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信号源的发现,像在沉寂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涟漪虽小,却预示着深水下的涌动。陆时立刻下令,对那几位被标记的学者和政府顾问实施最严密的保护性监控,同时调动所有技术资源,全力追踪那个飘忽不定的信号源。
然而,对方显然也意识到了风险。信号源的移动轨迹变得更加诡谲,频繁穿梭于信号密集的市中心和监控薄弱的城郊结合部,时断时续,如同一个精通躲藏的老练猎手。针对学者和顾问的监控也没有发现任何直接的接触或明显的威胁,仿佛之前的时空重叠只是巧合。
调查似乎再次陷入了僵局,敌暗我明的被动局面没有根本改变。
陆时将目光再次投向了那个最特殊、也最令人不安的存在——苏晓。她是“渡鸦”计划的关键一环,一个被改造的“生物信标”,也是目前唯一被警方控制在手中的、与对方核心秘密直接相关的“物品”。如果无法从外部找到突破口,那么唯一的希望,就在于彻底破解她身上隐藏的秘密。
苏晓已经被转移到了具备顶级电磁屏蔽能力的特殊病房,像一个被隔离在信息真空中的标本。她的生命体征平稳,但意识大部分时间仍处于药物维持的平静状态,偶尔会在催眠或特定神经刺激下,流露出那些破碎而诡异的记忆碎片和符号。
陆时召集了神经科学、密码学、生物电子工程以及少数获准参与的最高级别刑侦专家,组建了一个临时的“苏晓项目组”。他们的任务不再是简单地治疗或询问,而是将她视为一个极其复杂的、由生物体和植入技术构成的“加密系统”,进行全面的“逆向工程”。
“我们必须假设,韩东明在她身上所做的一切,包括那些记忆植入、符号暗示、乃至纳米级生物改造,都是一个连贯整体的一部分。”项目组负责人,一位国内顶尖的神经科学家在第一次会议上定下基调,“他的目的,可能不仅仅是把她变成一个信号发射器。她的大脑,可能本身就被改造成了一个……‘活体密码本’或者‘生物密钥’。”
这个大胆的假设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到震撼。
“你的意思是,”陆时沉声问道,“她无序的记忆、那些奇怪的符号,甚至她异常的脑电波模式,本身可能就是一段段加密的信息?或者,是启动某个更大系统的‘钥匙’的一部分?”
“极有可能。”神经科学家点头,“现代加密学早已不再局限于数字领域。生物信息,尤其是大脑这种复杂系统产生的混沌信号,其本身就可以作为极其强大的加密载体。如果‘渡鸦’掌握了将特定信息编码进神经连接模式或者生物电节律的技术,那么苏晓本身,就是一个行走的、几乎无法被复制的顶级密码。”
“那我们要如何‘读取’这个密码?”老张问道。
“很难,非常难。”密码学专家接口,“这不像破解一个数学算法。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动态的、非线性的生物系统。任何外部的强干扰都可能损坏‘数据’,甚至触发未知的防御机制。我们必须找到她大脑中那个被设定的‘解码规则’。”
项目组的工作在高度保密和谨慎的前提下展开。他们不再试图“治愈”苏晓,而是尝试与她那被改造过的神经系统进行“对话”。
他们利用经颅磁刺激(tmS)和特定频率的光声刺激,小心翼翼地触发她大脑中与符号感知、空间记忆、时间感知相关的特定区域,同时用高精度脑磁图(mEG)和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实时记录她的神经活动响应。
他们将她无意识划出的符号序列、描述的破碎场景、甚至她异常脑电波中的特定节律模式,输入超级计算机,尝试用各种已知的密码学模型(从简单的替换密码到复杂的混沌理论和拓扑密码)进行匹配和解析。
他们甚至尝试将捕捉到的、从她大脑泄漏出的微弱生物信号(那些被怀疑是外部指令触发的信号),与已知的“渡鸦”加密数据进行交叉比对,寻找共同的数学结构或编码逻辑。
这是一个极其缓慢、充满挫折的过程。大部分尝试都石沉大海,得到的只是杂乱无章的噪声。苏晓的大脑像一座戒备森严的迷宫,拒绝轻易交出秘密。
然而,在无数次失败后,转机出现在一个看似无关的细节上。
一位细心的心理专家在反复观看苏晓接受各种刺激时的录像时发现,每当屏幕上出现快速闪烁的、带有特定分形几何图案(类似曼德勃罗集或朱利亚集)的图像时,苏晓的眼球会出现一种极其微小的、非自主的震颤,同时她的指尖也会无意识地轻微抽搐,仿佛在虚空中划动着什么。
这种反应非常微弱,几乎无法用肉眼察觉,但在高速摄像机的捕捉下却清晰可见。
项目组立刻调整了方向,集中研究这种分形图案与苏晓潜意识反应之间的关联。他们生成了成千上万种不同的分形图案,进行系统性的测试。
几天后,他们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当某种特定的、参数极其精密的“扭曲朱利亚集”图案以特定频率闪烁时,苏晓不仅会出现眼球震颤和指尖抽搐,她整个大脑的神经活动会瞬间进入一种高度同步的、近乎“共振”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她脑电波中某个特定频段的能量会急剧升高,其波动模式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近乎完美的周期性!
