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束班造博记
人物表
- 老木:宫束班掌作,五十余岁,手糙如老松皮,却藏着捏木成玉的本事,话少但心细,总揣着半块啃剩的麦饼
- 阿石:二十出头的壮小伙,力气大得能扛着整根樟木跑,脑子转得慢,笑起来露出两颗小虎牙,总被同伴打趣
- 小墨:十八九岁的书生郎,因家道中落来学手艺,识得几个字,总爱捧着残破的古籍琢磨,手上沾着漆料也不在意
- 栓子:二十岁上下,嘴最碎,爱说街坊邻里的新鲜事,手上活计却不含糊,削木片比谁都快
- 里正:四十多岁,穿着浆洗得发白的锦袍,端着官架子,却总惦记着宫束班的新奇玩意儿
第一幕:宫束班的闲日
【场景】西汉长安城东南隅,宫束班作坊。院子里堆着成捆的桃木、樟木,墙角架着晾干的漆料桶,几只麻雀在晒谷场上啄食。作坊内,木刨花堆得像小山,阳光透过窗棂,在地面洒下细碎的光斑。
【时间】暮春,午后
(老木蹲在门槛上,手里摩挲着一块刚刨好的桃木,眼神落在院角晒太阳的阿石身上。阿石正把一块木片抛起来又接住,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曲子)
栓子 (手里拿着削刀,一边削木楔子一边嚷嚷)阿石!你那木片再抛,小心砸着小墨的书!
(小墨坐在桌案旁,面前摊着一本泛黄的古籍,闻言抬头,推了推鼻梁上用麻线系着的木框眼镜,笑着摇头)
小墨 不妨事,我这书早被我翻得快散架了。倒是栓子,你再这么嚷嚷,等会儿里正过来查工,又要训咱们“不务正业”了。
阿石 (停下抛木片的手,挠了挠头)里正才不来呢!前儿个我还看见他在街口买糖人,跟那糖人师傅讨价还价,比咱们还闲!
老木 (终于开口,声音沙哑)都别吵了。这几日宫里的活计少,你们要是闲得慌,就找些正经事做。
栓子 (放下削刀,凑到老木身边)老掌作,咱们总做门窗、家具,也忒没意思了。前儿个我听街口卖货郎说,东边王府里的公子,玩一种叫“博戏”的玩意儿,用木头做的子儿,可有意思了!
小墨 (眼睛一亮,把古籍往众人面前推了推)我这书上正好有记载!说是叫“六博”,早前周的时候就有了,只是没见过模样。书上写着“博局设席,二人对坐,六棋相逐”,听着就好玩!
阿石 (凑过去,脑袋差点撞翻小墨的墨水瓶)“六博”?是六个木头人打架吗?
(栓子“噗嗤”一声笑出来,手里的削刀差点掉在地上)
栓子 憨货!哪有木头人打架的?我听卖货郎说,是用棋子在板子上走,跟咱们小时候玩的“赶羊”差不多!
老木 (接过小墨手里的古籍,眯着眼看了半晌,手指在书页上轻轻划过)这书上画的博局,倒像是个“t”字形。若是咱们照着做,用桃木做棋,樟木做局盘,再漆上颜色,说不定真能成。
小墨 (激动地站起来,碰倒了身后的木凳)老掌作,咱们试试吧!反正这几日没事,做出来咱们自己玩,总比晒太阳强!
阿石 (拍着胸脯)我来扛木头!樟木沉,我力气大!
栓子 我来削棋子!保证削得方方正正,大小一样!
