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李建明和“静观雅舍”的深度调查在黑暗中悄无声息地展开。技术监控如同无形的蛛网,笼罩着那座看似平静的庭院,记录着每一个进出人员的面孔和车辆信息。对李建明背景的挖掘则像一场精细的考古,试图从层层叠叠的公开信息与隐秘关联中,剥离出真相的碎片。
然而,进展远比预想的缓慢。李建明此人,如同一条滑不留手的泥鳅,公开记录干净得可疑,隐秘的线索则断断续续,难以串联。茶社的日常运营也规律得近乎刻板,除了几位常客和必要的服务人员,并未发现特别可疑的频繁往来。
就在调查似乎又要陷入僵局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突破口,以最激烈的方式出现了。
凌晨三点,陆时的手机如同警报般炸响。是老张打来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急促和震惊。
“老陆!出事了!李建明……死了!”
陆时猛地从床上坐起,睡意瞬间驱散:“怎么回事?在哪里?”
“就在‘静观雅舍’!他的私人茶室里!初步判断是……自杀。”老张的语气充满了难以置信,“但现场……现场他妈的很不对劲!”
半小时后,陆时已经站在了“听雪”茶室隔壁,那间更为私密的“观云”斋内。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和一股若有若无的、熟悉的古怪甜腥气息。
李建明穿着那身藏蓝色长衫,仰面倒在铺着昂贵地毯的房间中央。他的胸口插着一把造型古朴的匕首,直没至柄,鲜血浸透了前襟,在地毯上洇开一大片暗红。他的眼睛圆睁着,瞳孔涣散,残留着一种极致的惊愕与……恐惧?
但最引人注目的,并非致命的伤口,而是他的姿态和周围的布置。
他的双手紧紧握在匕首的柄上,符合自杀的典型特征。然而,他的左手手腕上,却被用利器刻划了一个清晰的、尚未完全凝结的图案——那只线条简洁的“渡鸦之翼”。
而在他的身体周围,地面上用同样的暗红色颜料(与林媛案发现场及仓库图案成分一致)绘制着几个扭曲的、与仓库中发现的那组邪异图案部分相似的符号,构成一个未完成的圆圈。几个空了的玻璃小瓶散落在一旁,瓶底残留着少许粉末。
“发现他的是一名早起打扫的保洁员。门从里面反锁了,我们是破门进来的。”先期抵达的现场负责人汇报,“窗户也都从内锁死,是个标准的密室。看起来……像是自杀,而且,带着那种邪教仪式的味道。”
自杀?陆时蹲下身,仔细检视尸体和周围环境。李建明会选择这种方式结束生命?在警方刚刚开始调查他的节骨眼上?还偏偏用了与林媛案相关的符号和手法?
这太像是精心布置的戏码了。
法医初步检查确认,匕首确实是致命伤,死亡时间大约在凌晨一点到两点之间。除了胸口的伤口和手腕上的刻痕,体表没有明显的搏斗伤。
“查过监控了吗?”陆时问。
“茶社内部的监控系统……昨晚十点之后的所有记录都被删除了,硬盘被物理格式化,无法恢复。”技术员脸色难看,“外部街道监控显示,李建明是昨晚九点左右独自回到茶社的,之后直到我们发现尸体,没有拍到任何人进出。”
一个被精心打扫过的密室。一个看似自杀,却处处透着模仿和仪式感的现场。
“搜查整个茶社!特别是李建明的办公室和私人区域!”陆时命令道,他的心在往下沉。李建明的死,绝非简单的自杀或灭口,这更像是一个计划中的环节,是凶手“K”在察觉到危险后,果断舍弃棋子,并借此向警方传递新的、更诡异的信息。
勘察人员对“观云”斋进行了地毯式搜索。在一个隐蔽的博古架暗格里,发现了一个小巧的保险箱。保险箱是电子密码锁,尝试了几种常见密码组合都未能打开。
“需要找专业人士来开锁吗?”老张问。
陆时看着那个保险箱,突然想起了从林媛遗物中找到的那把旧钥匙。那把与这个环境格格不入的、看似无用的铜钥匙。
一个荒谬却又无比强烈的直觉涌上心头。
“等等。”他阻止了准备呼叫支援的同事,快步走出茶室,从车上取来了那把装在证物袋里的旧钥匙。
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他将钥匙插入保险箱侧面的一个极其隐蔽的、被伪装成装饰花纹的锁孔。
“咔哒。”
一声轻响,保险箱的门弹开了。
里面没有文件,没有金条,只有几件物品:
一个款式老旧的翻盖手机,早已停产多年。
一本薄薄的、手写的通讯录,纸张泛黄。
还有,一张微微泛黄的照片。
照片上,是年轻时的李建明,与另外几个同样年轻的男女的合影。背景似乎是一个实验室或者图书馆,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朝气和对未来的憧憬。照片背面,用钢笔写着一行小字:
“致新纪元——‘渡鸦’小组,1985年夏。”
渡鸦小组?!
1985年?!
陆时感到一股寒意瞬间窜遍全身。这个符号,这个名称,其根源远比他们想象的更深,更久远!李建明,竟然是这个神秘小组的成员?
他立刻打开那本通讯录。里面记录的人名和电话号码大多已经过时或无法接通,但在通讯录的最后一页,用红笔醒目地圈出了一个名字和一串当前的手机号码。
那个被圈出的名字是——韩东明。
而在名字旁边,同样用红笔标注着两个字:
“钥匙”。
钥匙!
林媛藏起的钥匙,指向的是李建明?而李建明这里,又指向了韩东明?这是一条传递链?
“立刻查这个韩东明!所有信息!”陆时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促。
信息很快反馈回来。韩东明,男,六十三岁,退休前是本省一家大型综合医院的医疗器械采购部门主管,同时也是省内知名的神经外科器械应用专家。
神经外科器械!
这与林媛指甲缝里的镍钛合金碎屑,以及那种需要特殊催化剂的罕见致幻剂所指向的神经科学研究领域,完美契合!
桥梁,终于清晰地浮现了。
李建明利用茶社作为平台,连接着林媛这样的“目标”与韩东明这样掌握着特殊资源和知识的“专家”。而他们背后,是一个源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名为“渡鸦”的神秘小组。
李建明的死,是“K”在切断这条线索。但“K”百密一疏,或者说,是李建明临死前有意无意地,留下了指向韩东明的关键信息。
“立刻部署,找到韩东明!要快!”陆时下令,一股紧迫感扼住了他的喉咙。李建明已死,韩东明很可能就是下一个目标!或者,他就是“K”本人?
警车呼啸着冲出“静观雅舍”,打破黎明的寂静。
陆时坐在飞驰的车里,看着手中那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年轻的李建明笑容灿烂,与其他成员勾肩搭背。
“渡鸦小组”……你们当年追求的“新纪元”,究竟是什么?
三十多年的时光背后,又隐藏着怎样一个用死亡和仪式编织的黑暗计划?
血色的钥匙已经插入锁孔,门后露出的,是希望的微光,还是更深的、吞噬一切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