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宫束班成立
**
时间:元朝某年初春
地点:大都(今北京)的一处工坊
人物:
张大胆:宫束班成员,性格鲁莽冲动,对漆器制作充满热情,但技艺稍欠火候。
李巧手:宫束班成员,心灵手巧,擅长漆器的精细雕琢,性格沉稳。
王憨子:宫束班成员,憨厚老实,力气大,主要负责搬运材料等粗活。
赵老匠:经验丰富的漆器老师傅,宫束班的指导者,为人和善,知识渊博。
【工坊内,几人围坐在一起,桌上放着一些简单的茶具】
赵老匠(清了清嗓子,神色庄重):“如今这元朝,百业待兴,咱这漆器手艺可不能断了传承。上面下了旨意,要成立个宫束班,专门制作漆器,供宫廷和民间所需,咱几个可都是被选中的。”
张大胆(兴奋地一拍桌子,茶水溅出):“好啊!我早就盼着能有个机会大展身手了,不就是做漆器嘛,我肯定行!”
李巧手(白了张大胆一眼,轻抿一口茶):“就你那急性子,做漆器可得有耐心,慢慢来,急不得。”
王憨子(挠挠头,嘿嘿一笑):“俺不懂那么多,俺有力气,搬东西、干粗活都交给俺。”
赵老匠(微笑着点头):“大家都有热情是好事,这漆器制作工序繁杂,从制胎、髹漆到装饰,每一步都马虎不得。往后咱在这宫束班里,可要齐心协力,做出精美的漆器。”
【众人纷纷点头,眼中满是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做出的精美漆器】
第二幕:材料难题
时间:春末夏初
地点:大都郊外的山林
人物:张大胆、李巧手、王憨子
【山林中,三人在寻找漆树,张大胆走在前面,东张西望】
张大胆(兴奋地指着一棵大树):“快来看,这是不是漆树?”
李巧手(仔细观察,摇摇头):“不是,漆树的叶子不是这样的。继续找吧。”
【三人又走了许久,王憨子累得气喘吁吁】
王憨子(一屁股坐在地上):“俺走不动了,这山林里哪有那么多漆树啊。”
张大胆(拉起王憨子):“别偷懒,赶紧找,找不到合适的漆树,咱拿什么做漆器。”
【终于,李巧手发现了一棵漆树】
李巧手(惊喜地喊):“找到了,在这里!”
【三人围过去,张大胆迫不及待地拿出工具准备割漆】
张大胆(一边割一边说):“看我的,马上就能采到生漆了。”
【谁知道,不小心汁液溅到了他脸上,没过一会儿,张大胆的脸开始红肿发痒】
张大胆(惊恐地挠着脸):“啊,这是怎么回事?我的脸好痒,是不是中毒了?”
王憨子(瞪大眼睛,慌张地):“不会是中了什么神秘诅咒吧?这可怎么办?”
李巧手(也有些着急,但努力镇定):“别慌,可能是对漆树汁液过敏。先赶紧下山找大夫看看。”
【三人手忙脚乱地往回跑,一路上张大胆不停地哀嚎,王憨子在一旁不停地念叨着 “这可如何是好”,李巧手则一边安慰他们,一边加快脚步。回到工坊后,赵老匠看到张大胆的模样,又好气又好笑】
赵老匠(无奈地摇摇头):“你们啊,太莽撞了。这漆树汁液很多人都会过敏,以后可得小心点。我这里有一些草药,敷上应该能缓解。”
第三幕:学习漆艺
时间:夏末秋初
地点:宫束班工坊
人物:张大胆、李巧手、王憨子、赵老匠
【工坊内,摆满了各种制作漆器的工具和材料,赵老匠正在指导三人学习制胎】
赵老匠(拿起一块木头,示范着):“这制胎啊,是漆器制作的基础。像这木胎,要先把木头切割成大致形状,再慢慢打磨光滑。”
张大胆(迫不及待地拿起锯子,开始切割木头):“看我的,肯定没问题。”
【没一会儿,只听见 “咔嚓” 一声,张大胆把木头锯歪了,原本该是规整的长方体,被他锯成了一个歪七扭八的形状】
张大胆(尴尬地挠挠头):“嘿嘿,失误失误,再来一次。”
【结果第二次,他用力过猛,差点把整个木块锯成两半】
李巧手(在一旁认真地切割、打磨,很快就做出了一个较为规整的木胎,忍不住调侃):“张大胆,你这是做漆器,还是拆家呢?”