老木 (嘴角露出一丝少见的笑意)行。那就试试。小墨,你照着书上的图样,把博局画出来;阿石,去后院把那根干透的樟木扛来;栓子,你准备削刀和刨子,咱们先做博局盘。
(众人立刻忙活起来。阿石扛着樟木,脚步蹬蹬响;小墨趴在桌案上,用炭笔细细画着博局的纹路;栓子蹲在地上,挑选着趁手的削刀;老木则坐在一旁,开始打磨一块桃木,准备做棋子。院子里的麻雀被惊动,扑棱着翅膀飞走了,只剩下木刨子“沙沙”的声响。)
第二幕:嘻嘻哈哈造博具
【场景】三日后,宫束班作坊。博局盘的粗坯已经做好,放在院中的石桌上,小墨正用细砂纸打磨边缘。阿石和栓子蹲在地上,给棋子上色,手上、脸上都沾着红、黑两色漆料。老木手里拿着几根细竹,正在做“箸”。
【时间】上午,阳光正好
(阿石拿着一支红漆笔,往棋子上涂漆,却不小心涂出了边,急得直跺脚)
阿石 糟了糟了!这棋子怎么这么小,我一涂就出边!
栓子 (手里拿着黑漆笔,笑得前仰后合)你这憨货,手跟脚似的,哪能涂得好?看我的!
(栓子说着,拿起一个白木棋子,细细地涂着黑漆,刚涂完一半,却被阿石撞了一下胳膊,黑漆在棋子上画了一道长痕)
栓子 (瞪着阿石)阿石!你故意的吧!我这棋子马上就涂完了!
阿石 (挠着头,一脸委屈)我不是故意的,我就是想看看你涂得怎么样……
小墨 (放下砂纸,走过来解围)好了好了,别吵了。涂错了也没事,等漆干了,用细砂纸磨掉,再重新涂就是。我这儿博局盘的纹路也画错了两处,老掌作还没说我呢。
(老木拿着做好的竹箸走过来,看了看石桌上涂错的棋子,又看了看小墨手里的博局盘,没说话,只是从怀里掏出半块麦饼,掰成四份,分给众人)
老木 先歇会儿,吃点东西。涂漆急不得,得慢慢来。
(众人接过麦饼,坐在石凳上啃着。阿石吃得最快,饼渣掉了一衣襟,还不忘跟栓子抢最后一块芝麻)
栓子 阿石!你都吃两块了,这最后一块该给我!
阿石 我力气大,消耗多!再说了,这麦饼是老掌作分的,我拿到就是我的!
小墨 (笑着把自己手里的芝麻挑出来,分给两人)别抢了,我不爱吃芝麻,都给你们。对了老掌作,书上说六博棋还有“筹”和“盛具”,咱们用什么做啊?
老木 (嚼着麦饼,指了指墙角的芦苇)用芦苇杆做筹,截成一样长,再用红漆在上面画刻度。盛具就用咱们之前剩下的漆木盒,改一改就行。
栓子 (眼睛一转)那“割刀”和“削”呢?咱们作坊里有的是削刀,直接拿两把新的就行!
老木 不行。割刀和削是博具里的配件,得做得小巧些,不能用咱们干活的粗刀。我一会儿找块废铁,给你们打两把小的。
(阿石吃完麦饼,拍了拍肚子,站起来走到博局盘旁,用手指在纹路里摸了摸)
阿石 老掌作,这博局盘涂什么颜色好啊?我觉得涂红色好看,喜庆!
小墨 书上说,早前的博局盘用“玄漆”涂底,就是黑色,再用“丹漆”画纹路,就是红色。这样既庄重,又清楚。
栓子 还是小墨有学问!就听小墨的,黑底红纹,看着就有气派!
