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五年春,诸葛亮自荆州返回成都。荆州危机虽已化解,但给他的震撼却久久未平。他深知,若非自己及时赶到,又恰逢曹操病重退兵,后果不堪设想。刘备集团看似疆域广阔,实则根基未稳,隐患丛生。
汉中王宫内,刘备设宴为诸葛亮接风洗尘。席间,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高顺等大将齐聚一堂,文臣如法正、许靖、糜竺等亦在列,可谓济济一堂,声势浩大。
酒过三巡,诸葛亮起身,向刘备及众臣陈说天下大势:“主公,诸位,自赤壁之战以来,我军连取荆益、汉中,地跨三州,带甲二十万,此皆主公英明,将士用命之功。然,树大招风,今曹操虽病,其子曹丕继位在即,锐意革新;孙权坐拥江东,水军精锐,时刻觊觎荆州。我军虽强,然北有曹魏虎视,东有孙吴掣肘,内有新附之民待抚,实乃机遇与风险并存之关键时期。”
他走到悬挂的地图前,手指划过己方疆域:“亮观我军现状,其弊有三:其一,疆域辽阔,兵力分散。云长镇荆州,直面曹、孙压力;翼德、文长(魏延)守汉中,北防曹魏;其余兵力分守益州各要隘,一旦有事,难以迅速呼应。其二,新得之地,人心未附。益州、汉中士民,虽表面归顺,然真心与否,尚需时间验证。其三,连年征战,府库消耗巨大,百姓需要休养生息。”
张飞闻言,嚷嚷道:“军师何必长他人志气!俺看曹丕小儿、孙权碧眼儿,皆不足惧!只要大哥一声令下,俺愿为先锋,直捣许都!”
关羽亦抚髯道:“三弟所言不无道理。我军新胜,士气正旺,正当乘胜追击。”
诸葛亮摇扇微笑:“云长、翼德勇略,亮深知之。然治国用兵,如同医病,需对症下药,不可一味用猛。亮非是畏战,而是欲求万全之策,以图长治久安。”他转向刘备,郑重一揖,“主公,亮建议,未来三到五年,我军当采取‘固本培元,蓄势待发’之策!”
“何为‘固本培元’?”刘备倾身问道。
“其一,内修政理,富民强兵。”诸葛亮条分缕析,“于成都、汉中、江陵三处设立大型官营作坊,大力发展冶铁、制盐、织锦等业,充实府库。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如都江堰亦需加固扩修,使蜀中真正成为天府之国。同时,整顿户籍,清查田亩,推行‘平准’‘均输’之法,平抑物价,惠及百姓。”
“其二,精练士卒,调整部署。”他继续道,“压缩前线常备兵力,推行‘兵农合一’之制,闲时为民,战时为兵,既可减少军费开支,又不误农时。同时,组建一支五万人的精锐中军,由主公直接统领,驻于成都平原,作为战略机动力量,随时策应各方。各边境要地,则依托险要,构筑坚固防御体系,以守代攻。”
“其三,广纳贤才,凝聚人心。”诸葛亮目光扫过法正等益州士人,“不论荆州、益州、汉中,凡有才德者,皆应量才录用。可在成都设立‘招贤馆’,由孝直(法正)主持,广泛招揽各地人才。同时,请主公多与各地士绅、耆老宴饮叙话,示以恩宠,化解隔阂。”
“其四,外结盟友,分化对手。”诸葛亮最后道,“对东吴,需刚柔并济。可适当让出部分江夏边缘地带,或增加双边贸易,以安其心。同时,秘密派遣细作,散播曹丕篡汉之谣言,激化曹氏与汉室旧臣的矛盾。待其内乱,便是我军北伐之机!”
这一番统筹全局、深谋远虑的规划,听得众人心服口服。连最为桀骜的关羽、张飞,也陷入沉思。
刘备击节赞叹:“孔明之言,真乃金玉良策!便依此计,自今日起,休养生息,固本培元,待时机成熟,再兴义兵,北定中原!”
一项为期数年的内部整顿与发展计划,就此确立。刘备集团这架强大的战争机器,暂时收敛了锋芒,转而向内深耕,为未来更宏大的目标积蓄着力量。而天下大势,也在这看似平静的时期,悄然发生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