张大胆(不服气地):“你别得意,等会儿髹漆的时候,说不定还不如我呢。”
【接下来是髹漆环节,赵老匠给大家演示如何均匀地涂抹生漆】
赵老匠(一边涂抹一边讲解):“髹漆要薄而均匀,一层一层来,每一层都要等彻底干燥后才能涂下一层。”
王憨子(拿起刷子,蘸了满满一刷子漆,用力地往木胎上涂抹):“俺觉得这不难啊。”
【不一会儿,他涂抹的地方就出现了厚厚的漆团,有的地方却又没涂到,整个漆器看起来像被泼了大杂烩】
赵老匠(无奈地摇摇头):“憨子啊,你这漆涂得可不行,不均匀不说,还太厚了,容易起皱。快擦掉重新来。”
【王憨子只好乖乖地擦掉重涂,而张大胆这边,虽然涂得比较均匀,但是速度太快,不小心把漆弄到了自己衣服上,怎么擦都擦不掉】
张大胆(懊恼地看着衣服):“哎呀,这可怎么办,新衣服啊。”
李巧手(笑着说):“你呀,就是太毛躁,做什么都不稳重。”
【最后是雕刻工序,赵老匠画好图案,让大家照着雕刻】
赵老匠(指着图案):“雕刻的时候要小心,顺着线条来,注意力度。”
张大胆(信心满满地拿起刻刀):“放心吧,我肯定能刻好。”
【结果他一紧张,手一抖,直接把图案刻反了】
张大胆(傻眼了):“这…… 这怎么会这样?”
【工坊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家在这不断出错又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一些漆器制作的基本技巧】
第四幕:成品初现
时间:深秋
地点:宫束班工坊
人物:张大胆、李巧手、王憨子、赵老匠
【工坊内,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和不断尝试,三人终于各自完成了一件漆器。张大胆做的是剔红牡丹纹圆盘 ,李巧手制作的是剔犀云纹漆盒 ,王憨子则完成了螺钿花鸟纹漆奁 】
张大胆(兴奋地拿起自己的圆盘,展示给大家):“你们看,我的剔红牡丹纹圆盘,这牡丹刻得栩栩如生,我觉得我这次肯定做得不错。”
【然而,仔细一看,牡丹的花瓣大小不一,有的地方漆层还有些薄厚不均】
李巧手(忍住笑,拿起自己的漆盒):“还是看看我的吧,这剔犀云纹漆盒,云纹流畅,漆色光亮。”
【他的漆盒确实工艺精湛,云纹雕刻得细腻精美,只是盒盖上有一处小小的瑕疵,是之前不小心磕碰留下的】
王憨子(小心翼翼地捧着自己的漆奁,紧张地):“俺的这个螺钿花鸟纹漆奁 ,上面的花鸟都是俺一点点镶嵌上去的。”
【漆奁上的螺钿花鸟色彩斑斓,只是在拼接处,有些螺钿片的缝隙稍大了些】
赵老匠(依次查看了三件漆器,微笑着):“虽然都还有些小毛病,但这第一次能做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你们看这剔红牡丹纹圆盘,牡丹的神韵有了;剔犀云纹漆盒,云纹的雕刻也很有功底;螺钿花鸟纹漆奁,色彩搭配很漂亮。只要继续努力,以后肯定能做出更精美的漆器。”
张大胆(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嘿嘿,还是赵师傅说得对,我以后一定更细心。”
李巧手(点点头):“是啊,这几个月虽然笑料百出,但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王憨子(憨厚地笑):“俺也觉得,俺以后会更用心的。”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三件漆器上,它们散发着独特的光泽,虽然不完美,但却凝聚着宫束班成员们的心血和努力,也预示着他们在漆器制作的道路上,将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
第五幕:民间流传
时间:冬季
地点:大都集市
人物:张大胆、李巧手、王憨子、赵老匠、众多百姓
【集市上,热闹非凡,宫束班的漆器摆放在显眼的摊位上,吸引了众多百姓围观】
百姓甲(拿起张大胆的剔红牡丹纹圆盘,仔细端详):“这牡丹刻得可真好看,虽然有些小瑕疵,但看着就喜庆。”
百姓乙(拿起李巧手的剔犀云纹漆盒):“这云纹雕得太精细了,摸起来还很光滑,这手艺可真绝。就是这磕碰的地方,有点可惜了。”
百姓丙(看着王憨子的螺钿花鸟纹漆奁 ,惊叹道):“哇,这上面的花鸟色彩好鲜艳,这些螺钿片拼得也很有意思,就是这缝隙要是再小点就更好了。”
张大胆(在一旁忍不住介绍):“这可都是我们宫束班精心制作的,每一件都花了不少心思呢。”
【这时,一个小孩跑过来,不小心撞到了摊位,张大胆的圆盘差点掉在地上,他眼疾手快,一把接住】
张大胆(拍着胸口,心有余悸):“哎呀,差点就摔了,这可是我的宝贝。”
众人(哄堂大笑)
李巧手(笑着说):“你啊,还是这么毛躁,这要是真摔了,可就前功尽弃了。”
王憨子(也笑着点头):“是啊,俺们做这些可不容易。”
【赵老匠在一旁看着热闹的场景,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赵老匠(感慨地):“看到大家这么喜欢我们的漆器,说明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这几个月,虽然我们闹了不少笑话,出了不少差错,但也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成长了。”
百姓甲(好奇地问):“老师傅,听说你们做漆器的时候笑料百出,给我们讲讲呗。”
【众人纷纷附和】
赵老匠(笑着讲起他们找漆树时张大胆过敏、制作漆器时各种失误的故事,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阵阵笑声】
百姓乙(笑着说):“原来你们做漆器背后还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难怪这些漆器这么招人喜欢,不仅工艺好,还有人情味。”
【随着时间的推移,宫束班的漆器在民间越来越受欢迎,他们制作漆器时那些搞笑又充满温情的故事,也在民间口口相传,成为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宫束班也因此声名远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