(众人吃完麦饼,又忙活起来。小墨给博局盘涂黑漆,阿石和栓子继续给棋子补漆,老木则在作坊角落的火炉旁,拉起风箱,开始熔铁。风箱“呼嗒呼嗒”响,火炉里的火苗窜得老高,映得老木的脸通红。院子里,偶尔传来几人的笑声,夹杂着木刨声、漆料桶碰撞声,倒比往日热闹了不少。)
第三幕:博具初成
【场景】七日后,宫束班作坊。石桌上摆着一套完整的六博棋具:黑底红纹的博局盘放在中央,旁边摆着十二枚棋子(六红六黑),六根芦苇筹整齐地放在漆木盒里,两把小巧的铜制割刀、削放在筹旁,还有六根打磨光滑的竹箸。众人围在石桌旁,眼神里满是期待。
【时间】清晨,露水未干
(老木拿起博局盘,轻轻放在阳光下,仔细检查着每一道纹路。小墨紧张地站在一旁,双手攥着衣角;阿石和栓子则伸长了脖子,等着老木说话)
老木 (放下博局盘,点了点头)成了。纹路没歪,漆也干透了,棋子大小均匀,筹的刻度也清楚。
小墨 (松了一口气,笑着说)太好了!咱们来试试怎么玩吧?书上说“投箸行棋,得筹为胜”,咱们先试试投箸!
(阿石率先拿起一根竹箸,学着书上的样子,往博局盘上一投,竹箸却滚到了地上。栓子笑得直不起腰,阿石脸涨得通红,赶紧把竹箸捡起来)
栓子 憨货!你那是扔箸,不是投箸!得轻轻放,让箸在盘上立住!
(栓子拿起竹箸,小心翼翼地往博局盘上一放,竹箸果然立住了。小墨凑过去,看了看竹箸的方向,又看了看古籍)
小墨 是“正”!按书上说,投出“正”就能走两步棋!
(老木也拿起一根竹箸,轻轻一投,也是“正”。阿石不服气,又试了一次,这次竹箸终于立住了,却是“反”)
阿石 (欢呼起来)我也投中了!是“反”!能走几步?
小墨 (笑着说)“反”只能走一步。不过没关系,咱们慢慢来,总能学会的。
(就在众人围着博局盘玩得不亦乐乎时,院门口传来了脚步声。里正穿着锦袍,背着手,慢悠悠地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两个小吏)
里正 (皱着眉头,开口问道)老木!你们不在作坊做活计,围在这儿干什么?
(众人赶紧停下手里的动作,阿石下意识地把博局盘往身后藏了藏,却被里正看见了)
里正 (眼睛一瞪)藏什么藏?拿出来我看看!
(老木走上前,把博局盘递了过去,轻声说道)里正,这是我们闲时做的博具,叫六博棋,想着自己玩,没耽误宫里的活计。
(里正接过博局盘,仔细看了看,眼神从一开始的严肃,慢慢变成了好奇。他拿起一枚红漆棋子,又摸了摸博局盘上的纹路)
里正 这东西做得倒精致。黑底红纹,看着就气派。你们会玩?
栓子 (赶紧凑上前,笑着说)里正,我们正学着呢!小墨懂这个,他说这是早前就有的博戏,玩着可有意思了!
里正 (放下博局盘,点了点头)不错不错。这几日城里的富户、公子们,都在找新奇的玩意儿。你们这六博棋,若是做得多些,说不定能卖到好价钱。
老木 (愣了一下,随即说道)我们就是做着自己玩,没想过卖。
里正 (摆了摆手)傻!这么好的东西,自己玩多可惜。你们多做几套,我帮你们带到城里的铺子去卖,保准有人要!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露出了惊喜的表情。阿石更是激动地搓着手,恨不得马上就开始做新的博具)
第四幕:精气入鼎
【场景】一月后,长安城朱雀大街旁的“珍宝阁”。柜台后摆着十几套六博棋具,不少公子、富商围在柜台前,有的拿着博局盘细看,有的已经在旁边的桌案上玩了起来。宫束班的众人站在角落,看着眼前的景象,脸上满是自豪。
【时间】午后,街上人来人往
(一个穿着锦袍的公子,拿着一套六博棋具,对身边的随从说)这博具做得真精致!比王府里的那些好多了,买两套,一套自己玩,一套送朋友!
(另一个富商也说道)我也要三套!家里的孩子肯定喜欢,再说了,闲来无事跟朋友玩两局,也热闹!
