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办工厂的设想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在五星高级社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赞同者欢欣鼓舞,认为这是合作社更上一层楼的绝佳机会。
观望者将信将疑,担心投入太大,得不偿失。
而像王老五这样心存芥蒂者,则暗中等着看笑话,甚至悄悄散布些“好大喜功”、“劳民伤财”的怪话。
诛皎深知,空有蓝图毫无意义,必须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资源,将设想变为现实。
而横亘在面前的第一个,也是最现实的难关,就是资金和设备。
社里的公共积累虽然比往年丰厚,但既要预留来年的生产费用,又要应付日常开销和必要的福利,能够动用于办厂的资金实在有限。
至于设备,无论是粉条加工的漏粉机、搅拌桶,还是榨油用的榨油机,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都不是轻易能弄到的紧俏货。
面对重重困难,诛皎没有退缩,他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弈者,开始落子。
第一步,发动群众,内部挖潜。
在一个积雪初融、阳光微露的上午,诛皎召集了全体社员大会。
他没有站在高高的台子上,而是和社员们一样,站在打谷场冰冷的地面上,面前只放了一张小方桌。
“乡亲们,办加工厂的好处,上次开会已经说过了。
它能让我们辛辛苦苦种出来、养出来的东西,变得更值钱,能让咱们的合作社更有后劲,能让咱们年底分红的数字后面,再多一个零!”
他的开场白简单直接,却瞬间抓住了所有社员的心。
多一个零?那得是多少钱啊!社员们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但是,”诛皎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天上不会掉馅饼。
办厂子需要本钱,需要设备。
社里的公款有限,要留着保生产,保吃饭,不能全都砸进去。
所以,今天把大家召集起来,就是想问问大家,愿不愿意,为了咱们自己将来更好的日子,勒紧裤腰带,凑一凑这办厂的本钱?”
他提出了具体的集资方案:社员自愿入股,每股十元,多入不限,少入亦可。
年底工厂盈利后,在缴纳国家税收和提取公共积累后,剩余利润按股分红。
同时,每股还拥有相应的表决权。
“这不是摊派,全凭自愿。
大家信得过合作社,信得过咱们这个集体,就入一股。
手头紧,或者有顾虑,也绝不勉强。”
诛皎的话音刚落,台下就响起了热烈的议论声。
十块钱,对不少社员家庭来说,不是个小数目,可能是一家子小半年的油盐钱。
但看着诛皎那坦诚而坚定的目光,回想他带领大家这几年越过越好的事实,许多人的心思活络起来。
“我入五股!”陈老栓第一个站了出来,将五张崭新的十元券拍在桌上,“我相信皎子,相信合作社!这厂子,肯定能成!”
“我入两股!”
“我家也入两股!”
有了带头人,社员们的热情被点燃了。
尤其是那些在扫盲班学了文化、在副业上尝到甜头的年轻社员,更是踊跃。
就连一些原本观望的老农,看着这热火朝天的场面,也咬咬牙,从贴身的衣袋里掏出用手帕包了一层又一层的票子,小心翼翼地入股。
短短三天时间,社员集资竟达到了惊人的一千二百多元!
这笔钱,凝聚着五个村、数百户社员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诛皎、对合作社的信任。
第二步,诛皎拿出了自己的积蓄。
他将之前技术转让所得剩下的四百元钱,以及自己历年积攒的稿费、补贴,凑足了五百元,以个人名义投入工厂,占了五十股。
他没有声张,只是在社委内部做了说明。
“我作为副社长,带头入股,既是表明我的决心,也是承担我该负的责任。
厂子办好了,我和大家一样分红。
办砸了,我这五百块,就当是交了学费。”
他这番举动,无声却有力地回击了王老五散布的“诛皎拿公家的钱瞎折腾”的谣言,也让那些原本还有些犹豫的社委彻底放下了心。
第三步,向上争取,解决设备难题。
资金有了大半,但设备依旧没有着落。
诛皎再次找到了县里的李主任。
他没有空手去,而是带上了精心准备的办厂可行性报告和社员集资的详细账目。
“李主任,这是我们社社员自发集资办厂的账本,一千七百多元,都是社员们一分一分从牙缝里省出来的。
大家伙儿盼着过上好日子的心,是滚烫的啊!”
诛皎将账本推到李主任面前,语气沉重而恳切。
李主任翻阅着那写得密密麻麻、盖着一个个红手印的集资记录,神情动容。
他深知在现在的农村,筹集这样一笔钱是何等不易。
这背后,是群众巨大的期望和信任。
“诛皎同志,你们社员的这股子干劲,让我很感动。”
李主任合上账本,沉吟道,“设备的问题,确实是个难题。
全新的机器,指标紧张,价格也高。
不过……”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我听说地区工业局下属的一个小机械厂,去年更新淘汰下来一批旧设备,里面好像就有小型榨油机和一些通用的加工机械。
虽然旧了点,但据说核心部件还能用。
如果你们不嫌弃,我可以想办法帮你们争取一下,看看能不能以废铁价或者极低的价格调拨给你们。
至于粉条加工的设备,结构相对简单,你们能不能想办法,自己动手,土法上马?”
峰回路转!
诛皎心中大喜,连忙表态:“不嫌弃!当然不嫌弃!谢谢李主任!旧设备没问题,只要核心部件能用,我们社里有的是能工巧匠,可以自己修复改造!粉条设备,我们也可以参照土法,自己研制!”
有了李主任的鼎力相助,设备这个最大的难题,终于看到了解决的曙光。
就在诛皎为资金和设备奔波时,王老五等人也没闲着。
他们暗中串联,试图阻挠集资,散布悲观论调。
但当看到社员集资如此踊跃,看到诛皎自己掏出大笔真金白银,看到连县里的领导都亲自出面帮忙解决设备,他们的那点小动作,就如同阳光下的冰雪,迅速消融,再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资金在汇聚,设备在望,人心在凝聚。
所有的困难,似乎在诛皎那坚定的意志和周密的手段面前,都一一被克服,被化解。
办厂的道路,虽然依旧充满未知的挑战,但那最艰难的起步阶段,已然被他稳稳地踏过。
望着社部办公室里那装满集资款的铁皮柜,以及李主任那边传来的关于设备调拨的积极消息,诛皎知道,五星农副产品加工厂,已经不再是纸上的蓝图。
它正汲取着力量,即将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破土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