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四年秋,关羽留糜芳守江陵,傅士仁守公安,并沿江设置烽火台,自率荆州数万精锐,浩浩荡荡,北渡襄水,将曹仁镇守的樊城围得水泄不通。
关羽此番北伐,蓄谋已久,声势极大。他命关平为先锋,廖化、周仓等将为辅,日夜攻打樊城。曹仁亦是曹操麾下名将,深知樊城乃襄阳屏障,襄阳若失,则许都门户洞开,因此据城死守,战斗异常惨烈。
消息传至许都,曹操大惊。他刚从汉中败退不久,元气未复,如今关羽又起大军,直逼中原腹地,如何不惊?他急召文武商议。
谋士司马懿进言道:“魏王,关羽骁勇,世之虎将,今又乘胜而来,其锋不可正面硬撼。然其后方荆州,孙权久已觊觎。可再遣使至江东,陈说利害,许以江南之地,令孙权出兵袭其后。则关羽首尾不能相顾,必败无疑!”
曹操然其计,即刻修书,派使者密赴江东。同时,为解樊城燃眉之急,曹操命大将于禁为主将,庞德为先锋,率领七军精锐,共三万余众,火速南下增援。
于禁、庞德引军至樊城附近,见汉水流域秋雨连绵,河水暴涨,便将军队屯于樊城以北十里处的罾口川、鏖战岗等低洼地带,与城内曹仁形成掎角之势,意图内外夹击关羽。
关羽闻于禁援军已到,登高观察敌情。但见曹军营地皆处低洼,又见天上阴云密布,雨水不绝,他抚髯沉吟,心中已有定计。
他召来熟悉当地水文地理的向导,详细询问往年汉水水情,又亲自勘察地势。随后,关羽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借助天时地利,水攻破敌!
他下令全军停止攻城,秘密抽调大部兵力,携带锹镐等工具,趁夜潜行至汉水上游及各处支流河口,迅速修筑堤坝,将汹涌的洪水暂时拦截、蓄积起来!同时,他命令关平、周仓督造大型战船及木筏,以备水战。
时值八月,秋雨愈发滂沱,汉水水位持续上涨,被临时堤坝拦住的上游,已然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悬湖”。于禁、庞德虽觉地势低洼不妥,但自恃兵多,且认为关羽正全力攻城,未曾料到此着。
关羽算定时机已至,在一个风雨交加、夜色如墨的晚上,他立于高处,遥望北方曹营,手中令旗猛然挥下!
“决堤!”
一声令下,各处待命的士兵奋力掘开堤坝!蓄积已久的洪水,如同挣脱牢笼的洪荒巨兽,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以排山倒海之势,向着下游于禁、庞德的营地奔腾席卷而去!
刹那间,罾口川、鏖战岗等地已成一片汪洋!曹军士兵多在睡梦之中,猝不及防,被滔天巨浪卷入水中,溺毙者不计其数。营帐、粮草、军械尽被冲走。于禁、庞德与诸将各自攀上高处避水,惊魂未定,已成了瓮中之鳖。
天色微明,雨势稍歇。关羽亲率大军,乘坐早已备好的战船木筏,擂鼓进军,杀向被困的曹军!
但见水面之上,荆州军战船来往如飞,箭如雨下。曹军被水分割包围,建制全乱,毫无还手之力,纷纷投降。
于禁与诸将登上一处高地,眼见全军覆没,大势已去,不禁悲从中来。他本非贪生怕死之徒,但顾及麾下数万将士性命,最终长叹一声,束手就擒。
唯庞德率领少数亲兵,占据河堤,誓死不降。他身披重甲,手持长枪,箭不虚发。关羽乘大船而至,见状喝令放箭。庞德身边士兵越来越少,箭矢用尽,便短兵相接。最终,舟船倾覆,庞德落水,被荆州水兵生擒。
押至关羽面前,庞德立而不跪,怒目而视。关羽怜其勇武,欲劝降之。庞德大骂:“竖子!魏王带甲百万,威震天下!汝刘备不过一庸才耳,岂能敌魏王耶?我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也!” 骂不绝口。关羽知其不可屈,遂下令斩之。庞德引颈受刑,神色不变。
水淹七军,降于禁,斩庞德,关羽此战大获全胜,声威震动了整个中原!“关云长”之名,妇孺皆知,曹操统治下的荆州北部地区纷纷响应,许多县城守将望风归降。关羽一面收编降卒,一面加紧围攻樊城。樊城城墙在洪水中浸泡,已有多处崩坏,守军惊恐万状,曹仁与满宠亲自巡城督战,勉强支撑。
消息传至许都,曹操闻于禁投降,庞德死节,惊骇不已,召集百官商议,甚至一度动了迁都以避关羽锋芒的念头。司马懿、蒋济等力劝,言孙权即将动手,关羽得意忘形,必生内变,迁都之议方止。
此刻的关羽,达到了其军事生涯的顶峰,“威震华夏”四字,当之无愧。然而,他并未察觉,在其全力北向,意气风发之时,一场来自背后的致命偷袭,已经悄然拉开了序幕。江东的吕蒙,已经磨亮了刀刃,盯上了他看似稳固的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