更重要的是,这种被“共振”激发出的特殊脑电波模式,经过数学转换后,其波形图竟然与苏晓之前无意识划出的那串诡异符号序列中的某几个关键节点,在拓扑结构上完全吻合!
“找到了!”神经科学家激动得声音发颤,“这个特定的分形图案……它就是‘钥匙’!它能够暂时‘解锁’苏晓大脑中被设定的某种隐藏模式,将那段被加密的、可能是核心指令或坐标的信息,以纯净的神经信号形式释放出来!”
所有人都围了过来,看着屏幕上那串由苏晓脑电波“翻译”而成的、清晰而规律的信号序列。这不再是混乱的碎片,而是一段有着明确结构和意图的编码!
密码学专家立刻投入工作,尝试破译这段“活体密码”。
与此同时,陆时意识到,这个发现可能意味着更大的风险。既然他们能找到这把“钥匙”,那么“渡鸦”组织一定也知道这把钥匙的存在,甚至可能一直在等待某个时机,远程使用这把“钥匙”来激活苏晓,让她在警方内部,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发出那个致命的最终指令!
“立刻加强苏晓病房的物理和电子安保!任何非项目组成员,未经我的直接批准,不得接触她,更不能让她接触到任何可能包含那种特定分形图案的视觉信息!”陆时厉声下令。苏晓从一个需要保护的证人,瞬间变成了一个极度危险的、需要严密控制的“生物武器”。
几个小时后,密码学专家带来了初步的破译结果,结果让所有人的心都沉入了谷底。
那段被“共振”激发出的神经信号,经过解析,并非一个完整的信息,而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坐标验证指令和系统状态查询指令的结合体!
指令的核心内容大致是:
1. 验证当前环境是否满足“终极协议”执行条件(包括特定的电磁环境背景值、网络延迟阈值、甚至……周围特定数量的“生命体征信号”作为确认?)。
2. 请求反馈目标系统(疑似指向一个比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更核心、更隐蔽的系统)的当前状态码。
3. 等待最终执行指令。
这是一个“握手”协议!苏晓这个“活体密码本”被触发后,会主动与某个隐藏的终极系统进行通信验证,确认环境安全且系统就绪后,才会等待和接收那最后的、毁灭性的“最终执行指令”!
“渡鸦”的计划,比他们想象的更加周密和恶毒。他们不仅仅是想攻击城市,他们是想在确保万无一失、并且可能以某种特定方式(比如,在特定人群环绕下?)来“见证”的情况下,才启动最终阶段!
而那个“目标系统”是什么?它隐藏在哪里?
“立刻根据这段指令中隐含的参数特征,反向搜索全市、乃至全国范围内,是否存在符合这些苛刻环境条件和系统状态的设施或地点!”陆时感到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头顶。
时间不多了。他们破解了苏晓的一部分秘密,但也因此更加清晰地看到了那迫在眉睫的、足以颠覆一切的巨大危机。
“活体密码本”已经半开,最终的执行指令,随时可能被那个隐藏在暗处的“观鸟人”或者“头鸦”,远程发送过来。
他们必须在那之前,找到那个终极系统,并阻止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