训练有素、武装到牙齿的虎豹骑,面对手无寸铁、惊慌失措的百姓和建制已被冲散的刘备军,展开了一场单方面的屠杀。铁蹄践踏,马刀挥舞,箭矢横飞……哭喊声、惨叫声、求饶声与曹军的喊杀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曲地狱的悲歌。百姓如割草般倒下,刘备军各部被冲得七零八落,各自为战,难以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乱军之中,刘备与诸葛亮、徐庶等人也被冲散。甘夫人、糜夫人以及尚在襁褓中的幼子阿斗所在的车仗,更是陷入了重重包围,情况万分危急!
“夫人与少主!”赵云见此情景,目眦欲裂,他大吼一声,挺起长枪,非但没有随溃兵后退,反而单人匹马,逆着人流,如同疯虎般杀入曹军阵中,誓要救出主母与幼主!他所到之处,枪花朵朵,曹军人仰马翻,竟被他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直扑车仗所在。这便是后世流传的“赵云单骑救主”,其过程之惨烈,勇气之卓绝,难以用言语尽述。
与此同时,张飞据守在一座断桥之后,他怒目圆睁,须发戟张,对着追击而来的曹军发出雷霆般的咆哮:“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其声如巨雷,气势撼天动地,竟真的慑住了追兵先锋,加之见桥后尘土飞扬,疑有伏兵,曹军一时不敢过分相逼,为溃败的部队争取到了一丝宝贵的喘息之机。
而关羽,则在中军阵型被冲垮的第一时间,便死死护在刘备左右。青龙刀舞动如轮,将靠近的曹军骑兵连人带马劈翻。赤兔马嘶鸣咆哮,在乱军中为刘备开辟出一小块相对安全的区域。“兄长!随我来!” 关羽一边奋力砍杀,一边引导着刘备向相对安全的方向突围。他的勇武在此刻成为了刘备身边最坚实的屏障。
然而,个人的勇武终究无法扭转整个战局的崩溃。刘备在关羽、简雍等少数人的拼死护卫下,终于杀出重围,身边仅剩数十骑。回首望去,长坂坡已成尸山血海,十万百姓死伤狼藉,多年积攒的军队骨干损失大半,两位夫人与阿斗下落不明,赵云、张飞生死未卜……此情此景,让刘备痛彻心扉,几乎坠马。
“天乎!何使我遭此大难!” 刘备仰天悲呼,英雄泪洒满衣襟。
关羽紧紧扶住刘备,沉声道:“兄长!此刻非悲痛之时!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当速往汉津方向撤退,与军师他们会合!”
这一仗,刘备集团遭遇了自起兵以来最惨重的损失,几乎到了濒临覆灭的边缘。然而,也正是这场惨败,淬炼了核心成员的忠诚与坚韧,为日后绝地反击埋下了伏笔。希望,如同狂风暴雨中摇曳的烛火,微弱,却尚未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