(珍宝阁的掌柜笑得合不拢嘴,一边给客人打包,一边对老木说)老掌作,你们宫束班的手艺真是没话说!这六博棋才摆出来半个月,就卖出去几十套了,城里的人都抢着要呢!
栓子 (凑到老木身边,小声说)老掌作,里正没骗咱们!这博具真的卖得这么好!
小墨 (看着街上的行人,笑着说)我听客人们说,现在不管是富户还是平民,都爱聚在一起玩六博棋。有时候街坊邻里凑在一块儿,玩到天黑都不想散。
阿石 (挠了挠头)那是不是说,咱们做的博具,把大家都聚到一块儿了?
老木 (点了点头,眼神望向远方的长安城中心——那里矗立着象征天下的九州鼎)是。这博具虽小,却能让人们聚在一起,说说笑笑,这就是“聚精气”啊。
(就在这时,街上突然传来一阵喧哗。众人抬头望去,只见一队宫装侍卫簇拥着一辆马车,慢慢驶过。马车上挂着明黄色的帘子,隐约能看到里面坐着一位贵人)
掌柜 (赶紧拉着众人往后退,小声说)是皇后宫里的人!听说皇后也听说了六博棋,想找一套送到宫里去玩呢!
(马车驶过珍宝阁时,帘子被风吹起一角。车内的贵人瞥见了柜台后的六博棋具,眼中闪过一丝好奇,对身边的侍女说了句什么。侍女点了点头,下车走到珍宝阁,拿起一套六博棋具,付了钱后,又回到马车上。马车继续前行,朝着皇宫的方向驶去)
小墨 (激动地抓住老木的胳膊)老掌作!皇后宫里的人也买了咱们的博具!这要是传到宫里,说不定皇上都会玩咱们做的六博棋!
栓子 (眼睛瞪得溜圆)那咱们宫束班,岂不是要出名了?
老木 (笑了笑,声音依旧沙哑,却带着一丝欣慰)出名不出名不重要。重要的是,咱们做的东西,能让宫里的贵人、民间的百姓都喜欢,能让大家聚在一起,开开心心的。这股子精气神,顺着街坊邻里的笑声,顺着皇宫的宫墙,慢慢传到天下,不就是“气运入九州鼎”吗?
(众人都沉默了,看着街上往来的行人,看着那些拿着六博棋具的客人,脸上都露出了笑容。阳光洒在长安城的街道上,洒在宫束班众人的身上,也洒在那一套套黑底红纹的六博棋具上。远处的九州鼎,在阳光下泛着金光,仿佛真的在吸收着这人间的精气,将这股热闹、祥和的气运,传遍西汉的每一寸土地。)
宫束班·博戏谣
主歌1
长安城角木声摇,刨花堆里藏春潮
老木掌作眯眼瞧,樟木沉得阿石笑
小墨翻书指画描,“t”字纹儿玄漆绕
栓子削刀光闪闪,棋子红黑分两遭
副歌
一群憨货哈哈闹,削个博局解寂寥
竹箸投得输赢巧,芦苇筹上刻今朝
聚得街坊精气绕,笑声漫过朱雀桥
六博传得民间晓,气运漫入九州鼎腰
主歌2
漆料沾了衣襟角,错涂也能砂磨掉
麦饼分着乐陶陶,风箱火旺铜刀浇
里正踏院眉头挑,见了博具眼儿亮了
“这等好物别藏着,满城公子准抢着要”
副歌
一群憨货哈哈闹,削个博局解寂寥
竹箸投得输赢巧,芦苇筹上刻今朝
聚得街坊精气绕,笑声漫过朱雀桥
六博传得民间晓,气运漫入九州鼎腰
桥段
珍宝阁前客如潮,锦袍公子把价叫
宫车驶过帘儿飘,贵人也把棋具挑
不求名声传九霄,只盼人间多热闹
木作虽小手艺巧,能载祥和满今朝
尾声
木声歇了夕阳照,九州鼎上金光摇
一碗粗茶敬故交,博戏声声入童谣